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的现实主义情怀

2014-03-11何申英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家庭教师布罗勃朗特

何申英

(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

[文学]

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的现实主义情怀

何申英

(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

《阿格尼斯·格雷》;安妮·勃朗特;现实主义情怀

《阿格尼斯·格雷》是英国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安妮·勃朗特的两部经典作品之一。无论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语言文学背景,还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特质,抑或是人性的冷漠和败坏的道德品质,甚至是当时整个社会对女性尊严的忽视和歧视等现实主义元素,无不在《格尼斯·格雷》中得到呈现。在作品中,安妮·勃朗特只是将现实生活进行还原和放大,因此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情怀,能给读者带来更加真实、贴切的阅读感受。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勃朗特姐妹传奇式的生活和创作,构成了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中一道亮丽夺目的独特风景”①蒋承勇.英国文学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60.。勃朗特三姐妹中,安妮·勃朗特(AnneBronte)(1820-1849)是排名最小的妹妹,她在那十分短暂的人生中,于1847年创作了她的第一部小说《阿格尼斯·格雷》(AgnesGrey),次年又出版了第二部小说《女房客》(TheTenantofWildfellHall,1848),之后便因病离世。②蒋承勇.英国文学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59.从安妮所创作的两部小说看来,作品都具有现实主义的情怀,她善于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展开小说情节,让小说既投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子,又赋予小说文学的内涵。在创作风格和文笔上,安妮都表现出了其明显的个性,且与两位姐姐夏洛特和艾米莉相比,更显自然和淡雅、“质朴而细腻”③蒋承勇.英国文学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59.。她善于运用轻描淡写的方式来刻画和反映现实的残酷,表达作者内心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愿望的憧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进行创作,能引起读者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的反思,这是安妮·勃朗特作品的期待视野。她以自己的学识和思想境界来诠释着维多利亚时期处于迷茫中的人们,以自己的作品给读者传递更多值得传播的思想意识,从而形成了作者自身的创作风格并因此而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安妮·勃朗特虽然没有像姐姐夏洛特和艾米莉那样大的名气和驰名全球的作品,但她细腻的表达和小说的原生态属性是她立足于英国文坛的重要原因。

《阿格尼丝·格雷》的译者①关于安妮·勃朗特的AgnesGrey,笔者只找到两个中译本:裘因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版:《阿格尼斯·格雷》);薛鸿时译本(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版:《阿格尼斯·格雷》)。本文主要使用薛鸿时的译文。薛鸿时写道:“夏洛蒂的文笔华丽,以想象力的自由驰骋见长,艾米莉充满幻想和激情,甚至有‘现代主义’的某些特点,而安妮·勃朗特则完全按生活的原貌再现生活,没有过分的夸张,决不把生活浪漫化或情节剧情化。”②转引自:刘俊池.《阿格尼丝·格雷》:幽闭、创伤与心理防卫[J].作家杂志,2009(2):052-053.《阿格尼斯·格雷》的前半部分描写主人公阿格尼斯·格雷(以下简称格雷小姐)在富商布罗姆菲尔德和乡绅默里家两度做家庭教师的辛酸经历,后半部分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追求,结尾时格雷小姐与母亲一起创办私立女子学校,实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未能如愿的办学计划,补偿了她现实生活的缺憾,获取了心理欲求的变相满足。然而,文学不是模仿和规则的僵化创造物,它是作家观照客观现实与主观想象介入的双重产物③刘俊池.《阿格尼丝·格雷》:幽闭、创伤与心理防卫[J].作家杂志,2009(2):052-053.。本文中,笔者以作品的文本分析为出发点,探究《阿格尼斯·格雷》这一作品所投射出的现实主义情怀。

