APP下载

浅谈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牵引期间的护理

2014-03-25兰婷肖恋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骨科肢体下肢

兰婷,肖恋

(洪湖市人民医院外科,湖北 洪湖 433200)

牵引技术是矫形外科治疗中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1],适用于对四肢、骨盆、脊柱骨折等的治疗。现将我院64例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牵引期间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2月至2012年 12月我科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64例,年龄 65~82岁。受伤原因:为车祸、摔伤所致。骨折部位:髋部骨折15例 ,股骨颈骨折24例 ,胫腓骨骨折25例。行手术治疗26例,行骨牵引术保守治疗38例。经过观察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牵引期间患者长期卧床,恢复过程缓慢,加之对预后缺乏信心,老年患者多表现为抑郁、悲观、恐惧等。对此,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多关心、鼓励患者 ,给患者带去温暖;并耐心向患者介绍牵引术常规情况、优点及注意事项,使其对牵引术有所了解和认识,多为患者讲解成功案例借以减轻或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维持有效牵引,注意牵引针眼护理

牵引的关键是牵引质量是否适当。牵引质量太小,不能达到牵引复位和固定目的,导致骨折畸形愈合;牵引质量太大,则引起过度牵引,使得骨折端分离而影响愈合。一般牵引质量以患者体质量的 1/7~1/10为宜。牵引期间护理人员做到:①每日检查牵引装置,保持牵引锤悬空。②每日测量两侧肢体长度,避免牵引过度。③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随意改变体位或增减牵引质量。为防止牵引针孔感染,以75%酒精滴孔3次/d,并注意牵引针有无滑动,观察针孔处皮肤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渗出等,随时保持针眼处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干燥。

2.3 观察末梢循环,防止牵引过重造成的神经损伤

由于老年人感觉反应迟钝,需经常观察牵引肢体的肤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和有无神经受压引起的感觉障碍 ,发现问题应予以及时纠正。

2.4 功能锻炼

大多数患者骨折早期患肢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断端不稳定,应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及足趾的伸屈运动;待局部疼痛消失,肿胀基本消退,骨折断端初步稳定,骨痂开始生长时,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膝关节伸屈拉牵引锤运动,以及髋、膝、踝关节间的协同运动;锻炼时应循序渐进,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应以不加剧疼痛、病人能忍受为度。

2.5 疼痛护理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2]。老年患者害怕活动时疼痛加剧,导致患者不愿意活动,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减轻患者疼痛,如指导患者看报、看电视、听音乐等。

2.6 预防并发症

2.6.1 预防压疮 定时翻身,减少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牵引患者最易受压的部位是骶尾部,我科采用腰背部及骶尾部安置水枕,同时建议有条件的患者使用气垫床;由于老年患者牵引期间的疼痛,大多都不愿意动,因此发生压疮的危险度极高,护理人员应常巡视,加强护理:①对此类老年牵引患者,每班进行交接,并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要经常鼓励和协助患者更换位置,一般翻身1次/h,并建立床头翻身卡。②经常指导家属为患者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每日为患者温水擦浴2~3次,由于患者年龄比较大,因此水温不易过高,以免损伤皮肤,为患者更换床单或使用便器时动作应轻,不可硬拉、硬塞,以防擦伤皮肤。③若发现皮肤发红时,及时用金创壳聚糖伤口护理膜喷擦,因喷擦后可对皮肤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避免皮肤进一步磨擦而发生溃烂。

2.6.2 防止坠积性肺炎 老年患者抵抗力差且长期卧床不活动,加之头低脚高位,因疼痛而尽量控制不咳嗽,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诱发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对老年人来说是极其危险的,要指导患者深呼吸,鼓励患者咳嗽,帮助病人翻身,扣击后背有助于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6.3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疾病,在骨科手术后尤为常见,但是极少数的患者会有明显症状,包括下肢肿胀/足背疼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严重的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3]。老年患者在牵引期间肢体长时间无法活动,更易使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在牵引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到:注意观察患者肢体的变化,如发现肢体肿胀、肤色变暗时,及早通知医生。鼓励患者做功能锻炼,如肌肉的等长收缩、关节活动等,保证血液的正常流动。

2.6.4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多饮水、勤排尿是防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具体措施有:①告知患者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保证尿量在1000~2000ml左右;②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清洗外阴部的方法;③经常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注意会阴部及肛周皮肤的清洁。

2.6.5 预防便秘 由于老年病人长期卧床使消化系统活动发生改变,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防止便秘的方法有:鼓励病人多饮水,告知患者每日摄入液体2000~3000ml。多吃粗纤维素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每日按摩腹部,促进排便。

通过对老年患者下肢牵引的护理,我们深刻体会到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耐心细致的护理,才能使他们在心理上战胜疾病,使之愉快的配合治疗。住院期间还应多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能更好的配合医生和护士的诊疗计划,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文明.实用骨科杂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28.

[2]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

[3] 赵秀芹.骨科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38-39.

猜你喜欢

骨科肢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