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生态的语文课堂空间

2014-03-21施丽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樟树用语语文课堂

施丽

走进语文课堂,时常会看到:课堂里教师为教学使出浑身解数,而学生正襟危坐,表情麻木,跟着教师亦步亦趋。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不禁会想:这样的课堂缺少了什么?课堂仅仅被视为传授知识的场所,课堂空间是固定的、缺乏弹性的物理空间,缺少的是对课堂中精神空间的关注。

课堂空间要关注精神文化空间,就是师生进行知识、情感、价值观交流;还要关注对话与交流空间,就是精神与情感引起心理共鸣的审美价值与审美追求的特殊空间。生态的课堂空间是基于学生个体的需要,要给学生认同感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寻找共性,尊重差异,要给学生融通的课堂空间;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要给学生审美的课堂空间;从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的大课堂,要给学生无限的课堂空间。追求生态的语文课堂空间,我们的课堂才会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家园。

一、认同的语文课堂空间,师生成长的摇篮

认同的语文空间是一种激发积极行为的融洽有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的实施。我们曾以调查问卷、师生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在职教师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当前认同的语文课堂空间情况;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喜欢怎样的课堂氛围等,综合分析师生认同的语文课堂空间。统计结果显示,师生认同的语文课堂空间特征为:充满理解、尊重和信任的空间,对话平等、自由;充满思维、探索、挑战的空间,学习氛围浓郁、有趣;充满快乐、赏识、成功的课堂空间,师生相长、幸福。

这种认同的课堂空间创设,教师的语言是关键,教师要学会用各种形式的语言去呵护。如可运用启发性教学用语、互动性教学用语、赏识性教学用语、激励性教学用语、反思性教学用语等,为师生认同的空间去努力。例如启发性教学用语:(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2)你想提出哪些问题?(3)你想探究什么问题?互动性教学用语:(1)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2)自学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3)先汇报一下你们课前收集了哪些资料,好吗?赏识性教学用语:(1)回答得太好了,你真聪明!(2)真行!你是最棒的!(3)你的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激励性教学用语:(1)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为自己的成功鼓掌吧!(2)你真棒!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感到非常高兴。(3)你再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反思性教学用语:(1)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2)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3)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法?有时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是创设认同课堂空间的催化剂。

二、融通的语文课堂空间,学习登山的云梯

融通的语文课堂空间可以顺利畅通达到学习的目的,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磁场,是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登山的云梯。融通的课堂空间的主要特征是自由、开放,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可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自由主动地涉猎知识,鼓励学生发问,深入文本,认识世界。

目前存在的语文课堂的种种现象,让我们认识到:“语言的意义是存在于不同的历史向度里的。如果多向度的语言意义在课堂里被变成了单向度的,语文课堂就成了一个‘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封闭场所,所有的对立意义不再互相渗透、彼此唤醒,而容易引起争议的内容更是被迫沉默。于是,课堂的个性被抹杀了,师生的心灵死亡了,语文的教育也就失败了。”因此,教师应努力撑起课堂这片狭小的天地,让学生在这个空间里舒展身心,放开思维,做一个自由的、快乐的登山者。如《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讲述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位小女孩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课后练习中布置了这样一个讨论话题:“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交流中,一位学生举手提出异议:“老师,课文里描写的爱因斯坦是挺伟大的,但我网上查资料看到他的生活作风不是很好,我来读给大家听听。”他竟然把爱因斯坦与妻子不和、有情人交往等事都读了出来,令我始料未及,同学们更感诧异。对于他所说的情况我也有所了解,但怕破坏伟人形象,而且与课文干系不大,所以根本没有拿到课堂上来讨论。现在他既然说了,我转念一想,对,尊重事实,那讨论继续。我肯定了他的部分说法,也纠正了他说得不对的地方,并且告诉大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让同学们继续讨论:“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伟人?”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们感受到了“评价人物要从大局着眼”,看待问题要有辩证的思维,这对于他们审美和辨别能力的提高是有着现实意义的。融通的课堂空间成为师生成长的磁场。

三、审美的语文课堂空间,情操陶冶的殿堂

审美的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得到深化,情感得到熏陶的殿堂。如何让课堂充满美的元素,如何让文本的美弥漫在课堂空间里?可以通过语言创设、情景渲染、对话点拨等策略,让教学流程充满美的旋律。

1.语言创设美

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一下子把学生带进文本的情境中。如:有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画家》,出示雪景图,教师用语言创设:冬天来了,大地妈妈带来了一份洁白的礼物,大家猜是什么。洁白的雪花飘落下来,树上、房子上、地上一片白,看到这洁白的雪花,你们高兴吗?那就高兴地喊出来吧——“下雪了,下雪了!”教师的语言一下子把学生带进冬天的美景中。

2.情境渲染美

从儿童的视角设置情境,“披文入境”,儿童与文本、作者亲密对话。如我执教苏教版《渔歌子》这首词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交流时,学生说看到了翠绿的西塞山,教师即简笔勾勒西塞山;学生说看到了白鹭翔,教师画上一行白鹭;学生说看到粉红粉红的桃花盛开,教师马上画出艳丽桃花;学生说看到一叶小舟,一个渔翁正在雨中垂钓,教师马上画出孤舟渔翁;学生说还看到肥美的鱼,教师画上游动的鱼儿。一幅青山白鹭飞、桃红鱼游、清风细雨、渔翁悠闲独钓的田园山水画面跃然黑板,教师妙笔设境,学生乐在画中,一下子让课堂充满了美的色彩。

3.对话点拨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会点拨,点在学生疑惑处,要点得巧,点得妙。如苏教版四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有这样一段话:“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这段话的实质就是说樟树永葆拒虫香气。教师要点在两个关键处:(1)“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板书:永葆拒虫香气)(2)你是怎么体会到樟树的香气永久的?(句子:“即使……仍然……”)理解“枝枯叶落”的意思,追问这是什么时候,然后用排比句填空:“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当它作为家具已经保存了几十年、几百年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样带着学生一层一层理解了樟树香气的永久保持。教学的美就藏在教师点拨的智慧中。

美国思想家梭罗认为“更好的教育”是“一方池塘”,这方池塘最生态,是学生自然成长的天堂。生态的语文课堂空间,是遵循本真、绿色、体现生态美的空间。教师要用灵动的教学智慧、哲学思考的睿智去开启生态的富有个性的语文课堂空间,开始一段生态课堂的旅程,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去寻找实现生态课堂的密码。学校在窗外,教育在窗外。真正的教育总是自然的教育,生态的教育,田园的教育。倡导追求生态的语文课堂空间,保持人的善良天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灵自由、精神飞升的课堂,成为真正有生命活力的课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樟树用语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香樟树之恋
香樟树,樟树香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相信香樟树
礼貌用语大家学!
网聊用语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