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高效教学的探究

2014-03-11曾纯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导学笔记思想品德

曾纯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作了重大调整。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培养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目标。在众多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努力下,“高效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体,在此笔者也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贴近生活,回归常态

“回归生活”是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教材很多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潜意识里要有“生活课堂”的理念,使教材内容生活化。常态课是一种平日教学中常见的课,也是一种最讲究实效的课。只有了解学生的生活常态,才能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把具有现实性、时代性、真实性的生活内容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并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鼓励学生说真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并通过生活课堂、体验活动、课堂评价等环节开展常态的教学活动。

二、关注三维目标,构建知识体系

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包括心理、道德责任、法律和国情教育四个体系。就教科版来说,其编写特点是前后呼应、层级衔接、螺旋上升,试图以崭新的面貌带动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的转变。以“诚信”为例,七、八、九年级教材中先后设置了“在分数的背后”“品质:市场的通行证”“财富的品质”“财富中的法与德”等章节。针对其编写特点,笔者对书本知识点的掌握要求是:明确“三维目标”要求,重点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耳熟能详;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归类,形成知识网络与体系,明确每个观点包含的层次和要点。为了帮助学生熟悉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实现知识的再现和迁移,笔者通过单元网络法把所学的相关知识归纳成知识网络,把这些密切相关的知识看成是一个单元。到了总复习时,这些小单元又可以归纳成大单元。这样归纳出来的知识体系看上去一目了然,记忆起来也简单明了。在平时教学训练中,笔者通过师生共同归纳要点、生成框架图,并标明每个知识点于教材所在的页码,进而让学生合作探究,归纳章节知识体系。教会学生归纳知识体系的方法,便于学生在复习中有效地使用,既省时省力,还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会学生记、写课堂笔记

思想品德是要学生记忆和理解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就是一种直接高效的总结方式,为的就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能力尤为重要。笔者对学生做笔记的要求有四个方面:(1)定标准、提要求。学生做的笔记要规范、字迹工整;笔记要对应着相应的知识点,使问题和内容保持一致。(2)笔记的符号要统一。圈注教材中的重点词条,勾画主要语句和知识点,标记教材内容的脉络和层次。(3)把握时机记笔记。在教学中经常要有意识地停顿,采用板书提示或口头提示,给学生留足写笔记的时间。(4)勤巡视、重检查。课堂上要关注全体学生,及时巡视检查,发现问题请学生查漏补缺,直到做好笔记为止。

四、提纲导学,引导学生自学探究

编好导学单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一份好的导学单可以同时实现导、学、练、测、评、思、纠等功能,因此导学单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笔者经常使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制作“提纲导学单”,让学生预习;上课后,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导学单中的问题,并由学生代表发表看法;教师点评后,结合时政热点提出拓展问题,学生再次探讨解答;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提纲导学让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确保堂堂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加强学法指导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知识传授的同时,不应忽略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绝不侃侃而谈,长时间说教,而是因势利导,抓住关键时机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条件。

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牢牢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把课讲活讲好,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学有成效。

(责任编辑袁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笔记思想品德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