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浅析
——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2014-03-03匡延昌张旭辉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专家

匡延昌,张旭辉

(新疆农业大学 学生处,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辅导员战斗在学生工作的最前线,首要任务是理想信念与思想教育的执行者,其次是学生能力建设与人格养成的引导者,同时还是学生成长服务与事务管理的实施者。网上热传的新时代辅导员标准谈到“五加二、白加黑、非常6+1,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好班会,访得了家长。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得了忧伤,破得了迷惘。Hold得住多动,控得住轻狂。受得了奇葩,护得住低智商。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热传的评论不尽雅观,却较为细致地解读了辅导员的工作领域,展示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需求,同时让我们更为重要直观的感受到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辅导员专家化的基本特征

专家化辅导员是指高校通过培养与吸引,建设与管理,使辅导员成为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熟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副高以上职称的专职辅导员[1]。

辅导员专家化包括如下要点:(1)从专业背景来看,专家化辅导员具有“一专多能性”。在“大思政”教育专业学科背景下,辅导员精研领域具有专一性,诸如大学生党建、心理健康,或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在学生工作的其他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实践与理论基础。(2)从职业资格来说,拥有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资格证书。(3)从时间坐标来看,专家化辅导员是动态培养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命名或荣誉。从初聘——工作熟练——形成工作思路——凝练升华工作理论,并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从师资培养来看,能称上“专家”的辅导员,必须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学、研究工作,并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并形成辅导员系列的人才团队。(5)从辅导员职业理想来看,辅导员专家化是辅导员工作由事务性向科学化工作的转变的重要途径,是辅导员职业理想的立足点和努力方向。

二、推进辅导员专家化的必要性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要求

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2]。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技术、人才全球化的背景,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主权国界边疆,淡化了民族观念,但西化、分化、自由化思想对意识形态主流的冲击愈发加剧;从社会环境来看,高校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招生、就业、专业设置、实践安排等与社会的关联愈发密切,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及治国理政中的系列问题显得极为重要;从大学生个体来看,人类进化史上有且仅有的“独生”一代,自我意识得到强化,但团队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弱化。等等问题的存在,对于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二)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要求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六号文件以来,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分别有五个文件进行要求。第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六号文件中,对于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进行规范,并提出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的明确要求[3];第二,在2005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于辅导员的职业愿景,提出了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并明确提出,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项任务执行力,以及对于维护校园稳定的极端重要性[4];第三,2006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对辅导员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进行探索及规范[5];第四,在2013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中,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导向提出了专业化、职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6];第五,2014年,教育部按照“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的整体思路,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作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对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进行了更清晰的顶层设计”[7]。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六号文件指出,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3]。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就是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8]。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大学期间,辅导员要破解学生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难题,必须深入研究大学生成长规律,注重经验积累,加强理论升华,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确保思政工作入脑、入心,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推进辅导员专家化的可行性分析

新疆作为多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中民汉学生比例基本持平,考虑语言沟通、风俗习惯等原因,在辅导员队伍中配备一定比例的各民族辅导员,便于开展工作。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等某些领域,专业功底和长期的经验积累更显重要。同时,新疆高校面临维稳、意识形态领域教育等巨大的工作任务,这也是新疆高校辅导员配备需要以更加专业的职业素养来开展工作。新疆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培养有以下几点可行性:

1.新疆高校党委充分认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多数高校制定了辅导员工作条例等相关制度,针对辅导员的准入、培训、职级晋升等,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政策制度普遍向辅导员队伍倾斜。

2.新疆高校党委普遍认可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普遍认为辅导员队伍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同时在第一线承担着繁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事务,为校园安全稳定,学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3.认真执行辅导员公开招聘工作。自2002年起,以新疆农业大学为首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辅导员,执行了辅导员统一的资格审查条件,并进行统一的笔试和结构化面试,并于2007年前后,将辅导员招聘的学历条件提升到了硕士。截止2012年底,全疆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都以硕士及以上思政相关专业背景进行辅导员招聘。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已基本成型。

4.大力开展辅导员培养工作。2013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文件精神提及:计划到2017年,基本构建内容完善、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为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服务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6]。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开始进行辅导员系统培训,制定了《新疆农业大学辅导员四年培训规划》,各高校也大多制定了辅导员年度或学期培训计划。自治区教育厅于2006年暑期,进行了首期“自治区高校辅导员培训班”,经过八年的发展,培训规模稳步提升,质量显著提高,培训长效机制更加成熟完善。

