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运输资源循环利用的探讨

2014-03-06王章华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运输交通利用

□王章华

交通运输资源循环利用的探讨

□王章华

绿色交通;循环经济;甩挂运输;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

交通运输会消耗土地、能源、气候等资源,因而需积极发展资源转化技术,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完善回收利用资源技术体系。要不断提高生产力和能源效率,实现交通资源低投入、高产出,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交通运输资源循环利用能促进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强,使交通工程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资源集约利用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港口、公路服务区等地方的生产资料、生活污水得到循环利用,路面废弃材料等资源的再生利用水平得到提高。

一、交通运输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论基础

绿色交通运输以高效能、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为特征,核心是提高交通运输活动的能源效率,优化交通运输的耗能结构和发展方式,以最少的高碳能源消耗来实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运输环境的净化。交通运输体系的构成不仅包括运输系统本身,还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相关方面。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在不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的情况下,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持资源永续的利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坏后代人的利益。交通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

2.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绿色交通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有利于物流运输的经济行为。

3.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交通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尤其是是对人们在物流过程中的道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在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已经实践,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循环经济运作方式的目标和归宿;在回收资源开发和清洁生产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工业操作模式,循环经济模式的操作将减少额外的资源需求,完全消除生产和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排放。只有解决人类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才可以得到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5.绿色交通的消费理念

绿色交通的消费理念主要包括政策上的支持、物流技术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绿色消费理念在求得的生活舒服的基础上,注重节约资源和能源,还包括对再生资源再生产的接受,为发展绿色交通运输物流奠定基础。

二、交通资源分类和循环利用的效益分析

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可分为固体资源、液体资源和天然气资源。资源可分为地下和地表资源,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发生是否可再生,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动物、植物、水、海洋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及不断的资源(如阳光、空气等)。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劳动力资源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以及资源材料开始形成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物质资源和可再生资源3类。其中,自然资源、人工物质资源、废弃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交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对交通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涉及到资源循环利用理论和交通资源循环利用、优化整合的实践。

1.交通资源的组成与模式

交通资源是指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实体及其与运营相关的所有外部要素的组合,这些要素及其组合决定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关系和约束条件。交通资源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市场资源、技术资源、财力资源、空间资源、动力资源,交通运输项目的规划及建设必须顾及生态自然环境和交通安全的承载能力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交通资源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开放性协同模式,得出交通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性。

2.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循环利用,交通资源循环利用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交通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城市化、工业化加快了对矿产等资源的需求,钢铁等金属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增长很快,不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大力进行交通资源回收,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工业过程的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

从国际的角度来看,我国是一个相对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量的资源依赖进口,能源和矿产资源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很大。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进口原油2.85亿吨,依赖外国达到58.7%。2013年原油进口和对原油进口的依赖仍然很高,资源瓶颈制约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大问题。2010年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是美国的2.8倍,是日本的4.3倍。我国企业应增加在运输资源回收的投资,开发新技术和新项目,以满足改造资源结构的需要。例如,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使用,可以节省材料成本3.5亿元。交通技术创新需加强原始积累、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加快运输建筑材料回收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和科技成果转换,有效促进替代能源和材料。

三、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路网结构有些不合理,影响整个网络功能;道路结构有的不合理,公路技术水平低,抗灾害能力弱,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有的地区交通条件差,与东部地区存在差距;客运和货运交通枢纽站建设落后,公路建设和维护不合理布局,公路养护及技术要求的冲突和维护基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高速公路发展在土地和石油资源方面日益增长的供求矛盾日益尖锐,汽车尾气和噪声对生态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加深。

2.沿海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共港口吞吐量能力不足,尤其是主要枢纽港;大型深水泊位所占比例低,专业深水码头短缺,尤其是对外贸易原油和铁矿石码头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战略资源进口;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运输条件欠缺,有的码头建设水平低,设备陈旧,一些沿海港口城市的旧港口位于市中心,不仅限制了港口货物装卸功能和城市的发展,还带来了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等其他问题。

3.内陆河道的主要问题

航道分类结构不合理、优质航道里程少,主要航道没有达到规划标准,航道网络层次结构尚未形成,主要河流部分缺乏有效连接,大多数内陆港口机械化程度低。

4.车辆操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交通结构不合理,车辆的整体水平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发展。效率高、能耗低的重型卡车、货车、集装箱拖车和各种专用车辆比例很小,产能布局不合理,农村通行能力相对缺乏;一些制造商随机变化的实际车辆载重吨位,部分车辆用户自愿改装车辆,导致广泛的超载,不仅严重损害公路设施,而且提高了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

5.船舶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船舶运输结构不合理,整体技术水平低、老化严重,船队结构不合理。普通干散货船比例高,液体体积比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超级大液化天然气油轮几乎是一个空白。内河航运船舶技术条件非常落后。海上打捞船的速度小、功能低、抗风能力弱,很难适应航运业的发展。

6.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营过于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缺乏大型企业主导市场开发,运输信息利用率低,车辆空驶现象严重,运输效率低,业务结构不合理。快速货运、现代物流服务仍处于初始阶段,道路客运、汽车修理和其他服务质量不高,区域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监督执法力度不够。

7.水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体制不尽合理,部门、地区之间存在自由意志行为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统一。

四、交通运输资源循环利用的对策

1.减少资源消耗

具体包括加强沥青回收废物利用,提高废轮胎回收利用水平,提高新型清洁能源车辆的比例,挖掘土壤综合利用率和港口重用率,提高码头和其他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水运交通的数量单位,提高水路运输区域GDP贡献率。

2.道路维护方面

可以选择比率指标(包括道路养护里程总里程、道路养护质量)作为道路维护中的实际考核指标。

3.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包括道路交通噪声、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区、道路沿线的生态影响以及沿线居民对高速公路环境的满意度。

4.污染控制

包括车辆废气排放标准、道路交通排放的增长率、废水回收的速度、高速公路固体废物处理率,港口固体废物排放、船舶废气排放、港口污水排放率、港口处理固体废物排放速度、一氧化碳排放。

5.加强交通资源的管理

包括交通循环经济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增加环境投资项目的总投资比例,提高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加快废气监测的速度,加大环境管理等公众人员的参与力度,树立道路运输的绿色消费意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节能技术,改善道路客运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强化车辆节能技术的应用,积极引导节能环保型车辆的状况,抑制能耗上升。强化道路货物运输组织管理。如道路货运里程利用率达到65%、66%和67%,可分别实现节能2.1%、5.1%和8.1%左右。推动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的发展,发展现代物流。例如,挂甩挂运输承运的道路货物周转量比重超过10%、12%和15%,预期可实现节能0.5%、1.2%和1.8%左右。完善公共客运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客运服务品质,引导私人小汽车交通转向公共交通,降低全社会的能源消耗水平。强化节能驾驶培训管理,全面提升汽车驾驶员的节能意识与素质,使驾驶节能培训普及率分别达到55%、65%和70%以上,预期可实现节能0.5%、1.6%和2.1%左右。

总之,交通资源循环利用要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形成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供给和消费模式,提高道路货物运输组织水平,强化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广。要发展现代公共交通,完善道路运输节能减排考核体系,提高汽车驾驶员的节能减排意识和驾驶操作技能。交通运输资源集约利用、持久使用、循环无害使用,引导交通消费模式、运输模式的变化,以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低排放为目标。建立综合运输资源回收系统,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0.3963/j.issn.1006-8864.2014.3.017

猜你喜欢

运输交通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繁忙的交通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小小交通劝导员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