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史记》与炎黄大战

2014-03-20白赵峰李淑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涿鹿颛顼五帝

白赵峰,李淑芳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渭南 714099)

论《史记》与炎黄大战

白赵峰,李淑芳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渭南 714099)

司马迁《史记》所记载的炎黄大战是以黄帝为代表的五帝时期一场大范围的部落之间比较持久而频繁的战争。炎黄大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发生的战争的总称,或者是这一历史时期内最为显著的特征。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所涉及到的地方都有可能是炎黄战争的重要战场。《史记·五帝本纪》是研究炎黄大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史记》;炎黄大战;五帝

一、《史记》对炎黄大战的记载

众所周知,司马迁是秦东韩城人,《史记》的作者、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是研究炎黄大战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被反复引用。司马迁关于炎黄大战的记载是《史记》开篇的战争记述,具有重要意义。在司马迁笔下黄帝的征服战争分为三个阶段:黄帝与炎帝(罔榆)之战,黄帝与蚩尤之战和黄帝征“不顺者”之战三个阶段。首先是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其次是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杀蚩尤,“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帝从此有了“天下”;再次是征服“不顺者”。黄帝虽然称霸天下,但是,还有不服黄帝的氏族部落,使得黄帝“未尝宁居”,不断征讨“不顺者”,这是黄帝征服战争的第三阶段。经过一番东征西讨,黄帝“东至于海……西至于崆峒……南至于江……北逐荤粥”[1]11,控制了今宁夏平凉到东海,长江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这是炎黄大战的初步结果。司马迁仅用区区三五百字就完成了对黄帝征服战争的描述,简约明了,是司马迁记载炎黄大战的突出特点。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司马迁对黄帝以后的战争描述不但简明,而且含蓄。比如说颛顼时期的战争,司马迁只言颛顼控制的疆域比黄帝时期广阔。颛顼时期,“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1]12,即北边到达今天的北京一带,南边到达今天的越南一带,西边到达今天的甘肃张掖,东边到大海的地方。颛顼控制的地域要大于黄帝时期,说明征服依然在继续。事实上,颛顼的战争活动比起黄帝时期,一样地频繁而持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2]35。《兵略训》也说:“颛顼尝与共工争矣。……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3]19由此可见共工氏族反对颛顼的战争是十分激烈的,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征服与反征服战争。帝喾时期相对平和,没有大的战争记载,但也不是太平无事。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补充了帝喾时期的战争情况:“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淮南子·原道训》也说共工“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断嗣绝祀”[4]9,印证了司马迁的记载。这说明,共工氏族的势力比起颛顼时期大为衰落,但是与帝喾争战依然,帝喾也无法完全使之臣服。帝尧舜时期“和合万国”,“五岁一巡狩”,“象以典刑”,流“四罪”,迁“四凶”,均属于安定内部、平息其他氏族部落反抗的战争活动。流“四罪”即“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讙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1]15,对内控制明显加强;“四凶”分别为浑沌、穷奇、梼杌、饕餮,均为有名望的“贵族”。“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1]16“四凶”浑沌、穷奇、梼杌、饕餮,均属于这一时期比较强大的部落氏族,对于他们的战争,司马迁只是用了“迁”和“流”两个字予以高度概括,也反映出司马迁描写古代战争的特点。《五帝本纪》以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作为开篇,意在说明战争胜利对于黄帝取得“天下”的奠基作用,弘扬黄帝建立五帝基业的不世之功。其通篇则是交代五帝的传承和德治,不是以描写五帝的战争为主线。因此,司马迁对于颛顼、帝喾、尧舜时期的战争记载简略而含蓄。由此导致一些学者在研究炎黄大战时仅仅局限于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其实,详细研究《五帝本纪》,就会发现在尧舜完成流“四罪”,迁“四凶”以后,炎黄大战才告结束。简约含蓄地记载炎黄大战,在司马迁时期可能不存在阅读的歧义,但是却给后世留下了一连串的战争之谜,引发了无数的争论,也激发了更多的人去探究炎黄大战。如“阪泉”“涿鹿”地望之争;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是一次战争还是两次战争;炎帝与蚩尤关系之争等等。

