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营改增”对民航单位的影响

2014-03-06刘子芃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空管税负纳税人

□刘子芃

试析“营改增”对民航单位的影响

□刘子芃

民航;“营改增”试点;影响;上海市;东方航空

增值税和营业税目前是企业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作为第三产业一部分的民航业主要交纳营业税。在交通运输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在营业税制下出现重复征税的不合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解决这类问题,调整和构建合理的税收政策,国家采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的政策以避免重复征税。从2012年1月1日起,国家对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了“营改增”改革的试点工作,上海市民航业的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等单位被纳入试点范围。此后,国务院又批准扩大了“营改增”试点的区域。加强对“营改增”试点改革效果及进展情况的研究分析,分析“营改增”对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等民航单位的影响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于民航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营改增”总体思路及试点方案

1.“营改增”总体思路

“营改增”是近年来我国推行的一项重要的税制改革,在制度性安排上将涉及税种结构、财政体制和税收征管,是对企业现行的以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为主体的税种结构进行的重大调整。实行“营改增”之后,税制格局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形成“以增值税普遍征收为主、以消费税特殊调节为辅”的格局。

目前,我国对增值税实行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享,相对而言,地方税收收入的大部分为营业税,营业税占地方级税收收入的1/3以上。考虑到“营改增”改革将大量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会影响地方税收收入,为了保障地方的财政利益,国家规定“营改增”部分的收入以后仍归属地方,同时逐步健全地方税收体系,合理调整配置地税机关的征管职责。由于“营改增”带来的税收调整变化牵涉和影响面非常广,需要“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平稳过渡”,因此国家选择部分地区和行业先行开展增值税“扩围”试点。这是本次增值税“扩围”改革的第一步,改革的最后目标是将增值税覆盖到全部行业,增值税链条将贯穿地方整个生产、服务过程,从而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制度。

2.“营改增”试点方案设计

从理论上讲,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更有利于推行“营改增”改革后保障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和税制运行的规范性。但是,通过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先行试点的实践,验证税制要素设计的合理性、配套措施的有效性、财政减收的可行性、征管制度的科学性,可以为全面实施改革积累各种有益的经验,从而确保改革的成功。

为使“营改增”改革的试点能够顺利地逐步扩大和全面实施,在改革试点地区、行业的选择上应采取交叉进行的方式,充分考虑增值税的特点和将要改征增值税行业的特征,既要全面评估改革可能会对纳税人负担、税收收入以及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又要从以点促面的角度切实做好各项纳税服务和征管基础工作,科学确定试点范围、税制安排、过渡政策、收入归属、征收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保证“营改增”改革全面、健康推进。

二、上海市“营改增”试点开展情况

上海市的“营改增”试点共涉及12.6万户企业(其中交通运输业1.1万户)。改革试点开展以来,企业因“营改增”试点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1.降低了税收负担

从改革后总的情况看,大部分纳税人降低了税收负担,其中明显下降的为小规模纳税人,略有下降的为一般纳税人。试点涉及的小规模纳税人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税率从5%降为3%,同时,由于以不含税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其税负下降幅度超过40%;在试点涉及的一般纳税人中,85%的研发技术和有形动产租赁服务、75%的信息技术和鉴证咨询服务、70%的文化创意服务业纳税人的税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拓展了试点行业和企业的市场空间

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改征增值税之后,使加工制造业产业链上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得以扩宽。改革实行以来,这些纳税人来自外省市的订单在逐步增加。实践证明,“营改增”试点扩大了试点行业和企业的市场需求,使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3.促进了企业分工细化和技术进步

由于“营改增”后外购研发技术部分负担的增值税可以抵扣,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开始考虑通过外包等方式将研发设计等技术性工作向外转移。这说明,改革正在促进社会经济专业分工的细化,有利于企业拓宽利用各方面专业优势实施创新的渠道,全面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

4.提升了商品和服务出口的竞争力

“营改增”试点在部分地区、行业推行后,出口退税宽化和深化的制度效应在这些地区、行业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一方面,国际运输和研发设计被纳入出口零税率的范围,使提供这类服务的企业能够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出口货物接受“营改增”试点纳税人提供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劳务所负担的进项税额可以退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这类货物出口的竞争力。

三、“营改增”对民航试点单位的影响

上海市试点民航单位的主体类型包括航空公司(交通运输业)、机场(物流辅助业)、空管(物流辅助业)等,笔者分别选取了同为一般纳税人的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上海机场集团(以下简称“上海机场”)、华东空管局作为代表,探讨说明试点的基本情况。