一、对当时的经济社会与语言文学背景进行了如实地反映

首先,从经济社会背景看,英国小说在19世纪中叶后迅速发展并全面繁荣,这不仅符合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也是社会演变的必然结果。自18世纪下半叶以来,工业革命对英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产业革命使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突飞猛进。从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的工业资本主义逐渐取代了土地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进而成为主宰国家经济和政治的核心力量。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加强对殖民地人民的镇压和掠夺,让英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经济发展达到一个高潮时期,不论在物质、文化还是在科学发展领域都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在工业方面和国际贸易中几乎获得垄断的地位。然而,在英国内部的资本主义制度快速发展的同时,诸多问题与矛盾,如拜金主义盛行、森严的等级制度日趋明显、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等不断激化了英国国内的阶级矛盾。

英国的经济社会背景不可避免地引起文学家们的关注,并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反应。当时安妮·勃朗特多少还算是得上是受过教育的新时代女性④安妮·勃朗特虽然只在姐姐夏洛特·勃朗特教书的学校接受过两年的正规教育,但她毕竟有个剑桥大学毕业的父亲,他智商很高,曾出版过自己撰写的诗文。在孩子们(五女一男,最大的两个女孩夭折)年幼时教会他们识字、读写的本领;他们的妈妈据说是一位天分很高,想象力丰富的女人。“这些孩子们个个天资聪明,学会了读书后,竟自发地玩起一种极其复杂的、富于创造性的游戏来了:自编小说、诗歌和戏剧……艾米莉和安妮合写了《贡达尔传奇》。有些童年时的微型手稿一直保存至今,从中已充分展示出天才的萌芽”。(参见薛鸿时翻译的《阿格尼斯·格雷》的序言部分第1-2页: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她“以知识女性特有的敏锐目光和审美意识来观察英国的社会现实”⑤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39.,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有着自己的认识,对社会上的尖锐矛盾也十分了解,所以她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虽说“有点渲染反贵族的色彩”⑥[英]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M],裘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12.,但会将自身周围的社会情况和社会氛围带到作品中,这样既能反映鲜活的社会状况,引起读者的沉思,同时又能让读者感受到小说的亲切,仿佛身临其境,这反过来更能达到吸引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其次,我们从语言文学背景体来看《阿格尼斯·格雷》所体现的现实主义情怀。维多利亚小说繁荣有其语言文学背景。语言方面,在13世纪,“用英语创作的英国民族文学首先在英国各方言地区陆续出现,产生了具有浓郁现实世俗内涵的传奇”⑦陈晓兰.外国女性文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到了14世纪,“英语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得到完全胜利”,“上升为全英国的文学语言”①李赋宁,何其莘.英国古时期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3.,而到19世纪中期,英语的全球性地位不断提升,就连美国著名编辑亨利·费尔利②亨利·费尔利(HenryFairlie,1924-),美国《新共和国》(TheNewRepublic)特约编辑,也常为其他刊物撰稿。其代表作有《肯尼迪的诺言》、《政治的生命》和《西方世界宠坏的孩子》。在1979年5月6日的《华盛顿邮报》上也都感叹道:“伊丽莎白时代人没费吹灰之力,使其英语日盛,遍及全球”(TheElizabethansblewitasonadandelionclock,anditsseedsmultiplied,andfloatedtotheendsoftheearth)③张汉熙,王立礼,等.高级英语:第二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911:4.。时势也让英语逐渐成为统治地位的语言。文学方面,英国19世纪中叶后,英国小说的迅速发展,有其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很多国家相同,英国在发展之初的文学形式也是基于民间传唱的形式,并不存在很多的文字记录,而诗歌和戏剧的大量出现也逐渐提高了英国整体的文学档次。作为文学主流的小说,在英国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约翰·黎里④约翰·黎里(JohnLyly,1554?-1606),英国散文家、诗人、剧作家。的散文作品,但在16~17世纪引领英国文坛的却是诗歌和戏剧。到18世纪和19世纪初,经过笛福⑤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⑥江奈生·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1667-1745),英国小说家,代表作《格列佛游记》。、菲尔丁⑦亨利·菲尔丁(HenryFielding,1707-1754),英国小说家,代表作《汤姆·琼斯》。和奥斯汀⑧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1817),英国小说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等作家的开创性努力,现实主义小说勃然兴起,并形成一套创作模式。1837年维多利亚女统治时代,英国的小说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在一个英语全球化和不断推崇文学发展的时代里,《阿格尼斯·格雷》的创作具有合适的语言时机和文学氛围。安妮·勃朗特把握好时机,将自己内心的渴望和美好的理想逐渐体现在小说中,虽说和其他文艺作品一样,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普遍性”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毛泽东选集:第3卷.民出版社,1991:861.,然而,她的创作却源于维多利亚的现实。

