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通过诵读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014-03-11廖丽琼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味美感语句

廖丽琼

俗话说:“功夫靠练,文章靠念。”诵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以语言和文字为基础,需要我们在诵读中去识记字音、字形;通过诵读去感悟语感,领悟语言文字的音韵美;通过诵读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的确,诵读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诵读与写作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学生写作文感觉文思枯竭,勉强写出的作文也是干瘪无味的,这恐怕与学生读书少有密切的关系,读书少,胸无点墨,储存在头脑中的素材自然也就寥寥无几,因此在写作时难写出优美的语句。这也造成了当前作文教学中的尴尬局面:教师改得累,学生写得苦,却丝毫不见长进。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加强诵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为了让诵读教学更好地贯穿于作文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第一,基于阅读在写作中的重大作用,我在作文课上反复地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古今中外的故事、评论材料,同时阅读一些好的杂志,那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很容易吸引人。这样做既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素材的积累,又能在诵读中体味优秀文段的语言的美感。

第二,在作文评议课中,收集一些历年的高考高分作文,让学生集体反复诵读,训练学生的语感,并且通过小组活动对高分作文进行鉴赏分析,探讨其经典段落和优秀语句的亮点所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除了要求学生多读别人的作品,还应该要求学生多读、会读自己的作品,使自己成为自己作品最好的读者。

第一,通过诵读体味自己的作文中细致入微的语言,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语病。

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心智能力,使其在诵读过程中不断进行一种内隐的、不可见的思维活动,如感知、想象、替换、比较等,长期训练,语感就成为学生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和深刻理解就渐渐成为一种心理习惯。学生一旦能利用扎实的语感去读自己的作品,边读边体味,看词语是否运用得当,修辞是否合理,语句搭配是否对应,句式是否正确等等,那么语言运用方面的毛病就会暴露无遗。有了语感这个心理习惯,当学生在读到问题处就会有不适感,然后在心里就会给自己提示,这样会迫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改,而在改的同时,也就真正细致入微地体味到自己的语言。

第二,通过让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读出自己作品的形象,读出充沛的感情。

辩证法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病源,在于学生自己,属于“内伤”,不是靠教师批改这种“外疗”能治好的。在许多同学的脑海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丰满、鲜明、富有个性的,所想表达的感情是丰富、感人、令人难忘的,要论证的观点,也十分深刻透辟,有理有据,可当他们用文字表达出来时却是干巴无味的东西,别人看着索然无味,自己也丧失了写作的信心。如果教师在未批改之前让学生先大胆地去读,真正充当自己作品的“读者”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作品中,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了解到自己作品中景与情,景与人,论点与论据等是否匹配,就会有意识地缩小调整“胸中之文”与“手中之文”之间的距离。

第三,可以让学生读出语言中的音乐美来,使自己的语言更具美感。

我们在写文章时,会通过运笔的疏密、缓急和感情的浓淡使文章流泻出一种和谐悦耳,节律明朗,韵律协调的音乐美。学生在读文章时也应读出音乐美。在优美的诵读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哪个“音符”有问题,跑了调,就会马上改正。这样一来,学生的语言就会更具美感了。

总之,无论是诵读自己的作品还是别人的作品,相信学生通过诵读这一活动一定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体味美感语句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重点:语句衔接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体味细节
让语文充满生机充满美感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