二、“阪泉”“涿鹿”引发的争论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炎黄大战提到两个重要的名词即“阪泉”与“涿鹿”,后世多理解为地名,引发了不同的解释。“阪泉”“涿鹿”之争,是由炎黄大战所衍生出来的重要文化现象。在山西、陕西、河北、北京、河南、山东等不少地方的神话传说、文献记载、考古文化及地名文化中,都有关于炎黄大战的内容和遗迹,发生了炎黄大战地名的重叠现象,由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炎黄大战发生地的争论,主要的观点有“山西运城说”“北京延庆说”“河北涿鹿说”“山东济宁说”等。“山西运城说”的主要依据是山西运城的解州镇春秋时称解梁,汉时设县,解梁古时称作逐鹿,解梁附近的“七旗村”原来叫阪泉村。运城涿鹿、阪泉的出现均早于河北涿鹿、阪泉,运城又处于中原的中心,运城解池是黄帝肢解蚩尤的地方,所以叫解州,因此这里是炎黄大战的发生地。如马重阳认为:“《史记·五帝本纪》开篇记述的‘涿鹿之战’,《逸周书》称是炎黄结盟打败了蚩尤。双方交战地点‘涿鹿’,司马贞释为‘浊鹿’,实应释为‘浊卤’。‘浊卤’即运城盐池,是蚩尤和炎黄两大部族在中原地区的原始居地之一。夺取盐池的根本原因,在于获得宝贵的物质财富和夺取中央大地的统治权。”[5]“北京延庆说”认为阪泉是北京延庆境内的一个地名,延庆县内有阪山,有泉水称阪泉水,山下有阪泉村等。因此炎黄大战发生于此。如王彩梅认为:“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北,在地理环境方面有其特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与史籍中所记载的炎黄阪泉之战的战场所处的环境是相当符合的。”[6]“河北涿鹿说”认为河北有涿鹿城(阿城),城东有阪泉,阪泉上有黄帝祠。故此,炎黄大战发生于河北。如王北辰认为:“《史记·五帝本纪》所载黄帝曾与炎帝、蚩尤分别战于阪泉之野、涿鹿之野,胜利后又与诸部合符于釜山,这些古迹均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境内。涿鹿古城和阪泉水在其矾山乡,釜山则是其保岱乡窑子头村北面的一山。”[7]“山东济宁说”认为阪泉在山东莒县板泉乡,炎黄时之“涿鹿”,即春秋时期的“邾娄”,现在的济宁市。如景以恩认为:“炎黄之战地域虽多异说,考其实,乃发生于海岱地区,即春秋时之齐鲁大地。”[8]炎黄大战的地方之争虽然热火朝天,但是所依据的材料大多为地方性资料、民间传说和地方风物,附会和联想的成分不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炎黄大战的地望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二,一是古代文字通假字同音字较多,通假字如“涿鹿”“浊鹿”“浊卤”“独鹿”等,同音字如“涿鹿”“邾娄”“邹鲁”“阪泉”“板泉”等。二是中国古代氏族往来迁徙频繁,致使不同地方有相同的地名,加之年代久远,地名的先后难以厘清。由此产生了炎黄大战的地方之争。至于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是一次战争还是两次战争,炎帝与蚩尤关系的争论一直在进行,难有定论。

有一些学者则另辟蹊径,突破地方局限,探讨炎黄大战的方向和范围,形成了一些新的观点。袁珂先生认为:“盖轩辕(华山北)常羊(华山南)一带,均属黄炎斗争神话传说之范围。”[9]216即华山南北均属于炎黄大战所波及的地区。张航认为炎黄之争以中原为中心展开:“整个中原争夺战的方向都应具有从西北向东南之趋势。”[10]172000年以来又形成了以王先胜为代表的“渭水下游说”。王先胜在综合运用文献、考古、神话传说、民族学资料“四证合一”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推断”:“约前4500年,渭河流域的炎帝部族(生活在渭水流域)与来自晋南的黄帝部族(生活在晋南豫西)联合与炎帝系的蚩尤族(传说蚩尤为炎帝后裔,居于渭水下游)发生战争,蚩尤族战败、蚩尤被杀……华县元君庙、华阴横阵墓地多人二次葬即其战争遗存……黄帝族是自晋南‘渡江’(庙底沟类型及其源头枣园文化发端于晋南),从渭河下游逆河而上帮助炎帝族征服蚩尤。当然后来炎黄两部族在渭河下游又发生战争,留下渭南史家、临潼姜寨二期等多人二次葬遗存。炎黄联合杀蚩尤,后炎黄之间又发生战争,正与《逸周书·尝麦篇》关于炎黄蚩战争的记载相吻合。”[11]王先胜的“炎黄蚩大战渭水下游说”是研究炎黄大战的突出成果,这一观点和袁珂、张航的认识不谋而合,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突破地方说的局限,从炎黄大战的范围和方向的角度进行探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炎黄大战的记载可以相互印证,即炎黄大战不仅局限于“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而是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段内展开,“涿鹿之战的主战场虽在冀州,却波及四夷九州的广大地域”[12],黄帝文化所波及的地方均有可能成为炎黄之战的战场。

三、从“五帝”视角看炎黄大战

从炎黄大战的地方之争到“地域”“方向”的研究发展趋势,表明学术界对炎黄大战的认识在不断深入。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即炎黄大战不是一时一地发生的战争,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发生的战争的总称,或者是这一历史时期内最为显著的特征。也就是说炎黄大战是以黄帝为代表的五帝时期一场大范围的部落之间的比较持久而频繁的战争。

