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4-03-11李曼张晓慧余巍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二泉映月彼得乐曲

李曼+张晓慧+余巍

音乐审美能力是一种对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它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体验、接受与创造、意识与无意识的综合统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

普通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人格培育、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一、通过故事创造音乐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创造音乐教学意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音乐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告诉他们,他们便能够理解,这些内容可以是谜语、神话、寓言、民间传说等等。在音乐课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民族情感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用歌声去歌颂我们的祖国人民,去赞颂英雄人物,去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怀抱中的幸福、自豪,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二、通过培养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的强弱对音乐欣赏学习效率的影响很大。具有较强音乐感知能力的学生能够更为敏感地捕捉音乐信息,而对于音乐感知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对音乐信息有不同程度的感知障碍,致使其很难走进音乐中。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应从小学抓起,有计划、有步骤地注意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落实、培养。

如欣赏《二泉映月》时,可以先不急着介绍创作背景,而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曲名能否表现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听完之后,学生产生了疑问,再适时地将阿炳的身世与曲名的由来介绍给学生: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他从小随做道士的父亲在道观里长大,十五六岁时,就已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后来,他双目失明,人们从此习惯地叫他瞎子阿炳。由于当时社会动乱,他开始了流浪的卖艺生涯。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种比乞丐强不了多少的流浪卖艺中度过的。阿炳演奏的许多乐曲,都是他自编的,《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乐曲就像他悲惨一生的真实写照,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旋律优美婉转,质朴动人。乐曲有时像对美好景色的回忆,有时又像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泉映月》是一首变奏曲式的作品,刚开始时有一个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如下。

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与痛苦、不平与怨愤。这首乐曲能够保存下来,要归功于杨荫浏、曹安和两位音乐家。因阿炳常在惠山的亭子上拉此曲,而且惠山脚下有一泓美丽的泉水,名为“天下第二泉”,故定名为《二泉映月》。《二泉映月》如泣如诉的旋律,激起了学生们对黑暗社会的愤懑并唤起了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懂得要珍惜和热爱现在的美好生活。这样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通过培养音乐鉴别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必须以音乐鉴别能力为基础。能比较鉴别,才能领悟和评价音乐作品,达到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整体把握及审美判断,进入审美境界。

例如在《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里,普罗科菲耶夫用孩子们喜爱的浅显易见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地塑造了多个异常生动的音乐形象。教师在课上应先向学生介绍故事情节: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朋友小鸟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发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想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的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学生们听了故事后对这首曲子产生了兴趣,都想听听故事中的人物是怎样用音乐描述出来的。于是,抓准时机再向学生介绍曲中采用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鸭子的形象由双簧管模拟,弦乐奏出了彼得的神情,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由大管来表现,狼阴险可怕的号叫用圆号来表现。

这样一来,学生们欣赏这首曲子后就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最后再作出总结:这首曲子告诉了我们善良定能战胜邪恶的信念。然后,学生们对善和恶就有了鉴别,同时也明白了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同邪恶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

总之,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构建人的审美心灵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因此,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责任编辑黄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泉映月彼得乐曲
始乱
彼得与狼
彼得潘
彼得潘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浅谈高职高专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为例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旋律叮咚响,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释[1]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辨析
长不大的彼得·潘
悲伤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