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功能训练对特种兵功能水平及军事训练伤病的影响

2014-03-08周志雄邓运龙黄宝宏

军事体育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特种兵军事训练伤病

姜 杨,周志雄,邓运龙,王 军,黄宝宏

(1.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北京100191;3.军事体育运动大队科研所,北京10072;4.66011部队,北京102600;5.八一体育工作大队,北京100091)

特种作战作为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求,是未来战场上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各国部队都将特种部队的建设与训练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兵在军事训练中的主要特点是风险大、全方位、多维空间进行,且训练强度大,训练科目多,这些都容易导致训练伤病的发生,严重影响部队训练及任务的完成。在训练前没有进行合理的准备活动、未遵循从易到难的训练原则、技术动作不熟练及组织方式不科学等均会导致训练伤的发生和患病率的提高[1]。有些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较高,若缺乏有效预防的技术手段,控制不力,会严重影响特种兵身体健康并妨碍军队作战准备。而动作不稳定、身体不对称和代偿性动作等弱链模式,是运动伤病的根源。通过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简称FMS测试)中的七项测试内容,可以确认伤病风险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的纠正练习,改变部队士兵在军事训练中多余及不合理动作,从而有效预防军事训练伤,提高部队战斗力[2]。本研究尝试在特种兵体能训练中引入身体功能训练,通过FMS测试结果设计出合理有效的身体功能训练方案,以提高特种兵的功能水平,降低军事训练中的伤病发生率。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部特种兵25名,平均年龄19.75±1.37岁,平均体重 67.55±5.25 kg,平均身高 174.08±4.17 cm。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法

在12周身体功能训练前后对25名特种兵分别进行一次功能动作筛查 (FMS)测试。每次测试前受试者先进行10 min慢跑热身,然后开始七项动作的测试,每个动作重复做3次;测试员分别从矢状面和额状面两个角度对受试者动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标准对其进行评分。

1.2.2 实验法

根据第一次FMS测试的评估结果,分析受试士兵普遍存在的运动弱链,设计出一套针对性的身体功能训练方案,将该方案安排在特种兵每天的专项军事训练中,共进行为期12周的身体功能训练。身体功能训练内容的安排分为动作准备、身体功能训练、康复和再生训练三个部分。每部分包含若干组训练动作,组与组间隙时间为1~3 min,每次训练时间2 h。受试者其他时间按自己的训练任务保持不变。具体的训练安排如下。

1)训练目标:提高特种兵功能水平,降低和预防训练伤病的发生;

2)训练时间:每周进行6次身体功能训练,每次时间2h;

3)训练内容:A.动作准备训练:核心激活、动态拉伸、动作整合、神经激活;B.力量训练:悬吊举腿上拉、悬吊倒立撑、持实心球两头起、跪姿胸前传实心球、实心球弓步跳;C.速度训练:弹力绳抗阻力跑、标志物间跑、快速跑栏架、俯卧连续上推腾空、横向折返跑;D.有氧耐力训练:3000 m变速跑、3000 m负重跑、标志间反复折返跑;E.平衡和灵敏训练:双手实心球俯卧撑、单手实心球俯卧撑、单腿撑地抛实心球、横向交叉跑栏架;F.康复和再生训练:静力性拉伸、泡沫轴滚动。

1.2.3 问卷调查法

训练前后由部队医院专业医生对25名受试士兵身体情况进行统一诊断,然后由研究人员发放伤病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现场指导他们正确填写。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专业训练时间、体质;2)伤病内容:伤病病史、既往病史、伤病日期、伤病部位、伤病组织、伤病次数、伤病原因、伤病程度、合并症状;3)因伤训练及其他:最易伤病部位、个人对训练伤病及保护看法、医生诊断。

1.2.4 数理统计法

试验前后所有数据均运用统计软件包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分析试验前后受试者实验情况以及训练伤病率数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比较受试者试验前后FMS各项动作平均得分及总得分的变化情况。采用列联表分析比较训练前后受试者伤病率变化是否具有显著性。

2 研究结果

2.1 身体功能训练对特种兵功能水平的影响

经过12周的身体功能训练,25名特种兵全部按照要求完成了训练计划。训练前后FMS得分的详细变化情况可以见表1。

表1 12周身体功能训练前、后FMS平均得分变化比较

由表1可见,身体功能训练计划执行前后FMS测试评分深蹲、过栏步、箭步、肩部灵活性、直腿上抬、俯卧撑和身体旋转均有提高,其中过栏步、直腿上抬、俯卧撑和身体旋转四项动作模式及总分P值均小于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特种兵功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2.2 身体功能训练对训练伤病率的影响

实验前后发放伤病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进入结果分析。在训练后,通过对伤病调查数据进行列联表分析检验,求得训练前后总伤病比例P值为0.035(P<0.05),可知军事训练伤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训练后特种兵伤病率明显降低 (见表2)。

表2 12周身体功能训练前后伤病率变化比较

3 分析讨论

身体功能训练最早起源于美国 AP(Athletic Performance)功能研究所,是由美国著名的矫形训练专家Gray Cook和训练专家Lee Burton等人设计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主要是根据功能动作筛查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简称FMS)在大量收集人体运动伤病和功能障碍的测试数据基础上,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分析人体的运动模式,提高运动成绩和预防伤病。FMS测试是旨在发现人体基本动作模式障碍或缺陷的一种测试方法,现在被广泛地应用于美国职业运动员功能水平评估。功能性活动有以下7种重要动作模式:蹲、跨、弓箭步、伸、举,以及躯干的前后倾和旋转。而FMS测试的7个基本测试动作正是模仿并检测这7种重要的动作,它包括深蹲、过栏步、箭步、肩部灵活性、直腿上抬、俯卧撑和身体旋转。其中深蹲、俯卧撑是对称性动作;而过栏步、箭步、肩部灵活性、直腿上抬和身体旋转5个动作为非对称性动作,需要左右测试;肩部灵活性、俯卧撑和身体旋转附有3个伤病排查动作[3~5]。研究表明,FMS测试总分在14分 (满分21分)以下的运动员比总分在14分以上的运动员受伤概率更大。测试中有非对称的运动员无论总分大小,其受伤概率要比对称性运动员的受伤概率增加2.3倍。通过FMS中7个动作模式的测试,能够诊断出人体主要运动环节中各个运动链功能性动作的质量,确定人体各运动环节中存在的运动性障碍或错误的动作模式,为制订身体功能训练计划提供参考依据[6]。

