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

2014-03-22杨建飞李红梅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插管呼吸机颅脑

杨建飞,李红梅

(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

杨建飞,李红梅

(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结论:做好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之一。

人工气道;重型颅脑损伤;护理

人工气道是指通过鼻腔或口腔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1〕,用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和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重型颅脑损伤为一种常见的外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导致中枢性呼吸障碍或损伤,间接影响呼吸道以及意识障碍者的咳嗽反射、吞咽功能等,可导致呼吸道梗阻引起通气、换气障碍,从而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机械通气,以改善通气,能有效缓解低氧血症,减少因缺氧对脑组织的继发损害,可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文通过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探讨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2例,女6例,年龄2~74岁,平均47.8岁。损伤类型为颅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50例,脑干损伤2例,颅内血肿并创伤性湿肺6例。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分3例,8分以下19例,12分以下36例。其中气管插管32例,气管切开26例,所有患者均行机械通气。

2 护理方法

2.1一般护理①室内空气每日用空气净化装置消毒3次,每次1 h,病室温度18~20℃,湿度为50%~60%,定时通风〔3〕;②病情稳定后尽可能采取半卧位,即床头摇高30°~40°,头偏向一侧,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增加肺部通气量,并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呼吸道;③加强口腔护理;④洗手:加强手卫生的依从性;⑤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基础护理,翻身、叩背,叩背时四指并拢,手背弓起,由下而上,由四周向肺门,以便于痰液的彻底吸出〔4〕;⑥做好心理护理:插管后患者失声,应做好心理安慰,通过手势或纸笔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需要。

2.2气管插管的护理①妥善固定:采用胶布固定及外系带的双固定方法,每班检查插管距门齿的距离,并做好记录,气管插管深度成人男性22~24 cm,女性20~22 cm〔5〕;②每小时观察并记录气管导管在病人门齿固定外的刻度;③遵医嘱给予病人镇静及镇痛剂;④根据病情适当使用约束带约束病人四肢;⑤口腔护理:气管内插管>12 h以上,2~3次∕d。

2.3气管切开的护理①妥善固定:两根系带,一长一短系于套管两侧,长的一端绕过颈后,在颈部一侧打一死结。松紧以能容纳一指为宜。在系带内侧垫以双层纱布以减少颈部皮肤的受力面积,每班测试系带的松紧程度并观察系带下皮肤有无溃疡;②保持气管切开处敷料清洁,更换敷料2~3次∕d,做到污染及时更换,换药前后吸尽气道内切口周围痰液。

2.4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①每4~8 h检测气囊压力1次,鼻饲前一定要检测气囊压力;②气囊压力需掌握最小闭合容量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6〕;③每6~8 h放气1次,放气时患者取平卧或头低足高位,充分吸尽口鼻腔分泌物后由双人配合,一人放气,一人吸引。

2.5吸痰的护理①吸痰时机的选择:呼吸机在排除管道扭曲、打折等因素后气道高压报警,同时听诊双肺有痰鸣音,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②吸痰管的选择:选择粗细合适(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内径的1∕2)、无菌、透明、柔软、多孔的吸痰管;③吸痰管的深度:吸痰管插入长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的度再延长1~2 cm;④吸痰的压力:成人300~400 mmHg(1 mmHg=0.133 3 kPa)之间,儿童<300 mmHg;⑤吸氧:吸痰前后给予100%纯氧2 min以防低氧血症;⑥吸痰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手卫生规范。每更换一个部位均需更换一根无菌吸痰管。体位应选择平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吸痰动作应轻柔,插入吸痰管时应阻断负压至导管远端后释放负压,吸痰管左右旋转,逐渐退出;⑦吸痰时间: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 s,若1次痰液不能吸净者应先给予吸氧,待SpO2回升后再进行吸痰,两次吸痰间隔2~3 min;⑧观察内容:面色、心率、呼吸、血压,SpO2及痰液的量,颜色、性状;⑨颅底骨折、鼻有血液漏出者吸痰时严禁从鼻腔吸引,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颅内感染〔7〕。

2.6机械通气的护理①机械通气的模式及参数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节;②每小时检查呼吸机运转情况,记录呼吸机使用的参数;③呼吸机湿化瓶内及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保持有效温度一般为36℃;④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次,如疑有污染及时更换,消毒采用环氧已烷灭菌〔8〕;⑤每日用75%酒精擦拭呼吸机表面;⑥每日全面评估呼吸机使用的必要性;⑦压缩机和主机空气过滤网每天清洁1次。

3 结果

本组病人35例愈后良好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20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无一例因人工气道梗塞及意外脱管而死亡。

4 护理体会

做好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如果护理不当,可加重脑组织的缺氧,造成肺部感染、气道梗阻、意外脱管危机患者生命,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管理尤为重要。

〔1〕方芳.危重症监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5.

〔2〕李茜,李君,钱磊,等.2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58.

〔3〕吴红,孙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9(9):793-794.

〔4〕姜玉善.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吉林医学:护理版,2004,25(5):64.

〔5〕李红,林惠珠.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实践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00.

〔6〕张继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6):91-92.

〔7〕陈美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2,10(11):23-26.

〔8〕黎环,曾雪萍,吴建玲.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8(6):442-443.

(责任编辑 李 杨)

The Nursing of Artificial Airwa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Us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YANG Jianfei,LI Hongme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of artificial airwa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us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Methods: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nursing of artificial airway of 58 ICU cas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1 to August 2012 was made.Results: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of artificial airwa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us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proved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ing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Conclusion:Good nursing care of artificial airway was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rtificial airway;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nursing

R472

A

1672-2345(2014)08-0066-02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8.022

2013-10-18

2013-11-07

杨建飞,主管护师,主要从事重症监护研究.

猜你喜欢

插管呼吸机颅脑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