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2014-03-22李梅君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发绀鼻塞血氧

李梅君,张 红

(大理州妇幼保健院,云南大理 671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发病率高,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病死率也较高〔1-2〕。近年来因剖宫产,特别是择期剖宫产的增加,足月NRDS发病率、死亡率亦有增加〔3〕。在大型综合医院,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应用使NRDS病死率明显降低〔4〕。但因有创通气机械设备及PS的价格昂贵,对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难以在基层医院开展。因此寻求一种适合于基层医院易普及,且方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应用CPAP对84例早产儿NRDS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84例NRDS患儿,胎龄为32~36周(33.8±1.7周),体重1500~2920 g(2114±327 g);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或合并有心脑肝等脏器严重疾病,则不列入本研究。本组NRDS早产儿中,男57例,女27例;剖宫产取出者38例,顺产46例;63例无围生期窒息史,21例有轻度窒息;母并发妊娠高血压症者13例,并发糖尿病者7例,胎膜早破37例,胎盘早剥9例,母妊娠期未发现异常者18例。

NRDS诊断根据薛辛东《儿科学》七年制第2版教材中NRDS的诊断标准〔5〕,即新生儿在生后12 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窘迫,表现为鼻扇和吸气性三凹征、呼吸急促(RR>60次/min),呼气呻吟,发绀等。依胸部X线片可分为4级:I级两肺呈普遍性透亮度减低,可见弥漫性均匀一致的细颗粒网状阴影;II级在弥漫性不张肺泡的背景下,可见清晰充气的树枝状支气管影;III级双肺野均呈白色,肺肝界及肺心界均消失;IV级为肺容量减少。据此,本组NRDS患儿中61例为I级,21例为II级,2例为Ⅲ级。

1.2 方法 所有NRDS患儿均使用德国斯蒂芬经鼻无创NCPAP呼吸机。将主机与电源连接并开启,湿化灌注入适量蒸馏水后接上呼吸管路、氧气,选择合适的鼻塞和帽子,将鼻塞连接发生器及呼吸管路后置于患儿鼻腔,发生器两侧固定带固定于帽子两侧,使鼻塞处于正确位置无漏气。调节合适的参数,调节压力,视患儿氧合情况调节氧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之间。一般初调参数:氧浓度(FiO2)45%~75%,氧流量6~7 L/min,呼气末正压(PEEP)4~5 cmH2O(1 cmH2O=98.0665 Pa)。通气中做好呼吸管理记录,每1小时记录1次,并保证管路通畅,连接正确,鼻塞无漏气。待患儿病情改善后,逐渐下调相关参数,每次下调氧浓度3%~5%;PEEP 1~2 cmH2O,当氧浓度下调至25%左右、PEEP下调至2~3 cmH2O,患儿病情稳定,血气分析正常即可撤机并改为普通吸氧。

1.2.1 参数调节 根据临床表现、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节〔6〕,维持 PaO250~80 mmHg(1 mmHg=0.1333 kPa),PaCO240~50 mmHg,pH 7.35~7.45。

1.2.2 评价标准 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获得改善,发绀消失;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于85%~95%之间,血气分析结果明显改善;胸部X线片好转,符合以上全部条件为治疗成功,以上其中一条无改善或加重为治疗失败〔7〕。

2 结果

84例NRDS患儿在使用NCPAP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发绀、鼻扇等表现,应用NCPAP 0.5~1 h内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获得改善,发绀消失,1 h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获得改善。实施NCPAP通气6 h后,吸气性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由(67.4±5.3)次/min下降至(58.2±4.7)次/min,心率由(148.3±11.2)次/min 降至(142.8±9.4)次/min。吸入氧浓度为(42±7.3)%,而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8±4.5)%,动脉血氧分压由(42±6)mmHg升至(65±5)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由(52±5)mmHg下降至(40±5)mmHg,仅有2例Ⅲ级患儿无效病情加重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除部分患儿鼻塞反复脱落,或因鼻塞固定过紧,压迫鼻黏膜,引起局部皮肤黏膜损伤外,未出现其它副作用。

3 讨论

NRDS为PS缺乏所致,以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其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8〕。NCPAP是在自主呼吸条件下,提供一定的压力水平,使整个呼吸周期内气道保持正压的通气方式〔9〕。通过扩张萎陷的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泡面积,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改善肺的顺应性等来改善氧合的;同时通过肺牵张反射(Hering-Breuer反射)和肺牵张感受器,稳定胸廓支架,通过膈肌呼吸功效,增加呼吸驱动力,使自主呼吸变得更规律〔10〕。本文所用NCPAP呼吸机,因其压力和吸入氧浓度可准确调节,并具有加温湿化装置,可避免干冷的气流对呼吸道的刺激;呼吸机工作时使气流在吸气相保持恒定,呼气相流速降低,降低的流速引起气体方向反转,形成呼气,从而减少了患儿呼吸做功,减少二氧化碳潴留等。有效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而且因条件限制本文所有病例均未使用PS,也降低了住院费用,其使用方便、费用较低、副作用较少、对患儿基本无损伤的特点容易被家长所接受〔11-12〕。另外其所需设备少、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掌握,对基层医院的成本投入及人员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故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13:395.

〔2〕黄建平,樊秋明.固尔苏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7):43-45.

〔3〕吴秀静,张宣东,施丽萍,等.选择性剖宫产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9):658-661.

〔4〕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8-323.

〔5〕薛辛东,杜立中,毛萌,等.儿科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9-122.

〔6〕周晓光,肖昕,农绍汉,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6-338.

〔7〕杨建生,吴本清,贺务实,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5):315-318.

〔8〕徐发林,白琼丹,庄方莉,等.早期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34-38.

〔9〕周伟.实用新生儿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5-56.

〔10〕陈超.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86-88.

〔11〕卢国锈,蓝如料,李正国,等.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12):2334-2335.

〔12〕王瑛,丁雪晶.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8):757.

猜你喜欢

发绀鼻塞血氧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相关性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多次体肺分流术的体会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大蓝环章鱼
·知识角·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