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爆学生思维活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14-03-11徐红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呼朋引语文课程活力

徐红梅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实践性强是有目共睹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沿着一定的途径走,是我们必须探究的话题,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对如何运用语文实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现拙笔于此,奢望得到行家教正。

一、引爆学生思维活力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得到了充分体现,学习兴趣才能更为高亢,阅读实践思维质量才会真正得到提高。但从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看,初中学生还没有完全跳出应试教育的藩篱。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课文的感悟都要求得相对统一,这就存有剥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之嫌。学生虽然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但思维活力并未爆发。倘若这样的局面得不到根本性的扭转,那么学生的思维是根本不可能呈现出活力来的。作为语文教学,要想引爆学生思维活力,必须努力创造条件去让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来。譬如教学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是一则讴歌共和国第一任总理的不朽诗篇,我们应通过什么去牵动我们学生的心?一是可以让学生听这首诗的配乐朗诵,诵读声和音乐声的高度融合形成了强大的艺术魅力,学生由此便可产生强烈的共鸣:共和国总理之所以得到全国人民这样深情的呼唤,是因为他在共和国的土地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国人民衷心爱戴他。二是让学生领悟作品细腻的笔触,诗中的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十分细腻的,感悟作品在表达作者强烈思想感情上的独特魅力。

二、引爆学生思维活力需要学生灵活探究阅读

平时的阅读教学虽然注意了探究性的实践,但还没有真正达成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效。原因之一是学生在单个进行探究时,往往因为自己的不能探究或者说探究不出什么名堂而感到十分的苦恼。二是我们学生在合作探究时,看上去是比较热闹,但实际效果却不是很显著,学生的探究缺乏灵活性。要调动学生探究的灵活性应当利用一定的手段在学生进行探究时让他们感到探究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儿。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的语文课,该教师执教的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作者所处的朝代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这样的境遇是我们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见过的,所以该教者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剪辑了相关的影视资料,将学生带进作品所描述的年代。学生看到那些惨不忍睹的情景,同情之心油然而生,这就为学生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埋下了比较好的伏笔。学生探究时将多媒体呈现的资源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链接,再和同伴进行切磋,从而不但憎恶封建社会的残酷,而且也加深了对当今社会的热爱。

三、引爆学生思维活力需要学生乐于呼朋引伴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这是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出的要求,笔者以为对引爆学生思维活力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譬如说学生语文学习领域的拓宽,视野的开阔离不开学生的相互之间的合作,我们总会说教学相长,可不可以说“学学相长”呢?应当说是完全可以的。可在平时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学生们总不大乐于去合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可能还没有尝到合作探究与有效学习的甜头,也可能是学生还没有体验到呼朋引伴探究学习的乐趣。所以说要引爆学生思维活力需要每个学生都有着呼朋引伴探究学习的兴趣。而这兴趣也不是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所能奏效的,它需要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实践中自己获得感悟。因此,在平时的引爆学生思维活力的探究性学习中,关键性的一着是怎样把需要合作探究的话题呈现给学生。这完全可以利用以往教学的经验或者说是教训,把其看做是学生合作探究的理想话题。譬如教学《最后一课》,以往教学时就有学生对韩麦尔学生的爱国行为和心理持有怀疑态度。再教学这篇作品时,笔者就把存有异议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们对这样的问题颇感新鲜,而且也自感仅凭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解决问题的。于是,学生的内心深处便产生了一种动力,希望借助别人的力量促使自己爆发出思维的火花。由此,他们去呼朋,他们去引伴,经过激烈的争辩,奇迹产生了,学生们从韩麦尔先生的板书和紧靠墙壁站立不语的姿态,深刻感受到作为一位普通教师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所寄予学生的无限期望。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呼朋引语文课程活力
观蚁搬食
烟花
活力
晨光初上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改制增添活力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映像畜牧业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