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浙江“精神富有”建设全过程*
——基于契合与路径的两维视角

2014-03-16王志强

观察与思考 2014年10期
关键词:浙江价值观核心

□王志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浙江“精神富有”建设全过程*
——基于契合与路径的两维视角

□王志强

“精神富有”建设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同构、行思互补,契合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实践过程中。在追求精神层面的关怀与满足、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历史新任务中,浙江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富有”建设全过程: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富民强省”实践中奠定“精神富有”的物质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富有”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精神富有”塑造浙江形象;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诚信浙江,为“精神富有”营造社会环境;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以“文化自觉”引导和促进“精神富有”建设目标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精神富有 契合 路径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宣布浙江省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并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历史使命和总目标。这一目标从哲学高度概括了物质和精神两个社会生产生活最基本的层面,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精神富有”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与“物质富裕”目标相比,“精神富有”目标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该以什么价值观引领“精神富有”建设全过程,这不仅是一个精神文明建设引领方向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切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的重大政治命题。

一、“精神富有”建设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

(一)“精神富有”建设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同构

改革开放后,浙江省一直贯彻“富民强省”的方针,全省经济社会有了显著提升。浙江的“富民”,不仅仅是指物质上富裕,而且包括精神上的富有,因为精神富有是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核心内容。一般而言,“物质富裕”的涵义比较好理解,但“精神富有”的内涵却难以把握。那么,“精神富有”的内涵是什么呢?按照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概括,精神富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过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①赵洪祝:《坚持科学发展深化创新创业,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今日浙江》,2012年第12期。。

笔者认为,更概括地说,“精神富有”是衡量和反映社会主体对精神资源的创造与发展、选择与享用的程度和状况。其实,“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一样,也具有“质”和“量”的双重规定性。从“质”的规定性来说,“精神富有”的“精神”,它既不是指封建主义所宣扬的精神和价值观,也不是指资本主义所宣扬的精神和价值观,而是指社会主义所宣扬和提倡的精神和价值观,因此,“精神富有”首先体现为社会主体对精神资源的“选择”问题。社会主义所宣扬的精神,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在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继承的,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成果,是社会主义主体对精神资源“创造”和“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包括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而且包括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振奋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价值体系,它的内核和中枢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由此可见,“精神富有”的“精神”实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富有”建设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同构。首先,“精神富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关注对象相同,都聚焦于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前者侧重于量的充实与提高,后者侧重于质的飞跃和价值的引领。其次,两者的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是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前者侧重生活实践角度,后者侧重理论宣传角度。再次,两者统一于共同的社会实践之中。

从“量”的规定性来说,“精神富有”中的“富有”指的是对“精神”“享用”程度的一种度量,表达了社会主体对精神生活、精神需求的有无以及多寡的衡量。由于“精神”本身的抽象性,目前我们还难以按照一定标准和手段对它的“富有”程度进行准确测定,但这种“难测量”的特征并不能否认它本身所具有的“量”的规定性。笔者认为,对于“精神”的“富有”程度的度量,不仅要度量社会主体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还度量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平衡、协调等多个维度,应该研究一个测度和衡量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在此不作展开。

(二) “精神富有”建设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思互补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要实现这一崇高理想,不但物质财富要达到极大丰富,而且精神境界要实现极大提升。就当前而言,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臻完善,具备了相当的物质基础。物质富裕为精神富有准备了条件,但物质富裕并不必然直接实现精神富有,因为精神富有的内涵远远超出经济发展所涵盖的范围,不但体现在科学文化、民主法治、思想道德方面,还表现在精神生活、共同价值观、共同精神家园等方面,其核心是价值观的构筑。因此,实现精神富有目标需要社会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在某些方面来说,经济发展和社会开放有时不但不会直接引致精神生活的丰富和价值观的提升,反而会助长价值观的低俗和思想的混乱。在一个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掺杂交汇、积极价值观与消极价值观并存的改革开放大时代,以何种精神面貌呈现浙江的价值追求,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浙江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必须明白,人民的精神追求越是纷繁复杂,就越需要主心骨;人们的价值观念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核心价值观。因此,加强“精神富有”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精神信仰、道德观念深入人心,是刻不容缓的现实需要。以什么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经济社会改革与转型形势下,凝聚社会各利益群体,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有力武器。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性的“精神富有”建设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才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精神富有”实践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中介和载体。“精神富有”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思互补,共存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实践中。

