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防教育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4-03-04李波高乐郭秀琴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

李波++高乐++郭秀琴

摘 要: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现代国防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国防教育必须注重国防精神的培养。大学生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进入高科技战争时代后,大学生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培养大学生的国防精神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国防教育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意义和途径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现代国防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防教育 国防精神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理论和实践思考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意识,它是一个包括学校发展目标、价值观念、风格特点以及规章制度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在内涵上,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相一致,毕竟,大学的教学宗旨之一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在当今世界,具有一定国防精神已经成为现代国民的重要素质之一,培养国民的国防精神也早已成为现代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认为,用国防精神充实和丰富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当代高校国防教育的必然性及现状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现代国防建设的重要举措。《司马法·仁本》中记载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翻阅历史,因为国防意识淡漠而造成的悲剧比比皆是。国防意识的养成,尤其是青年人国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系统科学的国防教育体系,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的国防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度十分重视国防教育,为新中国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经济建设的新轨道。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也导致了对国民国防教育一定程度的缺失。而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和政治程度的加深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转变,国家的国防形势出现了新的情况。

首先,国家利益日益拓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使我国对世界市场一级海外资源能源的依赖度不断加深。海外利益的深化使我国国防的内涵也在拓展,从单纯的国土防卫走上了维护世界范围内国家利益的新时代。其次,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超诸强的新格局,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优势,加快了构建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的步伐,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日益复杂,不排除个别地区或个别问题出现局势恶化的可能性。第三,长期的和平建设,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使得国内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经济至上等不良风气弥漫,国民国防意识日益淡漠。长期忽视国防建设动摇了我国国防的物质和精神基础。第四,进入21世纪后,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进行,世界各国围绕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作为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理念和方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关系到未来我国高素质兵员的储备。

从受众对象上看,国防教育包括学校国防教育和社会国防教育两个大类,高校国防教育属于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其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同时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后备兵员以及预备役军官。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始终发展缓慢,且各高校发展水平严重不一。目前,主要存在着认识严重不到位、缺乏系统和规范的运作、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教育内容宽泛和随意、教育方法单一过时、层次低等问题。即使是国防教育做得比较规范的学校也存在着重形式教育、缺精神培养的问题,而大学生的精神培养又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构建。

二、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两个偏离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核心,主要包括被全体师生认可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以及历史传统等,是一个学校精神本质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对学生的人格养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作为社会单元,既具有社会组织的共性特点,也具有个性特色。校园精神文化也应该具备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特征,即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不仅仅应该考虑到学校的个性特点,也应该考虑到它作为社会组织的共性特点。而加强国防教育,注重国防精神的培养应该属于共性特点。

目前,我国的大学发展处于探索期,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背景下,一些大学把面向市场经济,培养面向社会的专门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把大学建设(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自我定位于工具层面,这不仅缺失了大学中应有的自我解放、独立学术、全面发展的功能,更与我国加强素质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校园文化偏离的问题。从国防教育的层面上,我们将其概括为价值偏离和功能偏离。

第一,价值偏离。大学校园是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人才而建设的,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载体。我国目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重办学建设、轻精神塑造的问题。这种价值偏离,使得整体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个别精神缺失,比如作为现代国民应当具备的国防精神。

第二,功能偏离。育人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育人主要着重于对精神和文化的培养。而由于我国目前客观存在着市场经济建设以及大学迅速扩招导致的大学生生存与发展压力等,学校将大学建设的功能自我定位于工具层面,把面向市场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作为办学宗旨,直接导致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缺失,这其中就包括国防精神。

三、国防教育视野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思考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加强国防精神的培养应当成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对于推进素质建设,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加强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endprint

