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不同类型农药茶园使用效果综合评价

2014-03-06曾明森刘丰静王定锋吴光远

茶叶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节肢动物吡虫啉菊酯

曾明森,刘丰静,王定锋,吴光远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 福安 355015)

4种不同类型农药茶园使用效果综合评价

曾明森,刘丰静,王定锋,吴光远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 福安 355015)

在福安进行了4种不同类型农药使用效果综合评价茶园小区试验,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茶丽纹象甲效果良好,对茶园蜘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药后15 d可正常恢复,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总体上有积极作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效果良好,对茶园蜘蛛安全,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相对较轻;99%矿物油5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螨类的效果较好,对茶园蜘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药后15 d可正常恢复,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趋势;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防治茶蚜、螨类效果较佳,对茶园蜘蛛有较强的杀伤力,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趋势。

藜芦碱;联苯菊酯;矿物油;吡虫啉;防治效果;蜘蛛;生物多样性

随着植保策略的不断完善,农药的使用已被当作一种重要的生态调控方法[1],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应急防治措施在田间使用。多数农药是广谱灭生性物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伤天敌和中性昆虫,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农药的使用作为一种比较剧烈的防治措施,与其它防治措施相比存在着相对较大的生态风险[2-3]。然而,我国农药登记田间试验并不要求按照生态学理念对农药进行评价。因此,即使使用在茶园登记的农药也不一定遵循生态控制原则。目前有关茶园使用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报道很少,戴轩通过研究灭幼脲I号对茶园昆虫群落多样性影响,提出采用灭幼脲I号与其它杀虫剂协调使用,以提高茶园害虫综合治理效果,保护与稳定茶园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建议[4],更好地评价了灭幼脲I号。可见,重新进行生态学评价,有利于农药的科学使用。为此,笔者于5月12日开展了4种不同类型农药对茶树主要害虫田间效果综合评价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茶园小区试验,以期明确调控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农药

0.5 %藜芦碱粉剂(周口海达植物农药有限公司);联苯菊酯2.5EC(天王星,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99%矿物油(绿颖,韩国SK株式会社);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艾美乐,拜尔作物科学公司)。

1.2 试验茶园

在本所平地丹桂品种茶园进行,该茶园平整,茶行丛宽90 cm,高75 cm,长约20 m,未完全封行,长势一般,常规管理,试验前2个月内未使用农药。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处理

试验根据推荐剂量设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99%矿物油5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及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每处理4个茶行,隔离2行。按试验设计浓度用腾飞3WBS-16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实际喷液量为3 kg/茶行。

1.3.2 调查方法

药前和药后1 d、3 d、7 d、15 d每行随机调查20个芽梢上茶小绿叶蝉和茶蚜虫量;药前和药后3 d、7 d、15 d每行随机采集茶丛中部成叶50张,随机检查其中25张叶片上害螨的种类和数量;药前和药后3 d、7 d用塑料薄膜随机拍打拍下5个1 m长茶丛上节肢动物,用塑料袋装回室内检查;最后进行统计分析。

1.3.3 群落的分析方法

以H′=-∑PilnPi,R= H′/lnS和 D=[(S-1)Nmax]/[N-Nmax]分别计算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群落结构特征指标。式中,Pi为第i种昆虫的个体数占群落总个体数的百分比,S为群落中总的物种数,N为S个物种总的个体数,Nmax为群落中个体数最多的物种的个体数。益害比为各类天敌总个体数与茶树害虫个体数的比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4种不同类型农药防治茶树主要害虫的效果

2.1.1 藜芦碱等农药控制茶小绿叶蝉的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表1),药后1~15 d,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99%矿物油5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良好,而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防治效果一般。

2.1.2 藜芦碱等农药控制茶蚜的效果

药后3 d,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的防治茶蚜效果均佳,但99%矿物油50倍液防治效果较差(表2)。

表 2 藜芦碱等农药防治上部芽梢蚜虫的效果Table 2 Controlling effects of veratrine and other pesticides on 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de FonscoLombe on the upper shoot of tea bushes

2.1.3 常用农药对茶丛中部螨类种群数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3),99%矿物油50倍液和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防治茶丛中部叶片螨类的效果较好,药后15 d的效果分别为98.87%、68.25%,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防治效果差,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对中部螨类无效。

表 1 藜芦碱等农药控制茶丛上部芽梢茶小绿叶蝉的效果Table 1 Controlling effects of veratrine and other pesticides on Empoasca vitis Gothe on the upper shoots of tea bushes

表 3 藜芦碱等对茶丛中部螨类的防治效果Table 3 Controlling effects of veratrine and other pesticides on mites on the inner leaf of tea bushes.