对FMS测试得分进行研究,根据第一次的FMS测试结果来看,特种兵每个动作单项满分率(3分)分别为深蹲 48%、过栏步 12%、箭步28%、肩部灵活性36%、直腿上抬16%、俯卧撑60%、身体旋转4%。总分未达标率 (14分以下)为36%,其中有9人没有达到14分,属于大概率受伤人群,可以看出25名受试特种兵的功能水平整体上处在不太理想水平。其中深蹲、俯卧撑为对称性动作,受试者在这两项的表现得分率较高,动作完成情况较好;而在过栏步、箭步、肩部灵活性、直腿上抬和身体旋转这5个非对称性动作测试中普遍得分率较低。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一些特种兵队员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在完成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代偿性动作,这些代偿性动作破坏了动作的有效性,会导致能量传递的损耗和力量传递的丧失。因此,在常年累月的训练重复中,这些代偿动作很可能为训练伤病的出现埋下隐患。

从特种兵的军事训练需求来看,脊柱区的稳定性和髋关节稳定性及肩部灵活性是特种兵完成高难度军事训练的基础素质,应是矫正训练的重点。因为,特种兵在军事训练中需要大量的攀爬、跳跃、跑动等重复动作,需要有良好的控制身体重心维持稳定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特种兵具有良好的髋关节和脊柱稳定性。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制定出相应的身体功能训练方案,将一系列有效的对身体核心区以及肢体动作进行矫正的练习安排在特种兵每天的训练中,这些动作训练可以矫正特种兵日常训练中的不合理姿势,加强特种兵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增加动作有效性,保证力量传递的平稳。身体功能训练可以使特种兵的肌肉组织对长时间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做好功能性准备,让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互相协调配合,使他们掌握对基础动作模式的控制。身体功能训练是提高动作有效性和预防伤病最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之一,通过全面正确的动作训练来伸展和加强肌肉的能力,通过提高动作的合理性及软组织的质量以降低伤病的几率、保持特种兵队员的健康[7]。

在12周身体功能训练结束后,特种兵的功能水平整体上得到了大幅提高。其中过栏步、直腿上抬、俯卧撑和身体旋转四项测试的变化率分别为25%、34%、27.12%、25%,功能水平的提高最为显著。说明特种兵核心肌群稳定性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单腿进行稳定支撑时,另一条腿的屈伸及外展能力有所提高。特种兵髋关节相对的非对称灵活性提高,对于促进特种兵的特殊军事训练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FMS分数变化的分析,特种兵脚踝、髋关节和膝盖的弯曲能力均有所提高,躯干在上下肢进行对称和非对称运动时在垂直面和矢状面的稳定性方面有很大提高,这对于特种兵膝关节及腰部伤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在经过训练以后,特种兵FMS总分未达标率下降到4%,25名受试者中只有一人FMS总得分低于14分,受试者全员的军事训练受伤概率大大降低,P值为0.000,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从特种兵的军事训练伤患病率变化情况来看,通过FMS测试后所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身体功能训练计划执行后,特种兵全员受伤人数由16例下降到了9例,伤病率由64%下降到36%。通过列联表检验分析,前后对比各部位伤病情况和总伤病情况都具有显著性差异。身体功能训练对于特种兵身体素质具有显著的影响,特种兵身体各部位的组织伤病均大幅减少,没有出现新增的伤病病例,身体功能训练对特种兵的伤病预防效果值得肯定。

[1]孙磊,张军,田敏,等.某特种兵大队军事训练伤病调查的描述性分析 [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25(18):1420-1423.

[2]邓运龙.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功能动作筛查与纠正练习 [J].人民军医,2012,63(11):1058-1059.

[3]孙莉莉.美国功能动作测试 (FMS)概述[J].体育科研,2011,32(5):29-32.

[4]Gray Cook.动作——身体功能训练体系 [M].张英波,梁林,赵洪波,译.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439.

[5]Gray Cook,Burton Lee,Hoogenboom Barb.Pre-Participation Screening:The Use of Fundaments as An Assessment of Function-part 1.National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2006,1(2):62-72

[6]Gray Cook,Burton Lee,Hoogenboom Barb.Pre-Participation Screening:The Use of Fundaments as An Assessment of Function-part 2[J].National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2006,1(3):132-139

[7]Lisman P,O'Connor FG,Deuster PA,Knapik JJ.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and Aerobic Fitness Predict Injuries in Military Training[J].Med Sci Spots Exert,2013,45(4):636-643.

[8]Chapman RF,Laymon AS,ArnoldT.Functional Movement Score and Longitudinal Performance Outcomes in Elite T rack and Field Athlet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Apr,23,2013.

[9]孙莉莉.功能训练在帆板项目中的实践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特种兵军事训练伤病
大牲畜闪伤病的中药疗法
借助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化模拟军事训练体系
射击运动员伤病的中医治疗方案探索
基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的军事训练方法可推广性评价模型
地方高职学生军事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构想初探
少年特种兵
少年特种兵
少年特种兵
伤病专家 格兰特·希尔
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