最后,我们从主人公的塑造来看《阿格尼斯·格雷》所体现的现实主义情怀。《阿格尼斯·格雷》主要是以格雷小姐为女主人公展开的一系列故事。在整部小说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是讲述格雷小姐做家庭教师的故事。从她在富商和富绅家里去担任家教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延伸出小说情节。

女主人公格雷小姐的塑造便是以作者安妮·勃朗特自身为原型来进行的创作的。安妮·勃朗特“十九岁时到米尔德的英汉姆家任家庭教师,历时八个月。1840年至1845年间,她又在梭普格林的罗宾逊家任家庭教师,这两度教师生涯使她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成为她日后文学创作的基础”○10引自薛鸿时翻译的《〈阿格尼斯·格雷〉中译本再版前言》第2页.。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阿格尼斯·格雷》中的主人公的两次家庭教师的经历不仅与安妮·勃朗特的经历如此之相似,而且小说中“市侩气息很重的默里一家就是以罗宾逊一家为蓝本的”○11[英]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M],裘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10.。安妮自己任家庭教师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劝阻学生不要进马棚玩耍,不料,较大的那个男孩唆使弟弟向老师扔石块,打伤了她的鬓角○12参见薛鸿时翻译的《〈阿格尼斯·格雷〉中译本的再版前言》第3页。。安妮曾遭受的这一经历在《阿格尼斯·格雷》也得到类似的呈现:布罗姆菲尔德家三个孩子合起伙来存心“要调皮捣蛋,要戏弄格雷小姐,要惹她生气”○13[英]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M],薛鸿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1.。较大的孩子汤姆·布罗姆菲尔德唆使妹妹范妮把格雷小姐的编制用品包烧掉,范妮“还往里面啐唾沫”○14[英]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M],薛鸿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1.。所以,正如美国批评家莫德尔○15阿尔伯特·莫德尔(AlbertMordell,1885-1953),美国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在《文学中的色情动机》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应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和作家个人生活无关的客观产品。……”①转引自:刘俊池.《阿格尼丝·格雷》:幽闭、创伤与心理防卫[J].作家杂志,2009(2):052-053.

《阿格尼斯·格雷》中的格雷小姐虽然艺术性地“突破了维多利亚时期人性的特征”②何申英.勃朗特姐妹小说人性突破与社会效应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4(11).,但“小说几乎完全是记述她当家庭教师时的经历”③[英]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M],裘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17.。这样,作者既让女主人公这个角色既更加贴近现实,又更加生动,所以,安妮·勃朗特在创作《阿格尼斯·格雷》时,主人公选定也是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如实地反映现实,让作品体现现实主义的风格。

二、维多利亚时代等级观念严重等社会现象的现实反映

首先,森严的等级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特质之一,《格尼斯·格雷》中女主人公格雷小姐从小受人宠爱,由于家境落魄而不得不去做家庭教师。先是到富商布罗姆菲尔德家里担任家庭教师。布罗姆菲尔德一家作为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具备资本主义的特质——等级观念十分严重。在小说中,布罗姆菲尔德先生一出场,就对给格雷小姐进行严厉的指责。他的内心并没有把家庭教师、厨师等人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更不会考虑他们的自尊。继初次见面的责备之后,布罗姆菲尔德先生又对厨师的“刀功”十分不满,对厨师精心准备的饭菜挑三拣四,喋喋不休④引自薛鸿时翻译的《〈阿格尼斯·格雷〉中译本再版前言》第2页。。布罗姆菲尔德太太对孩子十分溺爱,一名女仆教训了调皮的少爷,结果被太太无情解雇。太太认为一名女仆根本没有教育别人的资格,更不应该对自己宠爱有加的儿子指手画脚。格雷小姐看不惯“罗伯逊舅舅”教唆外甥残忍地对待小鸟,坚决制止这一无赖行为,并对女主人的歪理进行严肃反驳,最终被布罗姆菲尔德一家解雇⑤[英]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M],薛鸿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9.。