表 4 藜芦碱等对茶丽纹象甲种群数量的影响Table 4 Controlling effects of veratrine and other pesticides on the population of 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

2.1.4 藜芦碱等农药控制茶丽纹象甲的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表4),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防治茶丽纹象甲的效果较好,药后3 d达89.71%,药后7 d尚达76.31%,但持效期短,药后15 d虫口量上升12.58%;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药后3d的防效达91.03%,但其后迅速下降;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99%矿物油50倍液则无效。

2.2 藜芦碱等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的影响

2.2.1 藜芦碱等农药对茶丛蜘蛛类群数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5),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对蜘蛛安全,而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99%矿物油5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对茶园蜘蛛有一定的杀伤力,其中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和99%矿物油50倍液药后15 d均可正常恢复,但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药后

15 d蜘蛛种群数量下降率仍达43.18%。

表 5 藜芦碱等对茶园蜘蛛类群的安全性Table 5 Safety of veratrine and other pesticides to the population of spiders.

表 6 藜芦碱等茶园施用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Table 6 Effects of veratrine and other pesticides on the arthropod community structure.

2.2.2 藜芦碱等农药对茶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茶丛拍打调查的节肢动物优势种或类群有蜘蛛、茶丽纹象甲、茶小绿叶蝉、跳虫等,其它有尺蠖、蜡蝉、寄生蜂、草蛉、瓢虫等类群。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99%矿物油50倍液和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等4个处理药后茶丛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参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见表6。

药后3 d,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处理区茶丛节肢动物种类、优势种或优势类群的数量均下降,使种类分布相对均匀,优势度降低,施药后大量杀伤以蜘蛛为主的天敌,致益害比降低,但生物多样性指数略有提高,系统更稳定。药后7 d,尽管物种数量有恢复,蜘蛛类群数量明显回升,优势明显,益害比提高,致节肢动物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指数降低,系统不稳定。药后15 d,害虫和中性昆虫数量回升,节肢动物种群总量回升,蜘蛛类群优势度降低,节肢动物种群分布渐变均匀,尽管益害比降低,但多样性指数升高,系统更趋于稳定。

药后3 d,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处理的优势种群或类群数量降低,优势度降低,使节肢动物均匀度提高,生物多样性指数也提高,系统较稳定。药后7 d,蜘蛛和茶丽纹象甲种群数量大幅回升,致优势度大幅提高,均匀度下降,尽管益害比提高,但系统稳定性降低。药后15 d,蜘蛛、茶丽纹象甲和小绿叶蝉数量复降,优势度再次下降,均匀度略有回升,益害比和生物多样性也回升,但仍不及药前稳定。

药后3 d,99%矿物油50倍液处理区优势种或类群数量下降,优势度下降,尽管物种数也下降,但均匀度提高;然而,虽然多样性指数不变,但由于以蜘蛛为主的天敌数量下降幅度偏大,使得益害比降低。故此,施药后3 d对系统有负面影响。药后7 d,小绿叶蝉数量再次大幅下降,而蜘蛛、茶丽纹象甲、跳虫等优势种或类群数量回升,仍为优势种,所以,尽管物种数也回升,但优势种种类减少,使得均匀度仍降低,优势度提高,益害比虽然也提高,但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系统结构没有改善。药后15 d,蜘蛛、茶丽纹象甲种群数量再次下降,小绿叶蝉数量略有回升,跳虫数量大幅增加,其种群优势明显,由于物种数再次下降,均匀度也大幅下降,尽管益害比再升高,多样性指数大幅下降,因此,系统稳定性仍然较差。

药后3 d,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处理区优势种蜘蛛、茶丽纹象甲和跳虫大幅下降,其中茶丽纹象甲失去优势地位,而小绿叶蝉数量大幅上升,尽管物种总数有较明显增加,优势物种数的减少使得节肢动物种群分布更不均匀,但由于节肢动物总量也减少,优势度指数降低,以蜘蛛为主的天敌总量减少致益害比降低,同时多样性指数降低,系统结构恶化。药后7 d,优势种中蜘蛛、茶丽纹象甲、跳虫的数量大幅回升,而小绿叶蝉大幅下降,而且物种数减少,优势度明显提高,而均匀度并未改善,多样性指数仍然下滑,尽管益害比提高,系统结构并未改善。药后15 d,优势种的数量复降,同时节肢动物总量大幅下降,所以均匀度继续下降,其中跳虫的优势突显,致优势度提高,益害比和多样性指数继续下降,系统结构仍未改善。

综上所述,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施用后茶丛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影响上下变动中,其中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对群落结构总体上有积极作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相对较轻,而99%矿物油50倍液和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趋势。

