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出版业的变与不变

2014-03-07聂震宁

出版参考 2014年2期
关键词:彼岸出版业数字

聂震宁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正在大量改变着社会运行方式,改变着一切可以被改变的传统行业。不只是人类传播信息、表达意见的方式正在改变,人们普遍接触到的社会管理方式、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日常购物方式也都在改变。就连一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金融业,在大量使用数字技术来提升、装备自己的同时,其传统的神圣业务领域也正在受到挑战。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传统金融业已经受到互联网金融大潮的冲击,“余额宝”“百发”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行,银行系电商、P2P的此起彼伏,微信支付、网购保险、直销银行更深入地走进人们生活,这一切,顿时让高高在上的传统金融业一阵紧张慌乱。数字时代,能够坚持说“以不变应万变”的行业越来越少了。

在传统出版业我们却不时还能听到“以不变应万变”的言说,这就显得比较奇怪。言说者坚守的理由是:出版业是内容产业,出版机构是内容提供商,因而,数字技术再发展,终究离不开内容,出版业只要坚持做好内容,数字技术还是要回过头来寻求出版内容的合作,出版业不必担心被数字技术所取代,更不会被淘汰。

好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出版业,难道在神奇的数字技术面前,传统出版业比金融业还更具有定力?

世界一直在变,该变的时候一定要变。那么,在数字时代,出版业正在变化或势将发生变化的是什么,而不变的又将是什么?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事实。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出版业已经从原来以物质为载体的内容传播业转变成了以物质为载体和数字技术为载体的两种传播方式兼容的行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拥挤的城铁里,许多年轻的上班族在看手机、看平板电脑。有人在读图、读视频,也有人在读手机报、手机期刊、手机小说。尽管有专家指出这是碎片化阅读,但是有些人在读了一些短小碎片,浏览了一些信息后,发现了一些好书,引起了兴趣,闲暇时还要去读整本书,去深读那些长久影响人的一生的优秀著作,这也是完全可能的。

在数字时代来临之际,出版业一直都在讨论如何跟上时代步伐,如何把握规律性、争取主动性。可是,迄今为止,跟上时代者甚少,成功者更是寥寥。反思起来,主要是要处理好以下若干变与不变。

首先是体制的变与不变。我国出版业虽然经过转企改制,可因为基本上是国有全资企业,企业出资人缺位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国企体制输不起也就创新不起。谁还敢甩开膀子求变?

其次是理念的变与不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数字传播还是纸质传播,其本质上都应当是内容服务商。当内容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内容服务商就要相应地提供所需服务。出版业的定位应该从过去的内容提供商转变为内容服务商。

再次是经营含量的变与不变。传统出版业确实是一个内容加工人才密集的行业,正因为如此,真正的经营型人才、技术型人才长期匮乏,使得全行业对经营的敏感度很低。目前最为突出的是几乎遍地开花的出版业经营性网站普遍萧条。我们没有分析产品的得失和消费者的身份及动机,没有研究如何去改善消费的体验,形成线上消费,最终拉动线下消费,等等。一大批出版业经营性网站实在是到了大声呼吁改变经营现状的时候了。

最后是人才的变与不变。人才是一切事情成功的根本。出版业内开展数字出版,已经拥有多少数字技术人才?又拥有多少有技术懂出版善经营的人才?当看到许多业内网站经营出版业务所用非人,在岗人员几乎在出版社被边缘化时,我们真想为数字出版人才大声请命,更想向数字技术界发出广招贤才的召唤。出版业倘要真心去做数字出版,就必须广纳数字出版的贤才,必须改变传统滞后的人才管理机制。这,才是最不可或缺的变化!

出版业的变与不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做出版,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最终落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上,这应当是不变的使命和责任。而要完成使命、负起责任,我们必须改革创新,在新的形势下,把出版做到最好。前者是目标,后者是方法;前者是美好的彼岸,后者是达到彼岸的桥或者船。彼岸不变,使用桥或者船或者皮筏艇,那都是随时可变的。在数字时代,出版业要渡过这条难以驾驭的数字技术之河,倘不能有效推进理念、经营和技术的变化,那么,到达美丽彼岸的目标将成为一个空想,最后就有可能导致出版业在数字时代面前全面崩盘,后果将难以想象——但愿这只是我的杞人之忧。

(作者系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彼岸出版业数字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彼岸
幸福不在彼岸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
南宋出版业考述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