第一,具备一定的国防精神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首先,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之后,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防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进入了“社会国防”、“全民国防”、“大国防”的时代。现代国防的斗争,不仅继续以双方军事势力在战场上进行武力较量为基本形式,而且也是通过非武力斗争形式进行的角逐,如政治斗争、心理斗争、经济斗争、科技斗争以及外交谈判、军备控制等。加强国防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培养新型国民的重要内容。具有较高国防精神的国民既可以对敌对势力产生强大的精神震慑力,使其不敢轻易言战,又能够在战时迅速将国家的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同时,在战争过程中还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凝聚力,赢得最终的胜利。

其次,培养具有国防精神的国民是现代信息化战争的需要。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较量的时代,对兵员的国防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量拥有较高国防精神和国防素质的人才可以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储备。

第二,现代军事强国重视国民国防精神的培养

纵观当今世界强国,无不重视针对青少年群体国防精神的培养。在国防教育内容上,美国既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军事技术训练的普及,也重视国民精神层面的教育。美国政府利用大国防观,从战略高度统—国民思想,培养民族尚武精神。其大国防观的出发点是突破国门界限,将本国利益及民族安全放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大背景之下来筹划,提出全体国民的“首要社会勤务”是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其中,尤其重视青少年国防意识培养。

由于犹太民族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亡国史中屡遭排斥、驱逐和残害,在1948年复国后,以色列在国防教育中特别注重通过宣扬犹太复国主义思想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意识。比如,通过展示2000年来犹太人流散各地遭受的苦难经历,激发人们忧患意识、爱国热情以及献身精神。

国防精神和意识的培养为这些世界和地区大国的安全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第三,文武兼修——中国传统的国防教育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尚武传统。我们的先辈一直把“文武双全”,致力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无数仁人志士修身的坐标。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把春秋战国时代最为重要的两个军事技能“射”(射箭的技术)和“御”(驾车的技术)列入了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学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军事技能教育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中国古代最终在“武教”方面,形成了包含武技、武术、武艺、武学、武德、武道六个层次在内的系统内容。在文武兼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中国古代涌现出了诸如岳飞、戚继光、颜真卿等无数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

大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摇篮,对于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的大学无不把大学精神和文化的塑造列入重要内容。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大舞台上,国防教育可以大有作为。综观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平台融合。充分利用高校文化建设现有资源平台,将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起来,既可以丰富这些教育活动,又不必另起炉灶,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加强社团建设。发挥大学生在国防教育领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全国已经有不少高校建立军事社团,他们在国防教育上积极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相关部门,比如武装部,应该积极引导,让高校军事类社团在保持个性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国防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让高校军事类社团的发展保持正确的方向。

第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必不可少。校园环境文化具体指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及各种设施等。这种物质环境文化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感染,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高校在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上可以结合本地区国防历史以及学校的历史特点等增加体现国防教育内涵的内容。比如有的学校在校园里会有武器装备的陈列、和国防有关的历史名人和事件的雕塑等,它们在给人以文化享受的同时,也起到了或激发或鼓舞或警示的作用。

第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激发国防意识。为了加强对国民的教育,各个国家都会设立许多的纪念日。我们国家有许多纪念日,比如“七·七”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国防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等。高校军事类社团可以在学校武装部等部门的指导下利用这些纪念日开展一系列的诸如影视播放、历史资料展示、签名纪念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国防的关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大学生国防精神的培养无疑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也是加强我国新时期国防建设之所需。高校在积极探讨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途径上可以大有作为,为全面推进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国防精神,加强新时期国防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福水.国防教育:高校文化教育中独特的风景线.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2]王敦举.国外国防教育发展趋势对我国国防教育的几点启示.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

[3]张相琼.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刘鹏,黄朝军.从国外国防教育发展趋势谈加强我国国防教育的几点对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届国防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5]张保国,廖斯宏,陈云金.新时期我国国防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届国防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6]张戈.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养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

[7]赵雪梅.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偏离及对策.教育探索,2009(5)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
大学生国防教育在民族精神塑造中的重要性探究
新常态下高校国防教育的创新方向探究
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我国国防教育现状探讨
当前国际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高校增设金融安全的国防教育课程研究
企业积极开展国防教育的三大策略
浅析新常态下高校国防教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