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及其特点

2014-03-20魏立功

甘肃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身心发展赏识中小学生

魏立功

〔关键词〕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认知;赏识;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3—0067—01

一、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认知的需要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的一种认知需求,是求知最基础的原动力。是中小学生以获得知识、技能,为解决学业问题目标的一种求知欲。起先是因为他们觉得课堂上有限的知识不足以满足自我的需求,从而促发他们课外去阅读,然后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满足的乐趣,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阅读动机,对学习起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它是最为教者与家长认可的。

二、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追求赏识的需要

这类阅读心理需要分成两种:一种是为了通过阅读得到父母师长的赞许;另一种是为了通过课外阅读增加谈资,从而赢得同龄人之间的敬服。针对以上特点,父母、师长应当正确地引导他们阅读,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自信心,确立相应的成功感。在青少年时期(即初中阶段),中学生心理渐趋向成熟,他们自我意识加强,要求自由、自信、独立,同时,更希望被大家尊重。于是,想方设法在同龄人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广泛地课外阅读就成了他们的法宝。课外阅读使其广采博集,侃侃而谈,语出不凡,从而博得同伴的羡慕与尊重,以满足他们对成就的向往。

三、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身心发展的需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身体发育逐渐成熟,潜藏多年的性意识开始萌动。他们产生了诸多好奇与疑问,从内心渴望接近异性,但传统的教育素来对”性”讳莫如深,甚至对此压制、排斥,视之为洪水猛兽。再者,青春期自闭的心理又使得中学生不愿向家人、朋友寻求对性知识的解答。如此一来言情小说、通俗文学、武侠小说就连地摊文学都成了他们了解性知识的窗口。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多彩的季节,性意识觉醒了,可自闭心理也相应到来了。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此时课外阅读便成了他们排遣孤独的突破口。他们以书为友,与书中人物交流思想、情感。现实生活中一些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他们都可以寄托书中,同书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得到自我振奋与陶醉。正因为中小学生独特的心理需要使得他们对课外阅读情有独钟,同时相伴产生了他们独特的阅读特点。

特点之一:充满情趣

一般而言,中小学生选择文学读物居多,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都是经过作家心灵过滤,情感理智酝酿,再进行精心艺术提炼而成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成为审美主体,进入情感介入认识过程。当其生活经验被激活,情感被诱发时,他们便主动进入于作品对话状态,以其易感动的情感特点而言,中学生情绪容易进入饱满激扬状态,甚至可以达到物我统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特点之二:自由驰骋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大多是在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各种心理因素协同参与,个性得以充分发挥,阅读方式也较随意,可以一目十行,也可细嚼慢咽。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个体受故事情节的诱导,美的语言与意境的感染,在不知不觉中,伴之以联想、想象。于是目接八荒,神游四海或填补、充实作品的空白,或添加、超越作品的意图,这完全取决于阅读个体的情感体悟。

特点之三:兴之所至

对于大部分中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都是兴之所至,他们一旦拿到喜好的读物,常常是废寝忘食、不分场合就迫不及待要读完。所以时常能看到食堂、课堂、寝室他们忘情阅读的身影,这一时期他们所阅读的书籍也并非一成不变,常随着年岁、兴趣的改变而渐趋向于理性化。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时间精力、兴趣爱好、年龄特征及配合教材内容等因素,制定阅读目标及大致阅读范围:如小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上。培养健康的阅读观,开拓视野,开发智力,丰富想象。可推荐童话、寓言、故事和科幻小说等方面的书,如《世界著名童话》、《少年百科知识》等读本。初中年级则重在巩固阅读兴趣,加深拓宽阅读内容与范围。可引导学生读些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重在提高欣赏水平,增强审美意识、分析判断及逻辑思维能力。又鉴于初中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最为紧张,不可能阅读长篇巨著,因此,引导学生读些哲理美文、讽刺幽默等小品文,培养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启发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思考。

编辑:刘於诚endprint

猜你喜欢

身心发展赏识中小学生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