由此可见,“精神富有”建设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内在的契合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浙江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是“精神富有”的应有之义。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浙江“精神富有”建设全过程的现实依据

(一)浙江“精神富有”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不足

改革开放后,浙江始终把“富民强省”放在首位,走出了一条“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藏富于民”的特色道路,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据统计,2011年浙江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9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9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3071元,经济指标均居各省区前列。①赵洪祝:《坚持科学发展深化创新创业,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今日浙江》,2012年第12期。浙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精神富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建设大潮中,浙江人不但得到了经济实惠,而且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浙江用感人的事迹、生动的形象、全民参与的形式为全社会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活力,例如,从2005年至今,“杭州市道德模范(十大平民英雄)”评选活动已连续办了八届,涌现了很多令人敬仰的精神文明模范,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正气。近年来,浙江相继出现了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这样让全体中国人为之叫好的道德楷模,不是偶然的,这与浙江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分不开,体现出浙江人民人心向善的风尚,诠释出浙江精神富有的建设成果。

浙江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现代化,按照国际可比性标准,我们的物质富裕程度还不是很高,仍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并且,在物质富裕程度加速提升的同时,精神富有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努力,浙江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的道德行为也有了重大的改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了一批精神楷模和道德英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在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上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精神家园的迷惘,封建迷信的抬头,人生信仰沦落;又如社会大量出现的道德败坏现象,人文关怀缺失现象,人际关系淡漠现象,等等。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内在的矛盾和弊病在浙江社会也时有呈现,人们的钱袋越来越鼓,但觉得生活越来越累,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但精神感受却很落寞,马路越修越宽,但人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命题:我们不仅要重视把人从物质贫乏中解放出来,更要重视把人从精神空虚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进一步的解放,也就是精神的解放。”②胡坚:《对精神富有的几点认识》,《浙江日报》2012年8月27日。

(二)浙江实践“精神富有”的现实基础与发展方向

从浙江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适时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是摆在浙江面前的历史任务。浙江发展到目前的阶段,相当一部分人积累了一定社会财富,新的历史任务并不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应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追求精神层面的关怀与满足。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居民的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需求并重的时期;人均GDP跨越5000美元,居民的转向以精神需求为主的时期。现在浙江省的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

浙江是个历史文化大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传统资源。距今1万年的上山文化、8000年的萧山跨湖桥文化、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5000年的良渚文化,使浙江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物之邦”。浙江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7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村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2处。浙江省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截至2012年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54个,居全国之首。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浙江人民精神生活的大舞台,是取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为浙江精神富有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精神富有”新奋斗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浙江在发展思路上出现新的关注点和新的方向。具体而言,实现了三个关注点的转向:其一,关注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更加关注精神世界的建设。虽然发展物质生产力的任务不能放松,但是,当前建设精神世界的任务更加紧迫和繁重,要大力提升精神世界的建设能力和实践水平。其二,关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转向着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现代化的要义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物的现代化是基础,只有同时实现人的现代化才是全面完整科学的现代化。其三,关注老百姓物质民生的同时,转向更加关注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民生。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不能离开物质而活,但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活的品质和层次由精神和文化来衡量。历经30多年的高速发展,浙江积淀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免除了人活着的肉体生存问题,现在面临着人该怎样去活、该有什么追求等精神问题。所以,浙江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是要转向文化生活和精神领域,尽快实现人民的精神富有和自由全面发展。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浙江“精神富有”建设全过程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富民强省”实践中奠定“精神富有”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观内在地包含精神富有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和向度。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人的物质生活是人的精神生活基础,“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94页。。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意味着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和自由,发展不但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强调对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全方位的发展,要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浙江省经济社会建设,在“富民强省”的科学发展实践中奠定“精神富有”的物质基础。为此,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全面贯彻扩大内需战略方针,全面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在转型升级基础上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富有”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共有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与生俱来、一脉相承、不断积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基础,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根本前提。浙江共有精神家园是浙江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奋发图强所孕育出来的精神财富,从“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到“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再到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新时期浙江精神,浙江人的精神境界在不断丰富和提高,日益成为浙江人“创业”、“创新”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向我们展现了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具体目标,昭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前景,这个共同理想既具体实在又鼓舞人心,符合党心顺乎民意,具有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生命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30多年来,浙江依靠自身的力量,紧抓时代脉搏,改革创新,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在于弘扬了浙江传统深厚文化底蕴所包含的创业创新“文化基因”,就在于浙江的文化传统与市场经济的深深契合,就在于不畏艰难、创业创新的浙江时代精神的极大丰富与发展。因此,要加强构筑浙江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要使共有精神家园成为浙江社会的灵魂,成为浙江文化的核心;要使共有精神家园成为浙江人的精神品质,成为支配浙江人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心理导向的精神支柱,成为“精神富有”的不竭之源。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精神富有”塑造浙江形象

