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读书教言解读九则

2014-03-20王福湘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1期
关键词:鲁迅读书

王福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 510545)

鲁迅读书教言解读九则

王福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 510545)

鲁迅特别关心青年的读书,多次提出自己深思熟虑的看法。介绍鲁迅先生几则关于读书的言论,和青年们一起学习思考。鲁迅先生的这些意见是在当时的语境下说的,不免有偏颇和局限。而鲁迅所批评的许多弊病还在延续,所以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鲁迅;青年;读书

鲁迅先生一生用极大的精力培养和帮助进步青年,尤其对于有志于文学的青年,更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甚至生命,积极引导和热情扶持他们健康地成长。鲁迅特别关心文学青年的读书,多次提出自己深思熟虑的看法,教育中国青年不受黑暗势力的误导,义无反顾地走向光明之路。这里笔者介绍鲁迅先生几则关于读书的言论,和喜欢读书的青年人一起学习思考。

第一则:1919年1月16日致许寿裳信。许寿裳是鲁迅的挚友,他曾向鲁迅先生询问他儿子该读什么书,鲁迅在回信中说:“来书问童子所诵习,仆实未能答。缘中国古书,叶叶害人,而新出诸书亦多妄人所为,毫无是处。为今之计,只能读其记天然物之文,而略其故事,因记述天物,弊止于陋,而说故事,则大抵谬妄,陋易医,谬则难治也。”又说:“仆意君教诗英,但以养成适应时代之思想为第一谊,文体似不必十分抉择,且此刻颂习,未必于将来大有效力,只须思想能自由,则将来无论大潮如何,必能与为沆瀣矣。”[1]369虽然许寿裳的儿子世瑛此时尚幼,但鲁迅信中所言,也适用于青年。

“记天然物之文”,指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包括宇宙万物尤其是动植物的知识,鲁迅认为这是儿童启蒙的基础读物,而读书的第一义是“养成适应时代的思想”,大前提是思想自由。信是写给许寿裳的,这是两位老朋友在交流读书的心得和方法,正像他们当年留学日本时讨论中国国民性的问题一样,思想颇具前沿性,而且深入到问题的本质。

第二则:1925年2月10日写的短文《青年必读书》。当时《京报副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和“青年必读书”各十部的书目,副刊编辑孙伏园(鲁迅的学生)征求鲁迅先生对后一项的意见,鲁迅写此短文作答。首先明确答复:对“青年必读书”,“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然后是“附注”:

但我要趁这机会,略说自己的经验,以供若干读者的参考——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2]12

这是鲁迅自己的经验之谈,似乎有点偏激,却包含了沉痛的历史反思,也是中外文化比较的结晶。他排除在外的印度书,指的是佛经。鲁迅对佛教深有研究,对佛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从大力肯定到基本否定的复杂过程,很值得今天的青年人思考。读书的收获要落实于“行”,不只是“言”,对中国的“读书人”更具振聋发聩的警示之音。

第三则:就在写《青年必读书》几天之后,鲁迅以《忽然想到》为总题,陆续写出一系列思想极为深刻的杂感,批评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政治和文化。其中第四篇谈到“正史”与“野史”的区别:“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2]17

鲁迅特别强调读史的重要,但要读信史,不要读伪史。即使那些官修的“正史”不完全是伪史,但也含有作伪的成分,“涂饰”和“废话”就是正史常用的两种作伪手段,目的是使读者“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即要掩盖历史的真相,本质上是实行愚民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民间的非主流非正统的野史和杂记则比较真实,所以就“更容易了然”。

第四则:当年晚些时候,鲁迅在又一组杂文《这个与那个》中,更以《读经与读史》为第一篇,集中讨论了读书问题,摘录并解说如下:

我以为伏案还未功深的朋友,现在正不必埋头来哼线装书。倘其咿唔日久,对于旧书有些上瘾了,那么,倒不如去读史,尤其是宋朝明朝史,而且尤须是野史;或者看杂说。

鲁迅之所以特别点出宋朝明朝史,是因为宋朝亡于金元,明朝亡于满清,读宋明史可以知道两朝亡国之前的衰败,作为当时遭到东西列强侵略瓜分的中华民国的借鉴。

野史和杂说自然也免不了有讹传,挟恩怨,但看往事却可以较分明,因为它究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