布罗姆菲尔德一家对等级制度具有根深蒂固的认识,具备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他们对家庭教师、厨师和女仆都相当不尊重。他们认为自己有钱有势,高人一等,对待他人总是以高姿态来俯视他们的一切行为,即使是品德高尚的家庭教师也不例外。这样的现象在当时社会中广泛存在,用资本主义的等级观念来对待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结果只能是让人们越来越注重金钱。所以,《格尼斯·格雷》的现实主义情怀精准地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等级森严的现实。

其次,势利和拜金主义也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特质。在布罗姆菲尔德家被解雇之后,格雷小姐来到第二家主人默里家担任家庭教师。默里是当地有名的富绅,格雷小姐在默里家更是见识到拜金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势利。默里的大女儿叫罗莎莉。默里全家在对待罗莎莉的婚姻问题上也只是考虑金钱和社会地位,而并不在意女儿的幸福。由于罗莎莉从小受到拜金主义的引导,她把金钱和社会地位当成唯一考虑的因素,把能当上爵士夫人视作唯一的人生目标,这就为她后来的悲剧婚姻埋下了祸根。当一位名叫做阿许比的爵士出现时,罗莎莉的理想看似梦想成真。罗莎莉想到能够做爵士夫人和庄园的女主人,便异常兴奋,心甘情愿嫁给阿许比爵士。众所周知,只在乎财产和身份地位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把毫无感情可言的婚姻作为交易,这注定会是一场悲剧。果不其然,罗莎莉与阿许比爵士结婚后,她发现阿许比爵士不但是个恶棍,而且就是“这么一头畜生”⑥[英]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M],薛鸿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74.,还有他的“赌帐、赌桌、女戏子、这位夫人、那位太太…….对啦,还有那一瓶瓶酒、一杯杯掺水白兰地!”⑦[英]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M],薛鸿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74.。他根本没有将罗莎莉放在眼里。在阿许比爵士家,罗莎莉没有地位,也没有尊严,更无幸福可言。

从默里一家对待罗莎莉的婚姻可以看出,维多利亚资本主义社会对金钱的向往和渴望迫切到了极点。权贵之间的婚姻要么是为了提高彼此的社会地位,或是有利可图才进行的交易,并无感情和幸福可言。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从小生活在拜金主义的氛围中,对于金钱和社会地位的追求超越对幸福的渴望。安妮·勃朗特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对现实生活有所改变,将罗丽莎的婚后生活娓娓道来,给读者带来很多的思考。所以,《格尼斯·格雷》中描述的拜金主义元素和资本主义的病态心理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是该作品体现现实主义情怀一个重要方面。

三、资本主义社会人性冷漠的现实反映

在富商布罗姆菲尔德先生家担任家庭教师时,格雷小姐对于“罗伯逊舅舅”教唆孩子去折磨小鸟的行为非常不满,并加以制止。但是女主人布罗姆菲尔德太太却歪理邪说,并坚持用“一切动物都是为了给我们人类以方便才创造出来的”①[英]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M],薛鸿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2.的观点来为孩子的错误行为撑腰。即使格雷小姐一再亮出《圣经》中“怜恤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②[英]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M],薛鸿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2.的观点来对其进行反驳,但始终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同。当“布罗姆菲尔德少爷把伤害有知觉的小生灵当作娱乐时候”③[英]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M],薛鸿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2.,在格雷小姐看来,她加以干涉正是她的责任。作为家庭教师,她有权力引导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明辨是非。如果孩子的错误不及时纠正,长大后对于伤害、折磨他人就习以为常,并不会有愧疚之意,最终树立歪曲的价值观。然而,格雷小姐在和女主人之间近乎吵架的对话后,并最终被解雇。