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从炎黄大战开篇,但是并没有结束五帝期间的战争,而是五帝期间战争的开始。他实际上记载的是以黄帝为代表的五帝的统一战争。黄帝代表正统,炎黄之间的战争是五帝时期的重要特征。考古研究的成果,也说明了这一问题。炎黄战争发生于庙底沟文化所涉及到的地方,是仰韶庙底沟文化的组成部分。考古学界认为仰韶庙底沟文化是黄帝文化遗存,贯穿于五帝时期。炎黄大战与庙底沟文化持续的时间、辐射的范围有着密切的关系。庙底沟文化是炎黄大战的根源,炎黄大战是庙底沟文化发展的助推器,是文化发展与融合的一种载体或者表现。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1]1。从黄帝“未尝宁居”“迁徙往来无常处”“八十一征”,可见这场战争的持久性、频繁性和广泛性,几乎所有的氏族部落都卷进去了。当然这场战争的主战场无疑在北方的中原地区,有关文献记载、神话传说和考古文化所涉及到的地方都有可能是炎黄战争的重要战场。由于炎黄大战的持久性、频繁性和广泛性,所以战争的地点不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这一点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可以得到印证,也可以在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得到印证。例如王先胜的“炎黄蚩大战渭水下游说”,说明在秦东可能存在着丰富的远古战争文化遗存,如华县元君庙、华阴横阵墓地多人二次葬,渭南史家、临潼姜寨二期多人二次葬等,均属于远古战争文化遗存。秦东位于关中东部,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黄河由南向东转折的转角处,西岳华山的所在地,是考古学界公认的“中原古文化”或中原文化区的中心地带,也是庙底沟文化的中心地区,其战略地位毋庸置疑,成为炎黄大战的重要战场也是合理的。但是我们说炎黄大战发生在秦东地区,并不排斥在其他地方也会发生炎黄之间的重大的战事。同样,其他地方有关炎黄大战的神话传说与记载,也不排斥秦东作为炎黄之战重要战场的必然性。相信假以时日,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神话传说、考古资料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野,炎黄大战的战争进程、战争结构、战场分布等问题会越来越清晰,《史记·五帝本纪》关于炎黄大战的记载线索会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综上所述,司马迁《史记》所记载的炎黄之间的战争,并不仅仅是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还包括颛顼和帝喾的征服共工氏族的战争及尧舜时期流“四罪”、迁“四凶”,“北分三苗”的战争。学术界关于炎黄大战最新研究成果,和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相关记载是契合的。炎黄大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发生的战争的总称,或者是这一历史时期内最为显著的特征。说明战争与征服在炎黄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史记·五帝本纪》依然是研究炎黄大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1][汉]司马迁.史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2][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祝融.淮南子·兵略训译注[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

[4][汉]刘安.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马重阳.从“涿鹿”、“浊鹿”再到“浊卤”——关于“炎黄大战蚩尤”的文史追踪[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1-84.

[6]王彩梅.论炎黄阪泉之战的地理位置及相关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1992,(4):15-24.

[7]王北辰.黄帝史迹涿鹿、阪泉、釜山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108-115.

[8]景以恩.先齐兵主蚩尤考[J].管子学刊,1994,(2):42.

[9]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张航.中国古战场钩沉[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9.

[11]王先胜.文化线路与古代历史文化研究[J].民族艺术,2010,(2):35-41.

[12]陈强.古史新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1-118.

【责任编辑王 萍】

Study on the War between the Yellow Emperor and the Yan Em peror through Historical Records

BAIZhao-feng,LIShu-f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99,China)

The War between the Yellow Emperor and the Yan Emperor which was recorded by Historical Records was a widerange frequent and lasting war between the tribes during the Five Emperors period.The War between the Yellow Emperor and the Yan Emperor is the generic terms of thewars.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and it reflected themost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time.The sites recorded by documentary or the myths and legends may be the important battlefield of the War between the Yellow Emperor and the Yan Emperor.Biography of the Five Emperors in Historical Records is indispensable data to study theWar between the Huang Emperor and the Yan Emperor.

Historical Records;theWar between the Yellow Emperor and the Yan Emperor;the Five Emperors

K207

A

1009-5128(2014)18-0020-03

2014-06-1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秦东地方战争文化研究(12XZS032)

白赵峰(1964—),男,陕西澄城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地方战争文化研究;李淑芳(1972—),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涿鹿颛顼五帝
涿鹿之战
秦人的祖先
黑色帝王颛顼
秦人的祖先
涿鹿之战实为晒卤出盐的故事
第三回 三皇五帝(下)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赵氏的祖先造父
论五帝时代:中国特色之起源
涿鹿之战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