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2014-03-10尹锦明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公交站点公共交通公交

姜 毅,尹锦明

(南京理工大学 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22530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大,小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正处于由非机动化出行向机动化出行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同样也是小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若能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汽车出行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1 小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参照《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2)》的研究成果,对小城市的界定是指市区常住人口规模在10~50万的城市。相比大中城市及小城市的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

1)公交场站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居民公交出行比例上升。虽然小城市的公交场站设施不够完备,但随着政府财政不断投入,其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场站设施已初具规模。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非机动车出行仍占很大比例,随着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公交出行的比例不断上升,尤其在小城市的主城区颇为明显。

2)公交运营企业加强服务质量管理,运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是公共交通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贯彻实施企业的经营方针,提高运营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借鉴大中城市公交服务质量管理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广大的小城市公交运营企业本着“服务为本,乘客至上”的理念,不断强化服务管理体制的建设,积极推行标准化的公交服务,企业整体运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乘客满意度也不断上升。

2 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要充分考虑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具体特征或性质,选取的指标要能作为分析和研究公共交通的基本依据。一般来说,小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规模不大,选取的指标明确且不宜太多,并且指标获取和量化的难易程度。考虑小城市的公交发展现状,将评价指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小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的指标,包括站点覆盖率、车辆拥有率、乘客换乘次数和搭乘步行时间;另一类是评价公交运营企业服务能力的指标,包括行车准点率、运营车速、乘客候车时间和高峰满载率。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2.1 基础设施服务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公交发展的前提,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提供高服务的水平。

1)站点覆盖率。称为公交站点服务面积率,是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城市居民接近公交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式为

式中:s1为公交站点服务的城市用地面积;s2为公交站点服务面积;s2的计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公交站点为圆心,用合理的步行距离(一般为300 m)为半径作圆,计算其覆盖面积,得公交站点覆盖率;第二种是以公交线为轴线,用合理的步行半径(一般为500m)为宽度作带状区域,计算其覆盖面积,得出公交线路覆盖率。

计算该指标需要获取各个公交站点位置、城市用地范围及面积,通过电子地图进行测量获得。公交站点覆盖率间接反映居民出发地与公交站点之间的距离,同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交站点的密度。

2)车辆拥有率。指在城市一定空间内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辆标台数,该指标是衡量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指标,计算式为

式中:m1为公交车辆标台数;m2为市区人口,万人。

在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各城市的公交车辆拥有率状况也不相同,一般是城市越大,公交车辆拥有率水平越高;公交车辆标台数的获取可以通过对公交运营企业进行调研,市区人口(万人)则可以通过查询城市统计局人口普查相关资料获取。

3)乘客换乘次数。是指乘客在一次出行中要平均转换公交车辆的次数,该指标衡量乘客直达程度,反映乘车方便程度。

居民出行途中,经常要从一条公交线路换乘至另一条线路,有的还要多次换乘,换乘会增加乘客途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城市公交尽量要做到直达、快捷,减少换乘次数,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公交出行调查进行统计衡量,一般不超过3次。

4)搭乘步行时间。是指乘客从家出行至搭乘的公交站台的所需的平均步行时间,该指标是直接反映城市居民接近公交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通过公交出行调查获取。

2.2 企业运营服务

公交企业的运营服务水平关系到整个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企业运营服务质量越高,才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1)行车准点率是指在统计期内,运营车辆正点运行次数与全部行车次数之比,计算式为

式中:k2为统计期内运营车辆正点运行次数,次;k1为全部行车次数,次。

许多市民的出行选择公交的主要依靠行车准点率,通常行车准点率不低于80%~90%,该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对公交运营企业的调研获得。

2)运营车速是指中心城区主干路上公交车辆的平均行程速度,计算式为

式中:li为第i辆公交车通过的某段道路的长度;ti为第i辆公交车通过某段路所需的时间;n为统计期内公交车辆总数。

主干道上的运营车速用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衡量综合交通管理和公交公司交通调度效果的主要指标,也是衡量公交企业管理效果指标,该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对公交运营企业的调研获得。

3)乘客候车时间是指乘客在公交站点等待公交车辆的平均时间,该指标一般与运营企业的公交车辆数和发车间隔等有关,主要是通过公交出行调查进行统计衡量得到。

4)高峰满载率是指统计期内主要运营线路高峰小时内,单向高峰路段车辆实际载客量与额定载客量之比,计算式为

高峰满载率是评价公交工具投放效率、验证运力配备和运用是否适应乘客实际需求的重要指标,也是编制或修订运营作业计划、调整公交运载工具投放数量和投放方向的重要依据。要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才能计算比较准确的高峰满载率。

3 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评价等级与指标

在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乘客对公共服务的感知及意愿,将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分为5个等级,即:Ⅰ级乐乘;Ⅱ级愿乘;Ⅲ级易乘;Ⅳ级可乘;Ⅴ级有乘,等级分类及其评价指标的量值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等级划分及指标量值

4 结 论

1)在对小城市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其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提出从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公交运营企业服务能力两方面对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进行综合评价;

2)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评价方面,选取了站点覆盖率、车辆拥有率、乘客换乘次数和搭乘步行时间四个指标,并给出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获取途径;

3)在公交企业运营服务能力评价方面,选取了行车准点率、运营车速、乘客候车时间和高峰满载率四个指标,并给出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获取途径;

4)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对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进行5个等级划分,并针对不同等级的指标范围进行量值分析。

[1]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2)[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胡启洲,邓卫.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模型与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5]杨晓光,安健,刘好德,等.公交运行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10(4):13-21.

[6]杨涛,陈阳.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目标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13,(4):57-61.

[7]黄莎,蒙井玉,王晓艺.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29(1):32-36.

猜你喜欢

公交站点公共交通公交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合肥市高铁南站公交线路优化研究
基于GIS的哈尔滨市118路公交站点选址优化
等公交
城市公交站点选址评价分析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对十堰市城区公交站点命名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工程建设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