3 小结与讨论

3.1 试验结果表明,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茶丽纹象甲效果良好,对螨类无效,对茶园蜘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药后15 d可正常恢复,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总体上有积极作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效果良好,但对螨类效果差,对茶丽纹象甲效果无效,对茶园蜘蛛安全,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相对较轻;99%矿物油5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螨类的效果较好,但对茶蚜效果较差,对茶丽纹象甲无效,对茶园蜘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药后15 d可正常恢复,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趋势;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防治茶蚜、螨类效果较佳,对茶小绿叶蝉和茶丽纹象甲的效果一般,对茶园蜘蛛有较强的杀伤力,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趋势。

3.2 0.5%藜芦碱粉剂防治茶小绿叶蝉和茶蚜的效果与作者此前的试验结果相当[5],而防治茶丽纹象甲效果低于此前的室内试验[6],可见,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茶园小区试验,才能更好地指导生产。藜芦碱是一种植物源农药,容易降解,持效期较短,茶园使用时应根据茶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虫口量的减退情况酌情再喷一次。

3.3 据报道,经过多年的不合理使用,福安茶区小绿叶蝉对联苯菊酯的抗性倍数已达44.1倍[7],本试验结果也表明,2.5%联苯菊酯乳油防治小绿叶蝉的效果较差,抗药性较强,而且,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建议暂停使用,以恢复小绿叶蝉种群的敏感性。

3.4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防治对茶园蜘蛛较安全,与江俊起等的研究结果[8]一致,这可能与吡虫啉的高选择性有关。

3.5 农药滥用导致害虫优势种突出,特别是茶小绿叶蝉连年猖獗为害,这在生产实践中已是不争事实。据报道,农药费用高的茶园优势害虫种群密度大,尤以假眼小绿叶蝉明显。农药费用低的茶园,天敌的控制作用明显增强,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增大[9]。因此,减少农药的使用,选择生态友善型农药是种明智的选择。

[1] 盛承发,苏建伟,宣维健,等.关于害虫生态防治若干概念的讨论[J].生态学报,2002,22(4):597-602.

[2] 吴春华,陈欣.农药对农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2):341-344.

[3] 李晓强,孙跃先,叶光祎,等.使用化学农药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0(S2):365-369.

[4] 戴轩.灭幼脲I号对茶园昆虫群落多样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9,27(4):52-53.

[5] 曾明森,吴光远.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试验结果[J].茶叶科学技术,2007,(3): 6-7.

[6] 曾明森,刘丰静,余素红,等.藜芦碱等生物农药对茶丽纹象甲的室内毒力试验[J].茶叶科学技术,2009, (2):11-13.

[7] 庄家祥,傅建炜,苏庆泉,等.福建省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的地区差异[J].茶叶科学,2009,29(2):154-158.

[8] 江俊起,胡淑霞,汪钧,等.几种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对主要蜘蛛的安全性研究[J].茶业通报,2001, 23(4),23-25.

[9] 王国华,梁远发,田永辉,等.化学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4,24(2):99-l0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Spraying Effects of Four Types of Pesticides in Tea Plantation

ZENG Ming-sen,LIU Feng-jing,WANG Ding-feng,WU Guang-yu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an,Fujian 355015,China)

A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ia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of four pesticides on pests and arthropod community. 800 times diluent of 0.5% vertrine WP exhibited the good effects on controlling Empoasca vitis Gothe,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de FonscoLombe, and 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 but it had an adverse effect on spider population in a short time (15 d after spray), which in general reflected the positive effects on arthropod community composition. 15000 times diluent of 70% imidacloprid WDG had good effects on controlling Empoasca vitis Gӧthe, 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furthermore, it was safe for spider and had a lower influence on arthropod community composition. 50 times diluent of 99% petroleum oil had good effects on controlling Empoasca vitis Gothe and mites, also the same effect on spider population as vertrine WP, and nagative effects on arthropod community composition emerged. 1000 times diluent of 0.5% bifenthrin EC showed the better effects on controlling 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de FonscoLombe and mites, however, it expresssed the strong lethality to spiders and brought about the nagative effects on arthropod community composition.

vertrine, bifenthrin, petroleum oil, imidacloprid, control effect, spider, biological diversity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7N0027);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CARS-23)。

曾明森(1965-),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植保研究,E-mail:zmspt@163.com

*通讯作者:吴光远(1962-),男,研究员,从事生物防治技术和食品安全研究,E-mail:gywupt@163.com

猜你喜欢

节肢动物吡虫啉菊酯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蝉为什么会蜕皮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采伐胁迫对大兴安岭针阔混交林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长期影响*
5%氯氟醚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欧盟拟修订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芹菜、茴香和大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梨使用氯氟氰菊酯后安全间隔期为21天
古老的节肢动物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