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

2014-03-04李绍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3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对策

李绍鹏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云南 宣威 655400)

综述及其他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

李绍鹏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云南宣威655400)

【摘要】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主要是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及其死亡率每年呈上升趋势,发病的年龄逐渐提前。心血管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其也成为了我国公共卫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为此,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成为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种类,心血管病个体发病危险的评估以及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防治进行阐述分析,为我国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防治;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的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病死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在我国,每年有26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在成年人群中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高达12%和16%,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达5%以上。国家卫生部的统计信息中心在2006年发布的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年报中显示,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最大隐患,也是致死率最高的两种疾病,其总病死率达34.0%。因此,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对保障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种类

国内外研究显示,目前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已达300余种,且同一机体常常发生多个危险因素的集中,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作用于机体产生的影响显著高于单因素,且对机体易产生更严重的后果。300余种危险因素主要按潜在危险因素、心理和社会经济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等进行分类,其现存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糖、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生活压力过大、运动的缺乏、饮食结构的不平衡等[2]。

2 个体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

个体心血管发病的危险因素是综合评估未来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对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在2008年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的中华医学会和内科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分会上,根据我国国情推出了“未来的10年内中风发病、中风死亡和心肌梗死危险的预测量表”。该量表使用了年龄、性别、收缩压、总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等6项指标,内容简单易懂,且可以直观的向人们反映出患者个体发病危险与同龄人群平均发病危险之间的倍数关系。但该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即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仅做了粗略的估计,且变量数较少[3]。

3 多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3.1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酗酒、吸烟、不平衡膳食制度、缺乏体力劳动、精神和心理上的过高压力等。很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改善生活习惯可以使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胆固醇含量降低降低,并且有降低机体的血糖水平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通过合理控制药物的用量将药效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同时还可以并减少因药物使用量或使用方法的不当所引起的机体不良反应,对患者服药有一定的帮助。所以,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基础是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干预[4]。使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效干预。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措施,临床医师必须做到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时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生活方式指导,这样可以有利于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提高。

3.2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措施

3.2.1戒烟限酒(1)吸烟的危害和干预措施: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相关报道证明,吸烟显著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与该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剂-反应关系。其中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因素是吸二手烟即被动吸烟。吸烟会因烟草燃烧而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这两种物质都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吸烟会使机体长期受到低剂量有害物质的刺激,并在体内蓄积,为身体健康埋下隐患。有研究发现,戒烟后的吸烟者,由吸烟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会逐渐降低甚至消失。

(2)饮酒和心血管病:饮酒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现已确定的是过量饮酒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极大损害,其损害的程度随饮酒量的加大而增加。酗酒也是诱发急性的心脑血管事件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脑出血。酒精对机体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是慢性的、长期性和累积性的。但一次性摄入大量的酒精也会增加患者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3.2.2膳食干预患者的膳食营养失衡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因此合理调控膳食平衡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3.3参加体力活动

研究证明,心血管病的一危险因素是机体体力活动的缺乏。适宜的进行体力活动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的血流量并达到改善血管的微循环的功效,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减轻体重,对心血管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此外,有规律的体力运动和体力活动会促使脂肪的燃烧,从而减少机体所储存的脂肪,可以升高HDL-C含量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LDL-C、TG含量和血糖、血压水平。所以,对肥胖兼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和其他伴有多重的危险因素的患者而言,适度的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对机体的健康有一定程度的益处。为促进患者的机体活动,以下是一系列措施及进行机体活动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基本方法。

3.4缓解精神压力

国内外研究显示心理应激会导致体内内分泌和神经功能失调,从而诱发血压的骤然升高和心率紊乱,并增加血小板的反应性,这一系列变化都会促使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此外,粥样瘢块的破裂也会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由于机体长期处于高负荷的负面情绪影响,使冠状动脉的血管发生收缩,故而引起瘢块破裂。当心理应激作用于患心血管病患者时,会恶化患者的病情并不利于机体康复及易复发心脑血管的急性事件。

4 多重心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4.1对于多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者的药物治疗,必须以对生活方式的干预为基础所建立的

基础治疗是对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改善和调整,其不仅可以降血压,还能够控制心血管疾病其他的危险因素,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体征。所以,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血管病的诊治时,仔细询问患者日常的生活习惯,及时根据患者所述判断出其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着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并指导和督促患者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选用健康且利于机体康复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病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4.2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须从早期开始

国内外很多的研究证实,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的关键是对高血压的积极控制。就我国目前的医疗状况来看,早期降压的主要手段可以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因此加强人群的宣传教育,以便于增加群众对测量血压的重视程度,并提高患者对疾病预防和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服药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取决于患者对就医的观念和意识以及患者对医疗费用的承担能力等。故提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率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的重要前提。

4.3把患者的血压降到规定的适宜范围是降压的主要目的

降压的达标水平是将血压降至规定的范围。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是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的目标。对患者使用独立的降压药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血压,其收益也主要来源于降压本身。所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是降压的主要目的,而不在于采用何种降压药。据现有研究结果显示,血压值在140/90mmHg以下才算是血压的达标。如果机体可以耐受,其比值仍可继续降低。糖尿病患者血压水平达标是指控制患者的血压低于130/80mmHg。如糖尿病患者其尿蛋白每天>1g则表示为肾功能的损害[5]。必须将患者的血压降到低于125/75mmHg。相关研究认为,老年患者的舒张压在70mmHg时可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6]。为此,必须对患者进行综合检测才可判断并作出治疗的决定。

5 结束语

2005年美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比1999年下降了51%;其脑卒中的病死率从62/10万下降到47/10万,病死率降低了24%。这一现象表明了: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提高医疗科技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 (12):1061-10711.

[2]吴兆苏高血压患者总体危险评估的重要性(2007年欧洲高血压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解读)[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15(9):705-7071.

[3]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31:893-9011.

[4]朱智明,杨晔.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J]人民军医,2008,51 (11):715-7161.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81-284.

[6]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2008,33;211-214.

作者简介:李绍鹏,1968年生,汉族,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急诊工作。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