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与理论品格

2014-03-16许尔君

观察与思考 2014年11期
关键词:总书记特色群众

□许尔君

引子

一个成熟而先进的政党必须高度重视理论思维,大力加强理论建设,使理论不断发展和趋于成熟。同时,理论的成熟是一个政党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高度重视理论思维工作,始终重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坚持用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这既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思想是行动的根源,理论是行动的指针。90多年来,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胜利,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的指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人类历史罕见的发展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勃勃生机,也引起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希望能从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汲取值得借鉴的经验。这是历史与现实对党的执政者和党的理论工作者提出的时代命题。特别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任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中,有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探索,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在理论上更加成熟起来,要求有一种能够指引我们更好更快地发展,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恩格斯曾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06页。。毛泽东也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296页。“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③《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版,第10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以中国梦凝聚力量,以抓改革激发活力,以改作风振奋人心,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推动党和国家取得了新成就、树立了新风气、开创了新局面。为做好上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系列重要讲话注重“问题导向”,直面“中国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系列重要讲话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凝结了全党智慧,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系列重要讲话涵盖广泛、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我们要深刻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须以整体思维,把讲话作为一个体系来研读,关键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思想精髓,特别要注意把握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掌握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思想深邃、视野开阔、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高瞻远瞩、引领方向,又细处指导、答疑释惑;既纵横捭阖、因势而谋,又章法严谨、坚守原则;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扎根中国大地、彰显中国气派,充分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显示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风向标”、“指南针”和“水准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键要领会精神实质,掌握精髓要领,把握系统性和全面性,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

(一)高举伟大旗帜。旗帜问题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所追求的目标,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着人民幸福。在我国高举旗帜,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信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007年12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时就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引领全党同志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来高举。”①《习近平在新任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十七大精神研讨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新华网,2007年12月21日。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②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他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③《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人民日报》2013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集中阐述了自己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即引领全党同志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来高举。

(二)坚持正确道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决定着国家的发展走向,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命运。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细览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强国富民之路、民族复兴之路。进入新时期,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情势下,“中国道路”经受着外部的竞争压力和内部的多重考验。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时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2013年8月26日,他在与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举行会谈时指出:“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艰难困苦。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探索找到的,深深植根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牢牢立足于本国的国情。我们珍惜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会削足适履,也不会照搬照抄。我们有信心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不是威胁。”①《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会谈》,人民网,2013年8月26日。

(三)坚定理想信念。追求远大理想和坚定崇高信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前进壮大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心。2012年11月17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他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②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指出:“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③《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要“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④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四)担当历史责任。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从党成立起就把“担当”作为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正是有了这种担当精神,党才能在黑暗中不懈地追寻光明,才能在血雨腥风中一往无前,才能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也正因为有了担当精神,党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面对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党又怎么担当起责任呢?2014年1月23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⑤《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前进》,《人民日报》2014年1月23日。2014年2月9日,他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⑥《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台专访》,《人民日报》2014年2月9日。

(五)让人民过好生活。让人民过上好生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0多年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亿万的人民日子越过越美好,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面对新时期,怎么才能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才能完成好时代赋予我们党的神圣使命?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2013年4月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他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①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人民日报》2013年4月8日。要使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人民日报》2013年4月8日。

(六)把牢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决定性条件。把牢群众路线,才能牢记党的宗旨,真正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才能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特别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高度认识全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2012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朝气蓬勃地带领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③《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0日。2013年6月18日,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又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④《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人民日报》2013年6月19日。2014年1月20日,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⑤《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人民日报》2014年1月21日。

(七)立足务实作风。务实,是立足于实,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务实实干,体现的是一种共识、一种气势、一种精神,体现的是运作能力、发展合力、工作效率。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任何事情都是靠脚踏实地干出来的。2012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时时处处都坚持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实事求是的要求就会在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学习时报》2012年5月28日。2012年11月29日,他在参观《复兴之路》陈列后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2013年6月29日,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⑧《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30日。

(八)建设廉洁政治。“公生明,廉生威”,我们党只有廉洁自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在群众心中树立我们党的光辉形象,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更好巩固我们的执政基础。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⑨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2013年1月22日,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三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⑩《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月24日。2013年3月8日,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要像出家人天天念‘阿弥陀佛’一样,天天念“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你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伸手必被捉”,“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想都不要想,一触即跳,才能守得住底线”。①《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3月8日。