5.专家化辅导员初见成效。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六号文件印发至今,已有近10年的时间。辅导员的工作领域、工作方法、专业功底、实践经验等已初步形成体系。各高校辅导员也涌现了出了一大批领域专家。如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六个一”的新疆农业大学辅导员,微博天地写新篇的新疆医科大学辅导员等。高校辅导员结合校情探索的科学方法、先进经验不仅促进了本单位工作的开展,而且成为了区内高校学习典范,更为专家化辅导员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辅导员专家化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自身恪尽职守,无论是人才基础、经验积累、制度保障、典型代表等,为辅导员专家化建设提供实践基础和典型范例,辅导员队伍专家化的建设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尝试。

四、推进辅导员专家化的对策措施

(一)顶层设计专家化辅导员建设蓝图

高校党委要谋大事、谋长远,站在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顶层设计,长远规划辅导员专家化选聘、培养,以提高辅导员理论素养为核心,以提高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以强化制度为保障,以完善“大思政”格局为总体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学校领导应该像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视辅导员专家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学历提升、科研帮扶、学习考察等方面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纠正辅导员“打杂”、“万金油”、“消防员”式的工作看法,动员全校形成辅导员专家化建设的舆论共识,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推动专家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优化专家化辅导员的培养机制

1.准入机制的优化。新疆高校辅导员选聘要继续坚持必备条件:本科以上学历、中共党员、学生干部履历这三项。在择优录用上,经历了全国三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经验总结及交流,要充分引入职业能力大赛的经典范例,拟定辅导员从业的政治标准、思想标准、能力标准,确保了辅导员准入的优中选优。

2.培训工作的优化。新疆高校大多注重辅导员的日常及专题培训,以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养。需进一步结合校情,完善辅导员岗前培训、每周的理论学习、挂职锻炼、学位提升、工作例会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等方面制定了规划、计划,为辅导员经验总结、眼界开阔、思路拓展、理论水平提高、业务素质提升创造条件,确保辅导员培训工作的精品化。

3.发展路径的优化。辅导员在管理上实行职称职务“双轨制”的政策,即双线管理、双线晋升。这就意味着辅导员不仅仅作为后备干部,以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在管理队伍中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同时,作为教师队伍,可以参评思想政治相关学科的职称、并享受倾斜政策,这就意味着辅导员在思想政治相关学科的理论教学方面,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高校要统筹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之间的管理,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建立辅导员职级有奔头、教学有劲头的双通道。

(三)科学细化专家化辅导员的职业边界

辅导员工作内容可归纳为三大块:思想引领、成长服务和素质拓展。“思想引领”主要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这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成长服务是辅导员的日常主要工作,旨在破解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素质拓展主要是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的工作,旨在帮助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新疆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应新疆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工作新架构、新体系,着力打造“三大平台”,即理想信念与思想教育平台、能力建设与人格养成平台、成长服务与事务管理平台,形成28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纲要。每一领域总结了基本理念、既往基础,剖析了该领域工作在国内外发展形势,在汲取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规划了这一领域的整体思路和特色举措,明确了支撑条件。科学化的工作领域不仅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及分工,且形成了各领域较为科学的专业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学生工作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四)师德师风引领专家化辅导员的职业自信

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作为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高校辅导员,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品德作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自1952年起,学校在各系设立了政治指导员。随着学校60多年的发展历程,辅导员在党委学工部领导下,拥护党的领导,献身教育事业,恪守职业规范,提升专业素养,情系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杜绝职业倦怠,引领先进文化,奋进在时代的前列。如网上热传的辅导员的心声:“你只看到我的年轻,却没看到我的艰辛。你有你的朝九晚五,我有我的挑灯夜战。你有你的省部级课题,我有我一线思政工作的体验。你有你的讲台的旁征博引,我有我第二、第三课堂的姹紫嫣红。你不懂我的工作细腻,事情琐碎,我遗憾你不能和学生一起年轻。我是辅导员,我为自己代言。”正是这种全身心的投入,辅导员以“灵活机动、反应迅速、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学校“品德高尚、纪律严明、管理科学、能力卓越”的辅导员队伍文化[9]。确保了学生学习平稳、生活平和、活动平安、思想稳定、秩序稳定、治安稳定。

总之,专家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绝不仅仅是业务能力的提升,社会地位的提高,更是学校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的探索和实践。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出台,为专家化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基本规范、基本准则和基本依据,需要学校及全体辅导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一步凝神聚力、锐意进取,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升华,实现专家化辅导员的历史性转变。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请叫我专家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专家面对面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