1.企业税负情况

东航“营改增”试点当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应纳增值税额0.2亿元,流转税负下降90%,利润增加0.5亿元;上海机场“营改增”试点当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应纳增值税额0.6亿元,流转税负增加26%,利润减少0.2亿元;华东空管局“营改增”试点当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应纳增值税额0.1亿元,流转税负激增77%,利润增减为零。数据显示民航运输企业受“营改增”影响,流转税负大幅下降,而机场和空管行业反而因此税负激增。

2.增值税申缴工作情况

参与试点的民航企事业单位均高度重视“营改增”工作,积极与民航局财务司、主管税务机关沟通,落实各项税改工作要求,努力推进税改方案的顺利实施。各单位对管理层、财务人员、业务人员及采购人员开展了不同层级的培训,调整会计核算、设备采购等管理制度及流程,完成了增值税专用税控设备管理的布点和专用发票的领购、开具、进项认证等荐工作,增值税申报缴纳实现了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民航企事业试点单位还深入调研税改执行情况,统一政策执行口径,分析税负变化原因,与研究机构联手研究税收理论,寻求科学合理降低税负的途径和方法。

四、民航试点单位的经验总结

1.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

为了确保行业“营改增”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行,在试点工作开始前,民航局财务司就组织涉及改革的部分民航单位进行了调查研究,测算税负变化情况,并向国家财税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有利政策。国家财税部门充分考虑了民航业的特殊情况,在正式出台的实施方案和相关规定中采纳了民航提出的一些建议,将机场、空管业务的业态定位为“现代服务业物流辅助业”,适用6%的税率;航空公司国际运输收入适用零税率;逾期票证收入定性为非应税收入;福利免票、公务免票和积分换里程等不视同销售;航空公司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确认为承运时间。

下一步,民航局还将争取在落实机场和空管外航收入免税、解决租赁飞机进口环节重复征税、燃油附加和退票手续费收入不纳入应税范围、非试点地区成本进项抵扣以及航空公司缴纳的政府性基金作为抵扣项目等政策方面有所突破。

2.解决实际操作和政策解读问题

试点单位在改革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通过充分沟通正确解读国家改革政策。一是加强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明确解读政策的具体内容,解决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各类问题。二是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通过梳理、优选、协调,最大限度地取得供应商的配合,尽可能多地取得增值税专用票据,从而实现理想的抵扣目标。三是加强单位内部之间的沟通,改进增值税涉及单位整体的运营,在试点单位进行大量的政策宣传工作,并相应调整相关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3.保证“营改增”顺利过渡

“营改增”后,由于税务部门对增值税严格的征管要求,试点单位的会计核算、投资建设、物料及服务采购等各项制度均需做出相应调整来适应。比如,空管局已将华东地区统一购置的设备转由华东空管局自行采购;又如,上海机场对会计科目、核算办法、凭证流转、管理报表格式等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将新增科目固化到会计信息系统中,根据增值税价税分离的原则制定了进项抵扣、认证管理、销项计算的办法和流程,特别强调涉及增值税票据的业务报销必须先认证、后付款。

4.关注与非试点(地区)单位的往来

试点单位支付成本购买货物或劳务时,将涉及不同成本项目及不同支付票证。为避免造成税款流失及增加试点单位的负担,要充分安排好此类成本项目及支付票证的抵扣方式。应在向试点区域以内的企业支付增值税项目成本时获取合法的抵扣凭证,并按照现行增值税抵扣流程操作;向试点区域以外支付的非增值税项目成本,按照获取合法凭证的金额和适用税率,在增值税申报系统中手工录入每笔进项税额的信息。

5.研究降低税务的途径及方法

试点单位自“营改增”的前期调研起,就紧密联系一些相关研究咨询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专业领域的“智库”作用,对增值税理论及实践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从业态归属、适用税率、抵扣环节等多方面入手,合理、合法、合规地进行纳税筹划,拓展抵免范围,降低企事业单位的自身税负。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10.3963/j.issn.1006-8864.2014.3.001

猜你喜欢

空管税负纳税人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营改增”条件下建筑企业如何降低税负
民航空管2018年运行统计公报
乙醇蒸气放空管设置室内引发爆炸
国地税联合开办2017年第一季度纳税人学堂
服务于纳税人 让纳税人满意
交通运输类快递业营改增税负比较及对策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企业税负、就业税盾与就业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