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14-03-11王明德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创设

王明德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必须依赖创造性思维,而想象恰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也就无所谓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在语文学习中,不仅写文章离不开想象,阅读也同样离不开想象。那么在新课改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下列点滴体会。

一、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前提。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高,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解,从而产生新的认知和见解。我以前上课很严肃,班级缺乏应有的活力,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在考试中只要涉及考查运用知识能力的题,学生普遍得分较差。后来我通过新课标和高效课堂理论的学习,认真反思其中的原因,才恍然大悟:主要是我没有很好地研究学生,没有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忽略了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那以后,我在备课上课时,尽可能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好转。适度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达,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

语文课本所选内容,大都属文质兼美的文章,思想性、艺术性、故事性堪称典范。因此,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默读、朗读等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默读训练。像《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类的长文章,适宜默读。学生在读的时候,能静下心来,并且有时间通过联想、想象,将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这是一篇童话,童话想象本来就丰富:世间有很多像盲孩子那样的残疾孩子,他们生活孤独,怎么办?影子做伴(可谓形影不离),为他带来了快乐,萤火虫给他带来了温暖。最终,盲孩子获得光明,影子获得生命。通过联想、想象,学生比较容易悟出:残疾人

应身残志不残,我们应关爱弱小者。这样引导,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朗读训练。语文教材中诗歌古文之类的短文章适宜朗读。因此,我们应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慢慢品味、慢慢想象。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仅从28个字上是很难领略其中的韵味的。如果让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再看多媒体画面,从曲词创设的意境中就可以慢慢品出韵味来:在荒凉的古道上,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踽踽独行,西北风呼呼地刮着,使人顿生寒意。他放眼望去,近处,几棵古老的大树上缠着一些枯藤,几只归巢的乌鸦在树上“呱呱”地叫着,听着使人毛骨悚然;不远处,一条小溪蜿蜒向远方流去,小溪上有一座桥,桥那边坐落着几户人家,人家屋顶上升起缕缕炊烟。此时,夕阳已西下,鸟儿已归巢,农家人正准备晚饭,自己却居无定所,游子怎能不肝肠寸断呢?望着远方的暮色,他牵着疲惫的马,艰难地向前走去、走去、走去。学生通过意象的积累,通过情节的想象,很容易掌握诗人炼字的精妙,感受诗人构造的意境,悟出诗人所揭示的主题思想——乡愁。

3.善于创设一些想象空间,让学生尽情畅想:如教学诗歌《在山的那边》,我创设了一些想象空间:“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是海!”(这是现实的)“——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同学们仔细想想,这个海还是自然的海吗?学生纷纷讨论、总结:是抽象的海——是诗人以及我们的信念、目标、未来等)。又如教学《羚羊木雕》,我试着创设了这样一个想象空间:友情重要还是亲情重要?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总结,在此,我将几个组的学生代表分为两个大组请到前面来辩论,一个组代表万芳,一个组代表父母,下面的同学支持哪方可举手帮扶辩论。一方说,父母既然把羚羊木雕给了我,那么这个东西就是我的,万芳对我那么好,送她值得。一方说,父母给你并没允许你送給别人,羚羊木雕那么贵重,你为什么不可以送其他东西?你把父母之情放到了什么位置了?这样的辩论训练,学生需要通过想象情节,添枝加叶,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课文内容,然后用自己构想的语句加以表达,参与辩论。这样训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听老师说“评书”听久了,看黑板上“开拖拉机”看久了,必然乏味。原来,我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时,自认为准备充分,讲得也头头是道,可学生收效甚微。近几年,我改用多媒体教学这一课:演示了登月的几个过程:准备发射——火箭发射——飞向太空——箭体分离——成功登月——人类足迹——离开月球——返回登月舱——进入黑暗区——打开降落伞。重点演示了登月过程——登月准备、飞向月球、登上月球、胜利返航。学生看得听得津津有味,可知想得也是入味入神。课堂讨论气氛活跃,学生们的兴致很高,教学效果相当不错。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充实、生动、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从小学开始,老师就对学生逐步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初中语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初中是一个人思维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进行字、词、句、段的说写训练时,学生适宜专门用一个笔记本,记录好词佳句以及自认为优美的段落。对重点课文的生字词,可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选取五到十个词语进行连词成句、成段的训练,在班上评选优秀的,进行宣读、展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这样长久训练,学生写出的好语段就会层出不穷。教师还宜定时对学生进行小的、驰骋空间较大的作文训练,逐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这些活动将会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奠定很好的基础。

五、丰富学生的阅历

丰富学生的阅历,包括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和体验生活的能力。学生要多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中国的“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外国的《安徒生童话》、《鲁滨孙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等。它们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能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可通过特定的主题班会、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走进自然,让他们接触花草虫鱼、名山胜水。大自然的山川河流——秀丽景色会丰富他们思维中的表象,进而开启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走向社会,去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去体味人间的冷暖。生活的情节也会丰富他们思维中的表象,进而开启他们的想象力。这样,他们在书本和现实生活中捕捉的形象多了,积累的表象多了,就会通过粘合、夸张、联想等方式,创造出更多的想象意境,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学生脑海里潜在的想象力是丰富的。鲁迅曾赞叹道:“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象地面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钻入蚁穴。”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灵活施教,有方法、有策略地培养好、发展好学生的想象力,尽量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去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想象在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提高语文整体教学质量方面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创设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