(九)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2013年3月5日,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②《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3月5日。2013年10月7日,他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演讲时指出:“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开放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③《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新华网,2013年10月8日。2013年11月16日,他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④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十)实现强军目标。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又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⑤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强军梦支撑强国梦,强国梦蕴含强军梦。党在新形势下实现强军目标,将极大地顺应军心民意,激起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共鸣,必将进一步凝聚起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⑥《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人民日报》2013年3月12日。2013年7年29日,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他到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指出:“把实现强军目标贯穿到部队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⑦《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部队建设》,《人民日报》2013年7月30日。2014年3月11日,他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进一步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勇敢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们希望和平,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⑧《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人民日报》2014年3月12日。

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纵览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全局,在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和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阐释和拓展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准确地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具有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质朴深邃的理论品格。

(一)闪耀马列光辉。我们党的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总结自己的经验,确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前进道路和战略策略,我们的事业就能不断取得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了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一条红线,那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结合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注重运用现代思维和观念,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着力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基本问题,同时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科学性、创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其中有些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前所没有论及的。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高度的政治性、理论性、系统性与指导性、贴近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一切复杂和困惑难题的良方益药,是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思想、科学理论和系统学说,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带入了一个新时代,提升到理论新高度,开辟了发展新境界。

(二)贯穿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是我们共产党人观察分析处理一切问题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唯物史观的远见卓识科学地把握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既看到历史发展的光明前景,又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他指出,既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所体现出来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不可克服的历史趋势,同时又实事求是地看到资本主义现在还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总体上还是资强社弱,要有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他强调要善于运用辩证法正确地观察分析事物,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主动性。要从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有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包括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以及战略目标、工作重点、优先顺序等。要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改革措施的系统性、协调性,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整体谋划,加强各领域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研究,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他坚持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他大力倡导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面转变作风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三)研判内外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放眼几千年世界文明史、中华文明史,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并以宽广的眼光密切观察世界局势发展新变化,科学研判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适时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新期待,结合多年从事党政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思考,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创新智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内涵极其丰富,思想观点十分鲜明,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政治宣言,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纲领,是治国理政治党治军的基本遵循。他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特别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他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四)围绕特色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主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全面而有重点地概括和论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稳定发展、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所作的理论思考和战略谋划。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这些讲话视野开阔、高瞻远瞩、观点鲜明、气势恢宏,阐明了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宏伟目标、坚强意志和行动纲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求实创新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以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与坚定自信。

(五)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1、839页。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忽视调查研究,对实际情况一问三不知,只是“拍脑门、拍胸脯、拍屁股”,工作中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就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脱离,所作出的决策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祸国殃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出发,始终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认真研究群众关注、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的决策才符合实际,才能推动一方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实践充分证明,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②《习近平在2011年11月16日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新华网,2011年11月16日。

(六)理论联系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理论与实际必须联系而不能互相脱离呢?因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是否正确还要接受实践检验并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其活力与生命力。”③《习近平在2012年5月16日中央党校春季第二批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求是理论网,2012年5月27日。“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④《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等等。这些坚定而清晰的政治声音,立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用中国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从理论和实际层面回应和解决了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家往哪里走、怎么走的重大抉择,社会怎么看、如何办的思想疑问,对外应对什么、怎么应对的深层困惑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起到了统一全党思想、澄清模糊认识“定音锤”作用。

(七)抓住重大问题。何谓“问题”?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9页。毛泽东更是强调:“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1、839页。从实践角度而言,抓住重大问题,就是要有的放矢、不讲空话,根据问题的性质思考工作思路、办法和步骤。一个政党不能提出自己面临的问题,就没有前进的方向;一个国家不能提出自己面临的问题,就会无所作为。说实在的,任何时代的真正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都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是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发展形势、思想文化传统、社会道德风尚、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能以抓住重大问题为突破口,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尽最大努力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奏出一曲曲温暖民心的乐章,就能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①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八)指导具体工作。毛泽东指出:“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3页。决定领导行为的重要条件不仅表现在领导体制、结构、物质手段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领导者的思想方法上面。科学的思想方法就是根据全面、可靠的事实,运用所有已知的、正确的科学思想去寻求客观真理的正确答案。因此,领导干部无论其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必须坚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来指导具体工作,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科技发展、青少年工作等各行业,构成逻辑严密、内容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有机统一整体,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系列讲话的每一个专题甚至单篇都自成一体,成为相关领域整体工作的高度概括、全面要求和重要部署,比如针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要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涵盖了指导思想、行动路线、实践方法、统筹协调等各方面问题;针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要正确处理好“七个方面关系”等等。他指出: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掌握分寸,通情达理。办实事,要从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

