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2014-03-11傅译贤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改革生活数学

傅译贤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围绕着教师转,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不符合数学的发展规律。因此,我们要改革这种教学模式,以新课标为改革指导思想,探究出一条改革发展之路。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有三大特点: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学会抽象学习,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抽象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要多观察、多比较、多分类;而较强的逻辑性则要求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来论证结果,这种逻辑推理一般通过证明和计算来完成;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表现在数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文字描述客观事物,并对之证明、计算、检验的方法。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优化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受教学设计的影响。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条不紊地开展。因此,教师应该不断优化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从本质上来说,优化教学设计是为了让高中学生摆脱传统枯燥的数学学习模式,传统的学习模式就是单一地掌握数学公式,然后进行解题练习,这样使学生的创新空间被截断,学生的学习仅仅是停留在几个重要公式上,而且这种训练方式也很枯燥。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习题采用单独的课堂训练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将那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归纳总结出来,时刻提醒学生,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教师也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探讨,讨论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能否适应这样的课堂教学,要听听学生的心声,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二)重视数学文化教育

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也具备了文化应有的功能: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数学可以使人成为更完全、更丰富、更有力量的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种作用我们必须充分地发挥,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之所以能够影响人类精神生活,正是因为数学有一种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数学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思维模式,更是一种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工具。数学还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这是其他学科所望尘莫及的。而创新正是数学文化发展的强大活力,由此可见,数学文化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文化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体系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它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地生长。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数学的知识体系,还应该带领学生来认识这个完整的数学体系并形成数学概念,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数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共同发展。所以数学的教学也不应该局限在数学内部,还要延伸到其他各个学科,更多地将数学教育融入社会生活,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大多数学生的眼里,数学就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这是因为他们看不到数学的“美”,看不到数学的实质,所以他们不理解数学,不喜欢数学。其实,数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深深地体会其中,产生共鸣,引发他们的思维运动,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尤其是那些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好的情境就可以将它们变个“模样”,使它们变成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在未改革之前,高中数学的课堂毫无生机,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经过了一系列改革,教师创新了教学手段,改变了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终于得到了学生“学”的回应,教学效率显著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扣兰.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3).

[2]张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2(28).

(责任编辑黄春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生活数学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改革创新(二)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