鲁迅虽然通过比较对野史和正史有所褒贬,但也明确指出野史和杂说不可避免的缺陷。这就告诉读者,即使是自己感兴趣的书,也要有分析,不盲从,因为都免不了历史的局限性。对鲁迅的著作也应作如是观。根本的问题在于官方的“正史”很难作“信史”看,甚至有“伪史”之嫌,而民间的“野史”却较为可信。

史书本来是过去的陈帐簿,和急进的猛士不相干。但先前说过,倘若还不能忘情于咿唔,倒也可以翻翻,知道我们现在的情形,和那时的何其神似,而现在的昏妄举动,胡涂思想,

那时也早已有过,并且都闹糟了。

鲁迅在这里教给青年人读史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和比较,发现现实中那些和衰亡时代的相似之处,从而真正以史为鉴,努力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总之:读史,就愈可以觉悟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虽是国民性,要改革也得改革,否则,杂史杂说上所写的就是前车。[2]148-149

鲁迅毕生致力于改革国民性的艰难伟大的事业,提倡读史也是为了改革,为了启发国民改革的觉悟,改良国民的心理素质。所谓国民性是一国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即在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性格特征,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行为结构,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因素。中国的国民性中优根与劣根并存,优根应当保持发扬,劣根务必改革去除,然而这是最难改的,又是必须改的。国民性的改革诚然与制度的变革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但国民性及其改革具有根本的性质。这正是鲁迅之为鲁迅的深远意义所在。

第五则:开给许世瑛的书单。许寿裳的长子许世瑛“1930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旋改入中国文学系读书。鲁迅的书单当开于此时”。书单全文如下:

计有功宋人 《唐诗纪事》四部丛刊本又有单行本

辛文房元人 《唐才子传》今有木活字单行本

严可均 《全上古……隋文》(注:即《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今有石印本,其中零碎不全之文甚多,可不看。

丁福保 《全上古……隋诗》(注:即《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排印本

吴荣光 《历代名人年谱》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是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

胡应麟明人 《少室山方笔丛》广雅书局本亦有石印本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其实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

《世说新语》 刘义庆晋人清谈之状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 《雅雨堂丛书》中有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

《抱朴子外篇》 葛洪有单行本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

《论衡》 王充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

《今世说》 王晫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3]497-498

对这份书单,我们要理解的是:第一,它是鲁迅开给当时的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本科生、有家学渊源的许世瑛的阅读书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质和很高的知识水准,不是开给一般青年学生的;第二,今天的大学中文系学生,不要说本科生望尘莫及,就是硕士生博士生也很少读完这些书籍,大概只有攻读汉魏六朝隋唐文学的才有可能,这反映出不同时代中文专业教育质量的极大差距;第三,从鲁迅对所开书单的说明可以看出,他强调的是他一以贯之的“知人论世”的文学研究方法,决不能只读作家所写的文本,治学者必须了解作家所处的“社会状态”,发生的重大事件,那个时代的“风俗迷信”,文人的心理状态及言谈行为方式等;第四,还需要知道过去时代对这些作家作品的批评即评价,但要注意那些批评出自何人何种立场,对“钦定”的批评持独立思考的态度,这一点是普遍适用的。

第六则:1932年5月3日致李秉中的信。李秉中是鲁迅先生最亲近和信任的学生之一,他在日本留学时,鲁迅曾在信中勉励他完成学业以便回国后谋职,后来他写信给鲁迅先生谈自己留学的体会,鲁迅在回信中说:“其实我之所谓求学,非指学校讲义而言,来书所述留学之弊,便是学问,有此灼见,则于中国将来,大半已可了然,然中国报纸,则决不为之发表。”[4]302

这段话真是言简意赅,区区几十个字,提出三点高见,破除当时流行的种种迷信:一是不要迷信学校的讲义即教科书,更不要把求学误解为就是读教科书;二是对出国留学也不要迷信,能发现留学之弊才是学问,而其弊应是多方面的;三是决不要迷信中国报纸,因为报纸决不发表批评中国的真知灼见。总之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善于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和眼光自主地学习。

