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评价成为儿童自我发现的源动力

2014-03-19马璐璐林家慧

江苏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男孩目标

马璐璐+林家慧

尼采说:“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成长中的儿童对于自我认知、自我靠近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比成人更为迫切。儿童天生拥有自我发现的能力,教育如何来为儿童营造良好的自我发现的生态圈?笔者认为,评价目标必须与儿童发展的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评价在发挥反馈、激励、促进功能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发挥促进儿童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作用。下面以我校校本课程“男孩女孩”为例,呈现我们的一点尝试。

一、发现:你不仅只是现在的你

评价是一种判断,判断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评价标准就是由这些目标转化而成的。一般来说,课程的目标、评价的标准几乎都是成人制定的,儿童没有“拍板权”,甚至没有“知情权”。当儿童不能将“鸟儿在叫”换成“鸟儿在唱歌”这样的拟人句时,他只知道这道题他不会,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达不到“学会将句子拟人化”的课程目标。这就好像一个徒步旅行者,沿着随处可见的标记前行,却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

“男孩女孩”课为儿童提供前行的目的地,让其发现自我,进而主动、愉悦地发展。我们让儿童参与到课程目标的制定中,以“认识自我、评价他人”为目标设计了若干问题:

1.你觉得女孩喜欢哭是因为:

A.娇气

B.情感丰富

C.博得同情

D.身体激素影响

E.其他

2.下面哪些比赛项目男孩的胜算大?

A.扳手腕 B.折纸

C.口算 D.系鞋带

3.你通常怎样让别人注意你、喜欢你?

A.成绩好

B.个性开朗

C.经常分享好东西

D.迎合别人,别人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

E.有特长

4.看到别人的成绩比你好,你会:

A.很紧张,加油赶上 B.无所谓

C.不跟他做朋友 D.在其他方面一定要超过他

5.你觉得老师比较喜欢:

A.男生 B.女生 C.看不出来

原因是

6.你觉得自己的优点别人能够体会到吗?

A.能 B.不能 C.不清楚

7.如果有一门“男孩女孩”课,你想学什么?

这份调查问卷,“被动式”和“主动式”的需求相融合,引发儿童审视自我,表达内心。在整理问卷答案后,我们制定了“认识差异、回归自己”的课程目标,旨在通过课程引导儿童理解男孩女孩性格特征的不同,认识到不同的人在这个世界中的不同价值,鼓励他们从最基本的给他人美好的感受做起,努力做一个真实、美好的自己。随后,我们分别制定了每一课的分目标。

这一课程目标确立之时,评价标准也随之而生。这标准与儿童的自我认识相关,与儿童的需求相关,与儿童的发展相关,让儿童知道还有另外一个自己——你不仅只是现在的你。

二、印证:你还可以是这样的你

电影《代码46》中有句台词:“每个小孩子都很特别,于是你奇怪所有平凡的成年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丧失一些与生俱来的优点,在众多外在因素的束缚下成为性格雷同的人。对规范的遵从度,往往是成人评价儿童“乖不乖”“对不对”的重要依据。而儿童如何准确判断成长中的每一个自己或丈量变化中的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用评价的方式让他了解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以《我还可以是这样的我》一课为例——

这一课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儿童逐渐认识自己。首先,安排了一场男孩女孩对抗赛。将男孩女孩分成两组,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分别说出各自性别的优势,以词语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然后互相推举出拥有这些不同优势的代表。不一会儿,黑板上便写满了关于男孩女孩的优点,谁也不输给谁。大家发现男孩女孩都有属于各自的值得骄傲的性别优势。互相推举环节是儿童对他人的一次评定,也让他们初步感受到做什么样的自己会得到他人的青睐。

然后,教师带领儿童阅读绘本《爱花的牛》,继而组织儿童评价自己或他人身上的性格特质。每一个人在阅读时,其实都是在读自己,当儿童找到自我后,他就会不断地去完善自己。这一环节之后,儿童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每个人必然有其出众之处。如果好斗,可以多做体育运动、参加竞技比赛;如果善于沟通,就多与人交往;如果喜欢安静地做手工、画画,可能有艺术家的潜质。最后,教师设计了给未来的自己写信、读信的环节,通过评价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话来告诉儿童“我还可以是这样的我”。

儿童的成长犹如连续运动的点,它的每一个走向都隐藏在一个个评价中,“男孩女孩”课程就是通过不断变化的评价帮助他们逐渐认识自我,找到生命的意义。评价如同给了儿童一双隐形的翅膀,帮助他飞向更好的自己。

三、认同:你应该是这样的你

在“男孩女孩”课中,教师从来不用对、错二字去评价儿童的行为,他们更关心的是儿童的某些体悟、某个行为的产生、某种价值观的生成,关心的是人在课程中自身价值的实现。有意识即有发展,成长即成功。

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话语:

“我最喜欢的一个游戏是扳手腕比赛,因为我是第一名。这是我自上学以来第一次得到第一名,大家都很羡慕我。”

“某某感谢我给他提的意见,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也感谢别人给我提的意见。”

…………

而在我们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中,他们谈的更多的是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他们感受到了儿童因得到评价而发生的改变。一位妈妈这样说:“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合理地安排了自己的暑假生活,每天都很高兴地去完成自己的计划。”是的,当儿童内在的价值观和他的外在行为高度一致时,他才能认识到“我应该是这样的自己”,这才是评价最终的意义所在。

相传,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有三句箴言,其中一句便是“Know yourself”,即“认识你自己”。这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课程评价的价值在于提升儿童自我认识的质量,给予儿童无限的发展可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男孩目标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亲爱的“老男孩”
差不多男孩
瓶中妖怪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男孩J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