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肝郁脾虚论治胃溃疡

2014-03-06董丽丽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中医学院运化胃脘

董丽丽,王 敏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从肝郁脾虚论治胃溃疡

董丽丽1,王 敏2*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典型的身心疾病范畴,给广大患者带来身心痛苦。西医治疗胃溃疡近期疗效肯定,但溃疡愈合质量不佳,复发率高,副作用多。祖国医学认为胃溃疡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病久多伴虚证,临床多见肝郁脾虚型患者,治宜疏肝健脾、和胃止痛。

胃溃疡;肝郁脾虚;胃疡;验案

胃溃疡属于消化性溃疡的一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是防御因子减弱导致[1]。西医治疗胃溃疡近期疗效肯定,但溃疡愈合质量不佳,复发率高达50%~90%[2]。此外,药物的副作用多,给患者带来诸多隐患。胃溃疡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肝胃气痛”“心痛”“吞酸”等范畴,临床上以上腹部、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特征,国家标准《中医诊疗术语》统一命名为“胃疡”,临床也可称为“胃痛”“胃脘痛”。中医对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防治溃疡复发、减少Hp耐药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开展了不少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Hp、抗溃疡的作用,加上中药可整体调理人体的生理功能,中药防治胃溃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胃脘痛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述:“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胃溃疡病因虽有寒凝、食积、痰饮、湿热、瘀血阻胃,或肝气犯胃,或阴虚、阳虚,胃失所养等不同,但终致胃之气机壅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则是其共同的病机。祖国医学认为胃溃疡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病久多伴虚证,临床多见肝郁脾虚型患者,本文试从肝郁脾虚论治胃溃疡。

1 肝郁和胃溃疡关系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调畅全身气机,尤其有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从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故《内经》云“土得木而达”。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则胃失和降,引发胃气上逆,而见嗳气吞酸,或呕吐,甚则胃脘疼痛,谓之“木不疏土”,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该病以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为主,且与GU临床症状极符合。肝的疏泄功能与情志活动有密切联系:一方面 ,肝属木气,应自然界春生之气,宜保持舒畅、调达的冲和之象,才能维持肝的疏泄功能,郁怒伤肝,导致肝失疏泄;另一方面,肝失疏泄,气机失常,也会导致情志失常。GU属于典型的身心疾病范畴,其发病人群中,具有较多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与肝郁的表现也极其吻合。

2 脾虚和胃溃疡关系

脾主运化水谷、水液,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称之为后天之本。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生化乏源,正气虚损而变生他病。故《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云“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也”。张仲景则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李东垣又云:“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病从脾胃所生,养生当实元气”。李洪功[3]指出:“脾病者, 虚则腹满、肠鸣、见飧泄,食不化”,认为脾虚是溃疡病的本质。脾虚通过对胃黏膜不同层次防御机制的微观指标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的下降和防御体系的破坏[4]。由此可见,脾胃功能不足,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低下,免疫力差,易发生溃疡。

肝主疏泄、主藏血;脾主运化、主统血。脾主运化的功能要依赖于肝气的疏泄;肝气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对脾的运化功能有促进作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有源,统血有权,使肝有所藏,肝血充盈,肝的疏泄功能条达,又有助于脾的运化、气血的化生。肝脾二脏生理关系密切,病理上也相互影响:由肝郁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胸胁苦满、脘腹胀痛、反酸、泄泻等表现时,称为“木旺乘土”;反之,由脾虚不能耐受肝气的克伐,而出现纳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泄泻等表现时,称为“土虚木乘”,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其临床表现皆与胃溃疡临床表现相似。而胃溃疡临床上也多见肝郁脾虚证型,治疗上以疏肝健脾、和胃止痛为法,方药为痛泻要方加减。

3 验案举隅

患者, 女, 54岁,2014年3月18日求治于我院门诊,该患者长期忧郁,喜怒无常,胃脘部间断性胀痛不适3年,每因情绪波动而诱发加重,1月前大便稀溏,3~5次/日,嗳气反酸,纳差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脉弱。胃镜检查回示:胃溃疡;Hp检查回示:阴性;大便常规回示:未见异常。西医诊断:胃溃疡,中医诊断:胃脘痛(肝郁脾虚),西医用药: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1天2次,早、晚餐前空腹服用,中医方药:痛泻要方加减(炒陈皮15g、炒白芍15g、炒白术20g、防风15g、山药20g、薏苡仁15g、乌药9g、木蝴蝶10g、黄芩10g、仙鹤草20g、甘草9g)。前后以原方稍作增减,3个月治疗后痊愈。

肝郁脾虚型胃溃疡病因主要在肝脾,日久伤及胃肠。该型多与情志异常有关,因长期情志不遂易导致肝失疏泄,横犯脾胃,致使气机阻滞,出现胃脘胀痛,胃失和降则嗳气反酸,脾胃运化失职则纳差,气血生化不足则乏力,水谷不化、湿浊内生,则大便稀溏,故以疏肝健脾、和胃止痛为法,采用痛泻要方加减。方中防风、乌药、木蝴蝶疏肝解郁,炒白术、山药、薏苡仁补脾燥湿,白芍柔肝缓急止痛,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气有余便是火”,故加用黄芩、仙鹤草清胃热。

[1] 王吉耀.内科学[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34-435.

[2] 曹林,刘英军.自拟胃病宁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12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6):614.

[3] 李洪功.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型溃疡病52例[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8):33-34.

[4] 赵盛云.脾虚与胃黏膜屏障功能 [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11):523-525.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7-17

董丽丽(1985-),女,贵阳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王敏(1957-),女,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治疗脾胃病。

R573.1

A

1673-2197(2014)21-0027-01

猜你喜欢

中医学院运化胃脘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一名老委员的五年提案和一批中医学院的更名历程——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稿约
云南中医学院门诊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