同时,在对待女仆、厨师、家庭教师时,资产阶级从来没有将他们看做是有尊严的人。说话态度十分恶劣,交流方式十分粗暴。对于其他人常常施以无端的指责和不公平的对待,让本已生活艰难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不满和埋怨,让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氛围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冷漠。

安妮·勃朗特以格雷小姐为寄托,将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水平低下、价值观扭曲的现实反映得淋漓尽致,在细节描写中体现人性的冷漠,更全面地展现了《格尼斯·格雷》的现实主义情怀。

四、女性追求平等社会地位的现实反映

在维多利亚的资本主义社会,女性遭到歧视主要体现在择偶方面。女性的婚姻其实只是一笔交易。《格尼斯·格雷》中罗莎莉是富绅的大女儿,虽然在小说中是以大小姐的身份出现,但是她的命运却是一场悲剧。在罗莎莉结婚前,她的家庭教师强烈反对这门婚事,她妈妈对阿许比爵士的人品是了解的,但是“她从来没说过一句反对的话,与此相反,她很赞成”④[英]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M],薛鸿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74.。母亲根本不在乎女儿的幸福,看重的只有对方的金钱和社会地位。罗莎莉的悲剧命运从侧面体现出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只能依附于自己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从这一富家闺女的遭遇,读者不难看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受到歧视这一现实。这样的婚姻使女性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每天只能活在尔虞我诈的社会关系中,为了高攀的身份和地位不断隐忍。

与罗莎莉形成鲜明对比,格雷小姐虽然没有高贵的身份和过多金钱,但是她精神充实,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她心地善良,真诚地帮助别人,不畏权贵,坚韧不屈。在经历过苦难和艰难之后,终于遇到志同道合的韦斯顿,在实现共同理想的路上相互扶持,成为彼此的人生伴侣。

作者通过对格雷小姐与韦斯顿恋爱的描写,以及从他们最终的美好结局来看,作者安妮·勃朗特具有明显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对平等的社会地位的追求。所以《格尼斯·格雷》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来描写现实生活中对于女性的歧视,以此来体现《格尼斯·格雷》的现实主义情怀。

五、结 语

无论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语言文学背景,还是当时资本主义的社会特质,抑或是人性的冷漠和败坏的道德品质,甚至是当时整个社会对女性尊严的忽视和歧视等现实主义元素,无不在《格尼斯·格雷》中得到呈现。安妮·勃朗特只是将现实生活进行还原和放大,给读者带来更加真实、贴切的阅读感受。作者从轻描淡写的字里行间深刻体现了自己对维多利亚时期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在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那清新的、“朴素又美丽”①转引自:冯茜.英国的石楠花在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4.的现实主义的作品被评论家乔治·莫尔②乔治·莫尔(GeorgeAugustusMoore,1852-1933),爱尔兰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称赞为“英国文学中最完美的散文体小说”③转引自:冯茜.英国的石楠花在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4.。

On the Realistic Sentiment of Agnes Grey by Annie Bronte

HE SHeny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 Yunnan,653100)

Agnes Grey;Annie Bronte;realistic sentiment

Agnes Grey is one of the two classic works by Annie Bronte,one of the influential authors in Great Britain.The realistic elements of literature background in the Victoria Era,the capitalism features,human indifference,moral cor-ruption,the ignorance an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female dignity are all unfolded.The real life in the era is reduced and am-plified by the author.Thus,a very strong realistic sentiment is produced and then a very vivid and apt reading experience is presented before readers.

G561.074

A

1009-9506(2014)12-0027-06

2014年10月9日

何申英,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家庭教师布罗勃朗特
A 17-year-old helps to feed 12,000 homeless people
精灵当家⑰ 家庭教师
in class
拉比要出书
拉比要出书
冬日取暖
艾米莉·勃朗特
家教热现象透析
一扇受够了的门
Gothic Elements in Wuthering He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