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评价在高等中医院校《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4-03-06何兰萍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1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考核

何兰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 社科部,上海 201203)

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不仅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设计得当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而言,既能帮助其掌握课程重点,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教师来说,能够及时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反思教学进而改进教学。笔者通过实证调查,对当前一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学生评价方式进行了若干分析,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了一些实践探讨,以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1 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

目前,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组织教学形式不一,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大类:[1]

小论文写作。大多数高校在课程结束或即将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选对定的题目或自选的相关题目上交一篇小论文。这种方法操作简易,但效果不佳。据笔者了解,小论文的整体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为蒙混过关,多从网上复制、粘贴而来。有些论文连下载的痕迹都未清除干净,如字体大小不一、颜色不一,行距不一,前后文口吻和风格不一等等。抄重的小论文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复制他人论文连姓名都忘更改。就老师而言,面对堆积如山的论文,每一份都要认真批改恐怕很难做到。于是问题来了:这种考核评价方法能否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培养大学生把握和分析形势以及正确理解政策的能力?

社会调查或社会考察。部分高校采取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的考核评价形式,即根据教学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或教师拟定题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还有一些高校把《形势与政策》课分为课堂讲授和社会考察两部分,分别计算学分。社会考察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定点,学生撰写考察体会。这两种方式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写作能力等,很好地体现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性,其不足是考察面窄,学校统一组织考察大大增加了学校各部门的工作量,成本很高。

笔试。这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采取选择、填空、简答、论述等形式,以开卷或闭卷方式针对客观知识点进行考核。这种方式有利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不经意间就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易于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无法考核其真正的实践能力。笔者曾就这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征求过学生们的意见,99%以上的同学认为考试不可取。当然,学生害怕考试原因很多,如考试可能会增加学习负担,还可能有考试不及格补考或重修的风险。但是,为何如此高比例的学生不赞成考试?这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混合型。即将以上几种方式综合运用,包括写作论文、社会调查或考察、客观知识点考试等,最后按比例形成最后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合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还不乏实效性,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大大加重了学生负担,教师可能也疲于应付,这与当前的“减负”目标背道而驰。

2 形成性评价在高等中医院校《形势与政策》课中实施的必要性

在高等中医院校“形势与政策”课中,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既是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医院校体现其独特性的表现。

就“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来说,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四种主要的学生评价方式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端。迫切需要引入新的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达到其教学宗旨。

就学校而言,在西医院校近乎被综合性大学合并之后,作为仅存的独立性医科院校——中医学院或中医药大学,更应该抓住机遇,培养中医药事业的优秀传承者和接班人。21世纪,医学科学模式正在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医学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医德高尚、基础宽厚、医术精湛,具有适应能力及竞争创造意识的专门人才。基于此,高等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即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自我管理的自主性,灵活的应变能力;在人际关系技巧方面,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交际与沟通能力;在学识方面,要有广博的、综合性的跨学科知识,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工作方法上,要具有判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划运筹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所有这些,单纯依靠专业教育是完成不了的,有必要从其它非专业课中得到补充。另外,中医院校学生课业负担很重,不仅要研修诸多专业课程,还要参加各类临床实践。《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公共课程,若采取过于刻板的考核方式,只能是弊大于利。

3 形成性评价的要求以及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实践

形成性评价最初是斯科里芬(Michael Scriven)为修订教育计划而使用的评价概念。随后,布卢姆对形成性评价作了概括:“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2]。明确指出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的要求说法不一,概括起来,无外乎以下五点: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形成性评价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如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在承认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知识、智力和情感因素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在教师评价的同时,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正符合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二,评价实施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一方面,学生平时表现也应构成评价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完成一个评估任务的过程往往也就是一个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过程。如社会调研,学生调查研究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查找文献,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必然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运用,才能提出可行性强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

第三,标准的多元化。在评价主体上,它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在评价的标准上,它既有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又有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两者相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对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状况进行评价。

第四,体系的开放性。形成性评价不同于考试。形成性评价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不必总是由教师统一规定。一系列评价活动都是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这样,教师从“考官”的角色逐渐转变为与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评价的“合作者”角色。

第五,发展性的评价。学生参与评价可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此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增强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分析和判断能力等,对学生的性格成长大有帮助。这些不仅可以提高当前学习效果,而且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能量。因此,形成性评价称得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式。

按照形成性评价的一般要求,结合高等中医院校的特色,笔者就《形势与政策》课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设定如下:

总评成绩的构成分为三大块,即课堂表现20%+阶段性考核50%+期末考核40%。鉴于该课程学生逃课现象严重,为确保出勤率,首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考勤,抽查或清查人数,对于缺课、迟到早退现象适当扣分。其次,课堂表现要实施奖惩制,对上课发言积极主动、表现好的学生适当加分;对上课有看其它书、闲聊、吃东西、打手机、发短信、随意进出等行为者实施扣分制。

阶段性考核,考核内容为网上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在教务处课程中心网上完成并提交作业,教师网上批阅。

期末考核采取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的形式。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后,要求学生独自或寻找伙伴亲身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真情实感,之后撰写一份实践报告书。实践主题可围绕上课内容,亦可自行拟定。这种方法既可发掘学生对时政的兴趣点所在,又可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恰恰与“形势与政策”课较强的实践性相契合。

4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效果

按照常理,学生评议学生是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对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教育活动最直接的对象就是学生。但是,学生方面的评价标准往往很难掌控,因为学生易于受到多因素的干扰,如个人对学科的偏好、对授课教师的反应、对考核方式难易程度的理解、对思政课的态度等等。但是,对同一群体的学生同时评价相对来说可比意义更大一些。具体实施方法是:课程结束时,对2012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形成性评价教学进行评议,填写形成性评价教学反馈意见表,包括: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机制的整体评价;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较;形成性评价对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对本课程的影响等。之所以选取2012级本科生,是因为这届学生是第二次修“形势与政策”课,经历了课程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过渡,有切身体会。本次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0份,调查结果显示,有效问卷中有91.5%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及时反馈信息,提高对时政的关注度。83.3%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9.4%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有助于增强自我表达与团队合作意识。只有36%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优于形成性评价。

就同行教师及教学督导专家来说,大多数认为形成性评价形式新颖,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较为公正、客观、合理、全面的教学评价机制,理应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杆。

5 若干思考

要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有必要践行形成性评价。在探索形成性评价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产生了一些思考:

第一,形成性评价的长效机制问题。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理应贯穿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始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主动了解学生的疑惑、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主动关心和爱护学生,切勿因为自己并非专业课教师而主动“边缘化”。

第二,评价方式的有效性与多样性。评价方式有很多种,每种方式长短不一,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要因时而异,归根结底要以是否有效为评判标准。在选择评价方式时可预先进行一些调查,为各种评价方式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准备,进而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推广问题。目前看来,传统的评价方式早已不适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方式的变革是势在必行。只有变革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品德的发展,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得以体现,将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相关人员作深入探讨。

第四,形成性评价与中医专业课程相结合的问题。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医学院校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必须体现上述特点。目前,形成性评价在部分医学类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但是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期冀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得到重视和推广。

[1]张 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测评考核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8):169-171.

[2]马永霞.教育评价[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56.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家庭年终考核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