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菜也是一门学问

2014-03-07刘明昌

出版参考 2014年2期
关键词:流通北京市蔬菜

刘明昌

作为产业,从业者不仅要关注其产品数量、产值规模,还要关注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就业结构、生态环境、产业内结构等。中国农业大学穆月英教授正是基于“产业”的视角,依据系统的理论和大量的数据资料对北京市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和政策进行综合研究,总结写出了《北京市蔬菜产业经济研究》一书。本书基于对北京、上海、香港以及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蔬菜生产和供应的调研和比较分析,认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和流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因此,本书的出版对促进北京市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从蔬菜产业整体角度,分析了北京市蔬菜产业的地位和面临的问题、北京市自产蔬菜的应急供应力以及北京市蔬菜产业发展的SWOT战略。可以从中把握北京市蔬菜产业的地位、作用和未来发展战略和对策。

第二,从蔬菜生产角度,分析了北京市蔬菜生产的优势区域布局、果类蔬菜生产的影响因素、蔬菜生产的效率、果类蔬菜高产高效示范点的作用、蔬菜的政策性保险以及北京蔬菜供应圈五省市蔬菜生产。

第三,从蔬菜流通角度,分析了北京市自产蔬菜流通模式和流通渠道、北京市蔬菜价格变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北京市蔬菜价格及价格预测。从中把握蔬菜流通的主要模式,明确各种流通模式的主要特点,把握蔬菜价格的变动内容和变动特征,并探讨对蔬菜价格进行预测的方法。

第四,从蔬菜消费角度,本书依据对消费者的调研数据和北京市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ELES(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从不同侧面对北京市居民的蔬菜消费结构和蔬菜需求系统进行了分析,把握了北京市居民的蔬菜消费特点,明确了居民对蔬菜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

第五,对北京市外部的研究,包括关于我国蔬菜生产补贴政策的研究、我国蔬菜产业一体化模式及其影响的研究、我国蔬菜价格的垂直传导关系研究、日本蔬菜流通体系的调研分析以及借鉴日本经验完善我国蔬菜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研究。

本书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宏观、中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宏观领域针对北京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研究,针对蔬菜产业发展政策进行研究;中观领域针对县域蔬菜产业发展进行调研分析,对蔬菜产业政策在各区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微观领域针对农户和各类蔬菜市场进行研究。二是产业经济基础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运用系统的数量分析方法,对蔬菜产业进行基础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三是对蔬菜技术问题的经济分析。包括对蔬菜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蔬菜生产的技术效率测算、农户的蔬菜种植技术采用行为分析、农业技术采用的补贴政策研究等。

(作者单位系中国农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流通北京市蔬菜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蔬菜也“疯狂”
商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