(九)推动理论创新。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要使党和国家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以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③《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学习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5日。“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必须推进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提到党校科研工作的中心位置,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部署,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些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④习近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新华网,2008年10月28日。

(十)丰富思想宝库。丰富思想宝库是指为推进人类进步,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科学家、思想家自觉自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和为之奋斗的精神境界及形成的重要思想和最新理论成果,并对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高度统一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从中国近代史和党史讲起,讲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将怎样往前走,讲清了我们党在中华民族文明进步史中处于怎样的历史方位、担负着怎样的历史责任、要沿着怎样的历史轨迹前行;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这“四个重大界限”。廓清迷思、消除迷惑,为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推进,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思想。

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推进当前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既阐述思想,又指明路径,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实际,自觉运用讲话精神指导新的实践,使学习贯彻的过程成为完善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

(一)提高思想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把握时代和实践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新期待,结合多年从事党政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思考,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全面阐释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讲话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展现了宽广政治视野、深厚历史意识、优秀理论品格,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思想理论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自觉按照讲话要求去做,真正做到认识上一致、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同心、情感上认同、行动上同步,我们就能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折不扣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大兴学习之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论述精辟,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我们在推动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难点和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理论指导,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疑惑和难题,都可以从中求得破解之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不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有效化解推进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棘手矛盾,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汲取营养、提振精神、激发热情、寻找方法,增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信心和决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通过大兴学习之风,以更加自觉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成效体现在改造思想、推动工作、改进作风上,真正做到学之愈久、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坚,推动学习贯彻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三)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指对客观实际情况的真实了解和分析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它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而又继续胜利前进。做好新形势下调查研究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真正号准群众脉搏,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取得第一手的材料,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深入剖析矛盾症结,积极提供对策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服务;必须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态度,对人民群众怀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挚感情,只有真心实意地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和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的情感纽带,才能听到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摸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必须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四)密切联系群众。“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联系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要求,也是解决当下我国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有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没有事业的一切。能不能密切联系群众,对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大考验。密切联系群众,它要求我们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要与党内外群众结合在一起,党员要与群众结合在一起;党和政府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团结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始终把心思用在增进群众的感情上,常怀感恩之情,保持赤子之心,像对待父母那样善待他们,像对待亲人一样为他们服务;就必须杜绝官僚主义,淡化“官”的身份,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就要与群众“零距离”,无论工作多么忙,都要安排时间深入基层,到田间地头与农民拉家常,到车间厂矿里与工人谈生活。多开展体验式调研,经常逛一逛市场,坐一坐公交,当一当普通职员,体会群众的苦与乐,了解群众的喜与忧,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彼此心心相印。无论通讯工具怎么发达,都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同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特别是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掌握民情,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下大力气关心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用汗水感动群众,以真心换来真情。

(五)坚持务实作风。务实作风就是把一切工作落实到位的精神,这是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务实,即求真务实。就是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重实际、察实情、干实事、出实招、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今天,我们一再强调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求真,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的”。务实,就是不尚空谈,真抓实干,重实绩、求实效。坚持务实作风,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党员干部要努力做到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察实情,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找准主要矛盾,制定出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决策。讲实话,就是坚持真理,不夸大成绩,不回避失误,不掩盖问题,少讲空话套话,多讲真话实话。办实事,就是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要有“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对于群众遭遇意想不到的急事,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特事特办,给群众方便,帮群众解困。求实效,就是要对工作坚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投机取巧,不贪图便宜,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不作表面文章,使每一项工作都取得实效。要坚持好务实作风,就要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克服浮躁情绪,摒弃私心杂念,轻形式、重内容,真正把一个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体现在真抓实干上来。

(六)推进实际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系列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只有运用到现实中推进具体工作,才能真正转化为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推进实际工作,既是用系列重要讲话指导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检验贯彻系列重要讲话成效的根本标志。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而要解决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没有足够的魄力和决心不行,仅用老经验、老办法也不行,根本的是要以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用新的思路、用新的举措去回答和解决。我们只有从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全面发展全局出发,充分认识用系列重要讲话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推进实际工作,就要按照系列重要讲话,破除陈旧观念束缚,摆脱传统思维定势,摒弃习以为常、因循守旧的惯性做法,切实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从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的思维定势向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转变,把我们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及做好工作的规定要求、方式方法等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要求上来。从本单位、本部门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一心一意谋发展,脚踏实地干工作,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使各项建设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猜你喜欢

总书记特色群众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多让群众咧嘴笑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