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理报》编辑部1913年的改组

2014-03-24赵永华姚晓鸥

新闻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央委员会改组列宁

赵永华 姚晓鸥

编辑部改组事件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真理报》历史上的一次关乎其发展和走向的转折性事件。列宁非常重视《真理报》的工作,认为它是“团结和开展运动的必要的组织手段。”在报纸的初期,《真理报》在对待孟什维克取消派指他们取消革命的方式,指采取议会斗争方式的态度上与列宁发生了分歧,在沟通未果的情况下列宁提出改组《真理报》。

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拉格召开了第六次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驱逐出党,就此结束了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形式上联合在一个党内的局面。对于这一决定,党内外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支持,有人怀疑,甚至有人反对。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群众性工人日报《真理报》于1912年5月5日(俄历4月22日)在彼得堡创刊。《真理报》在对待孟什维克取消派从党内分离出去的这件事上缺乏积极的反应,没有公开地讨论党内的分歧问题,未能通过党内讨论的正确方式来统一全党的认识。在关于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问题上,《真理报》没有参与同《光线报》(Луч)等孟什维克主办报刊的论战,而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的刊物应当进行论战,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混乱不堪的时代,没有论战是不行的。”同时,编辑部还表示赞成将《真理报》与《光线报》合并,并建议全部成员都成为两家报纸的撰稿人。12月31日(俄历12月18日),《光线报》在它的撰稿人名单上公布了四个布尔什维克代表的名字(另有两个拒绝刊登自己的名字);此时,孟什维克派成员的名字也出现在《真理报》的报头上。

鉴于《真理报》的这种表现,列宁认为编辑部所走的路线是处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的“第三条路线”,如果《真理报》不端正方向,将不利于布尔什维克组织上和行动上的统一,势必将造成党内分裂。但是,《真理报》编辑部并没有接受列宁的批评意见,并在发表文章时删去了列宁等作者对孟什维克批评的段落。

1912年9—10月期间,在斯大林主持《真理报》工作的两个月里,报纸的这一倾向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变。列宁对此提出批评,在给编辑部的信中称《真理报》“不善于战斗”,“不追击立宪民主党人,也不追击取消派分子”。1913年1月8日至14日(俄历1912年12月26日至1913年1月1日),在波兰的克拉科夫举行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会议,会上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关于(真理报)编辑部的改组和工作》的决议。当事为了保密,没有公开这份决议,该件1956年在苏联《历史问题》杂志第11期上首次发表。为避免党的中央委员会与机关报之间的矛盾,决议中指出:“凡中央认为必须发表的文章,均应(按事先约定的署名)立即登载”。事先约定的署名就是字母“KKK”。

1913年1月的改组决议下发后,《真理报》编辑部内的调和派仍旧与孟什维克合作。《真理报》无视克拉科夫会议的指示,未在报上刊登中央委员会国外局送来发表的署名“KKK”的文章。彼得堡地方党委之所以未能迅速完成改组《真理报》编辑部的任务,是因为当时在彼得堡缺少合法报人以充实编辑部。此外,编辑部内的调和派以及混进来的奸细罗·马林诺夫斯基也阻挠编辑部的改组工作。

为落实中央决议,1913年2月4日(俄历1月22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俄国局成员同《真理报》编辑部举行联席会议,中央委员雅·斯维尔德洛夫、格·彼得罗夫斯基、菲·戈洛晓金和中央委员会俄国局秘书弗·洛博娃等12人出席了会议。会上决定任命斯维尔德洛夫为《真理报》主编,拥有对所有文章加以否决和审查的权利。为了将彼得堡的布尔什维克组织与党的机关报、党的中央委员会的协同工作,中央委员会决定从彼得堡委员会派出一名委员参加《真理报》编辑部的工作,彼得堡委员会的康·尼·萨莫伊洛娃被批准为编辑部的秘书。斯维尔德洛夫前往彼得堡重组《真理报》编辑部,撤销了走“第三条路线”的调和派编辑的职务,至此《真理报》编辑部改组完成。

通过这次改组,《真理报》与党的中央委员会完成了组织上与行动上的一致。此后,《真理报》几乎每天都刊载列宁的文章,《工人运动》、《国家杜马》、《农民生活》等专栏办得很好,布尔什维克杜马代表开始积极为《真理报》撰稿。自1913年2月23日(俄历2月10日)起,《真理报》开始出版通俗的星期日增刊,报纸的印数也逐渐增加。1913年2月19日(俄历2月6日),列宁去信祝贺《真理报》编辑部改组,指出:“你们无法想象,同一个暗中作对的编辑部合作,使我们吃了多少苦头”。2月21日(俄历2月8日),列宁再次向编辑部祝贺报纸宣传工作所取得的成绩。5月25日(俄历5月12日),列宁在给编辑部的信中称赞《真理报》“无疑是大有起色了。改进是巨大的、确实的,但愿是稳固的和彻底的”。

这次《真理报》的改组,说明了列宁对党报政治宣传的重视,显示了党的中央委员会与党领导的报纸之间的关系及对其政治事业的决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2版)第46g236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列宁全集》(第2版)第46卷113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列宁全集》(第2版)第46卷157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列宁全集》(第2版)第46卷150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关于(真理报)编辑部的改组和工作》,苏联《历史文献》杂志,1959(4),42页.

[6]《列宁全集》(第2版)第46卷244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列宁全集》(第2版)第46卷277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猜你喜欢

中央委员会改组列宁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原因探究
拉美有多少“列宁”?
列宁晚年著作《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的党内监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列宁改组工农检查院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纪念列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泰王批准内阁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