荣辱观是一种与道德义务紧密联系的由道德实践内化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伦理道德上的具体反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民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行为规范。一个地域的精神风貌,从每个活生生流动的个体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每个个体都是一个流动的浙江形象,透过这些形象,可以了解和感受到浙江的精神富有程度。

因此,浙江形象需要每个浙江人从每件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明荣耻、分美丑、辨善恶,以身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精神富有”的浙江形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全社会诚实守信教育和青少年“五爱”、“四有”教育等三项主题活动。要积极推进实施《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扎实开展先进道德模范宣讲活动,大力宣扬吴菊萍、吴斌等时代楷模的精神境界,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道德风尚。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浙江的高尚道德形象提升浙江人的精神品味和价值追求。要以群众性实践的文化活动、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引导人人参与、逐步认同,在社会实践中将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一个讲究道德的社会,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才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才会是一个精神富有的社会。

(四)进一步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诚信浙江,为“精神富有”营造社会环境

建设精神富有的浙江,要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协调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对平安浙江、法治浙江、诚信浙江、生态浙江的建设,为精神富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首先,按照“平安浙江”的总体要求,健全社会和谐稳定长效机制,努力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使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社会行为更加规范,社会关系更加和谐,浙江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得到提升。其次,加强法治浙江建设,使各项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依法执政能力明显提高,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确实得到加强,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得到彰显,人民权益切实得到保障。再次,着力打造诚信浙江,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守规则、重礼仪、懂感恩、讲诚信、有责任、做好事的良好氛围。另外,要加强生态浙江建设,创造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条件,通过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系统,高效率的环保系统,快速的流转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的全国领先和可持续改善,全省各地水更清、山更绿、地更净、天更蓝,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优美,心情更舒畅。

(五)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以“文化自觉”引导和促进“精神富有”建设目标实现

“精神富有”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要以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加强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各项文化基础设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承载的是思想理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一般产业属性;既离不开市场,又不能完全依靠市场”①孙志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新华网,2012年8月14日。。文化产业是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不仅能够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文化条件,而且能够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空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为此,按照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构筑“一核三极七心四带”②根据文化产业初步形成的集聚态势和地域特色,把杭州建设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核心,推动形成宁波、温州和浙中城市群三大文化产业增长极,建设湖州、嘉兴、绍兴、衢州、舟山、台州、丽水七大特色性文化产业集聚中心,构筑浙北、浙中、浙东、浙西南四大文化产业发展带,从整体上引导形成“一核三极七心四带”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总体布局,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新闻出版、数字内容与动漫等八大重点产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四个一批”③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基地;推进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优势文化企业;扶持一批文化会展活动。行动计划;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夯实文化消费基础,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提升文化科技含量和文化品牌。

要以文化自觉引导和促进群众在精神富有建设上的自觉性,通过发挥文化熏染作用,激发人民群众内心对精神富有的自觉追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精神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去,从而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作用,积极主动关心、参与、评判、监督社会各种精神现象,以浙江精神和浙江文化底蕴引导和塑造浙江人的行为。以文化自觉引导和促进“精神富有”建设,以此激发群众自身精神修养的自觉性,激发群众精神追求的目的性,激发群众不断增强素质涵养的持久性。

责任编辑:凌 雁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迁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视角”(13NDJC11YBM)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志强,男,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宁波 315016)。

猜你喜欢

浙江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Mother
Task 2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