第七则:1933年12月20日致徐懋庸的信。徐懋庸向鲁迅请教怎样读书和写作,鲁迅答复:“我是不研究理论的,所以应看什么书,不能切要的说。据我的私见,首先是改看历史,日文的《世界史教程》,我看了一点,才知道所谓英国美国,犹如中国之王孝籁而带兵的国度,比年青时明白了。其次是看唯物论,日本最新的有永田广志的《唯物辩证法讲话》《史的唯物论》。文学史我说不出什么来,其实是G.Brandes的《十九世纪文学的主要潮流》虽是人道主义的立场,却还很可看的……至于理论,今年有一本《写实主义论》系由编译而成,是很好的,闻已排好,但恐此刻不敢出版了。”又说:“中国的书,乱骂唯物论之类的固然看不得,自己不懂而乱赞的也看不得,所以我以为最好先看一点基本书,庶不致为不负责任的论客所误。”[4]526-527

当时的徐懋庸23岁,思想已经明显左倾,在文坛上小有名气,不久即加入左联且成为领导成员,而鲁迅对他的态度与对一般青年并无不同。针对徐读什么理论书(指马列主义理论)的幼稚问题,鲁迅避而不答,却建议对方“首先是改看历史”,尤其是外国人写的世界史,其次还是读外国人写的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书,掌握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因为中国那些不负责任的论客的书“看不得”。对徐懋庸之类的左翼作家,这实质上是一种启蒙教育。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推荐了一本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的世界名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通译),还特意指明该书的立场是人道主义的。明知左翼奉行的阶级斗争理论是反人道主义的,偏向思想左倾的徐荐读此书,这对左翼文学青年也是一种有意的引导,表明鲁迅在成为左翼作家以后仍然没有抛弃他一贯的人道主义立场。

第八则:1934年11月写的一篇杂文《读书忌》,提醒青年人注意中国的古书和现在的图书市场上鱼龙混杂以至相互对立的情况,因此读书要有选择,表现了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倾向性:

读书也有“忌”,不过与“食忌”稍不同。这就是某一类书决不能和某一类书同看,否则两者中之一必被克杀,或者至少使读者反而发生愤怒。例如现在正在盛行提倡的明人小品,有些篇的确是空灵的。枕边厕上,车里舟中,这真是一种极好的消遣品。然而先要读者的心里空空洞洞,混混茫茫。假如曾经看过《明季稗史》,《痛史》,或者明末遗民的著作,那结果可就不同了,这两者一定要打起仗来,非打杀其一不止。我自以为因此很了解了那些憎恶明人小品的论者的心情。[5]

鲁迅举的例是抒写性灵的晚明小品文和记录亡国痛史的明末清初的遗民著作,两者在政治态度、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上显然存在冲突,也就是所谓“忌”。在出版业空前发达又有了互联网的今天,这种“忌”就更加普遍,而最“忌”的乃是有关事实的真相。读者的思想、智慧和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正是在“忌”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第九则:1936年4月写给左翼文学青年颜黎民的两封信,回答他读什么书的问题,后一封比前一封详细,意思相同,告诫青年人不要专看文学书,尤其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书,必须像蜜蜂采蜜一样博览群书,也应该看看关于科学知识的书和介绍外国风土人情的书:

问我看什么书好,可使我有点为难。现在印给孩子们看的书很多,但因为我不研究儿童文学,所以没有留心;据看见过的说起来,看了无害的就算好,有些却简直是讲昏话。以后我想留心一点,如果看见好的,当再通知。但我的意思,是以为你们不要专门看文学,关于科学的书(自然是写得有趣而容易懂的)以及游记之类,也应该看看的。[6]66

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6]76-77

这些话对于今天的文学青年和从事儿童教育的教师、家长以及广大青少年学生都是十分切要的。

鲁迅先生的这些意见是在当时的语境下说的,不免有偏颇和局限。时代不同了,世界和中国都已经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的文学青年应该与时俱进,不能照搬当年鲁迅的话。但读书学习必有科学的规律可循,而鲁迅所批评的许多弊病还在延续,所以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1]鲁迅.鲁迅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鲁迅.鲁迅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鲁迅.鲁迅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6]鲁迅.鲁迅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朱正平】

Analysis of Lu Xun’s Nine Teachings of Reading

WANG Fu-xiang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545,China)

Lu Xun felt great concerns for the readings of the youth,expressing his own considerate thinking.The paper is recommendation of some of his teachings of reading books and some analysiswith young people.Under the context today,Lu Xun’s opinions are partial and limited.But themalpractice Lu Xun criticized still remains.We need to get some inspiration from Lu Xun’s words.

Lu Xun;the youth;reading

I210

A

1009-5128(2014)21-0060-04

2014-09-03

王福湘(1946—),男,湖南长沙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鲁迅读书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我们一起读书吧
鲁迅的真诚
阿迅一族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