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法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运用

2014-03-21俞素芬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露珠自然段词语

俞素芬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恰当的方法去指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践,逐步掌握阅读方法。课堂实践中,我经常运用比较法进行阅读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词的比较,体会匠心

作者在写文章时,常常通过比较揣摩,选用最恰当的语言文字来表现事物,表达感情。词语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含义,真正体味到文章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匠心。

1.交换词语

教学《推敲》一文,当同学们读到这一句“贾岛去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这里的‘拜访能否换成‘访问?”显然不能,虽然“拜访”和“访问”是一组近义词,但是,它们还是有区别的。“访问”的意思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而“拜访”含有尊敬对方的意思。文中写贾岛去拜访朋友,已经深夜了,路很难走,一路摸去,足以看出贾岛对朋友的诚心诚意。通过换词进行比较,学生能较好地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会出语言文字的妙处,还可以培养学生反复推敲的阅读能力。

2.增删词语

课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教学时紧扣这些词语进行品味,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学《春笋》一文时,出示“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一句,问学生:句中的加点词能删除吗?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觉得加点词不能删除,虽然删除后的语句依然文通字顺,但表达效果完全不一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生动表现出春笋顽强的生命力,“一个一个”形象地表现了许许多多春笋连续不断、你追我赶、破土而出。通过增删比较,足以体会作者的独特匠心。

二、句的比较,加深理解

运用比较法进行句子教学,常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小露珠》一文时,出示下面两组句子:

第一组:

(1)“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2)“早哇,小露珠。”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小露珠。”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小露珠。”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第二组:

(1)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2)霞光中,小露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还有鲜花嫩草,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出示后,让学生读句子,引导思考:“你们看,两组句子中,分别是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必然静心思考、认真讨论。最后很容易就达成共识:每组中第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第一组中“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像珍珠那么圆润的”三个比喻句既形象地表现出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又写出了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句中“蹦到大荷叶上”“爬到草秆上”“落在花朵上”形象描写出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活泼可爱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第二组中“光彩熠熠”是植物变得格外精神的原因,“金黄的”“碧绿的”“紫红的”写出了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的颜色特点,“数不尽的”表现鲜花嫩草的多,“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小露珠的美丽……阳光下的小露珠给所有的植物带来精神、生机和美丽,那么植物当然喜欢小露珠了。实际上,这是告诉我们露水有着滋润万物的作用,正如谚语说的“雨露滋润禾苗壮”。

这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则水到渠成,课文的重点也就很顺利地突破。

三、段的比较,提升语感

理解段的主要意思,了解构段方法及段之间的关系,是段教学的主要任务,也可以运用比较方法进行。

如《泉城》一文的第2~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的不同特点:珍珠泉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五龙潭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黑虎泉的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面积大,水清,如三堆白雪。从教材特点出发,指导学生看图读文时,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理解这四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后,引导学生再读、比较,发现这四个自然段是并列关系,它们的构段方式相同: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后描绘泉的特点。

教学《在大海中永生》,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由奔腾不息的浪花联想到骨灰的去向: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赞美小平同志的影响之大。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把这四句话的顺序打乱好不好?学生说,打乱顺序不好,因为骨灰去向的地域渐次增大,暗含他制定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方针影响之深远,缅怀其丰功伟绩之意尽在其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四、篇的比较,探索规律

篇的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立意、思想内容、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菩萨兵》《少年王勃》等四篇课文,通过比较,就能发现这是一组写人的文章。四篇课文,篇篇写人,但表现手法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菩萨兵》通过主人公朱德的语言和行为,以及藏胞人民的赞扬,表现人物品质;《李广射虎》虽是文包诗,但却是具体的场景的描述,如将军的动作和神情,刻画将军的神勇;《少年王勃》的重点是正反对比描写相结合的方式,让人物在对比中高大起来;《大作家的小老师》通过一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萧伯纳的胸襟和谦逊。

再读这四篇课文,揣摩其脉络。《菩萨兵》一文中有一些表示时间的词,根据时间来理清课文的脉络是一种方法。可以告诉学生写人和写事的文章,我们大都可以根据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理清课文的脉络。于是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实践。学生很快对课文《李广射虎》和《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进行实践。《李广射虎》一文中既有鲜明的时间概念,又有潜藏在文字中的事情发展的线索,学生很快找出文章线索,层次也分得较清楚。

读完这四篇课文,让学生说说怎样写一个人。学生积极发言:“我们可以抓住能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来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人物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情来刻画人物。”“可以通过写侧面人物,进而烘托出人物的主要品质。”“可以抓住人物的内心体验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我想:探索规律,教给方法,比学语文本身更重要。

通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教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露珠自然段词语
找词语
秋天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小露珠
露珠
美丽的秋天
露珠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