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洛酮在37例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疗效

2014-03-03蔡晓祯黄建辉吴玉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内啡肽纳洛酮心肺

蔡晓祯 黄建辉 吴玉贤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 362000)

纳洛酮在37例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疗效

蔡晓祯 黄建辉 吴玉贤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 362000)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37例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2年2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突发心跳骤停患者共7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例)和观察组(n=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的复苏情况、复苏成功率以及48h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x2自主循环恢复率=7.439,P=0.006;x2自主呼吸恢复率=7.820,P=0.005),意识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t意识恢复时间=6.250,P=0.000)。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48h生存率分别为51.4%、45.9%,对照组分别为22.2%、16.7%,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复苏成功率=6.643,P=0.010;x2生存率=7.249,P=0.007)。结论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应用纳洛酮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应大力推广。

纳洛酮;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指的是病人的心脏射血功能因各种原因而突然停止,导致循环与呼吸骤然停顿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在此应激状态之下,心肌缺血时体内的β-内啡肽由于应激作用而大量释放,结合心肌受体后,通过中枢起抑制作用,进而影响患者的心肌电生理活动,最后进一步造成心肺功能障碍。心脏骤停为临床紧急情况,若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抢救,病人会因全身严重性缺氧而死亡。相反,若能够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正确的心肺脑复苏,部分患者能够挽回生命。由此可知,心肺脑复苏是心脏骤停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纳洛酮在早期研究中已经应用在乙型脑炎、休克、急性脑梗塞、急性农药中毒等的治疗中[1],本文将探讨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突发心跳骤停患者共73例,符合的诊断标准[1]。7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例)和观察组(n=37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21例:15例,年龄在30岁-72岁之间,平均为(48.3±5.1)岁,呼吸停止的时间在1min-8min,平均为(4.1±1.2)min;病因:冠心病共有14例,急性心肌梗死共有13例,肺心病共有9例。观察中,男性:女性=22例:15例,年龄在30岁-75岁之间,平均为(48.5±4.5)岁,呼吸停止的时间在1min-8min,平均为(3.9±1.2)min;病因:冠心病共有15例,急性心肌梗死共有12例,肺心病共有10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73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心肺脑复苏救治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小心地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梗阻异物,正确地开放气道)、心脏按压(选取病人双乳头连线的中间位点,操作者绷直双臂,快速地、用力地、正确地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给予病人1mg肾上腺素(H41021054,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1ml:1mg),静脉推注,如无效,3-5分钟后重复再使用一次肾上腺素。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纳洛酮(H20080548,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ml:1mg)治疗:静脉滴注2mg纳洛酮,若无效,则10分钟后再使用一次纳洛酮。

1.3 疗效评定[1]

复苏无效为经过40min的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心脏、脑组织功能没有出现恢复的生命迹象。复苏成功为(1)患者成功恢复窦性心律或者心跳骤停前的心律水平;(2)患者的血压水平恢复到大于80mmHg/60mmHg;(3)患者能够自主地呼吸,意识清醒,其面色由紫绀转变为红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方式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方式表示,采取x2检验。以P<0.05为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复苏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率为59.5%(22/37)、自主呼吸恢复率为54.1%(20/37),均高于对照组的27.8%(10/36)、22.2%(8/36)(x2自主循环恢复率=7.439,P= 0.006;x2自主呼吸恢复率=7.820,P=0.005);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为(35.2±7.9)min,显著低于对照组(47.2± 8.5)min(t意识恢复时间=6.250,P=0.000)。

2.2 两组复苏成功率和48h生存率的对比

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48h生存率分别为51.4%(19/37)、45.9%(17/37),对照组分别为22.2%(8/ 36)、16.7%(6/36),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复苏成功率=6.643,P=0.010;x2生存率=7.249,P=0.007)。

3 讨论

作为一种危重临床事件,心跳骤停的抢救需要争分夺秒,稍有不当很可能造成病人的死亡。心跳骤停会引起致死性缺氧、缺血,且会伴随着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以及大量的β-内啡肽的释放,会引起以下的问题[2]:(1)会抑制体内的前列腺素、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过程,导致血压下降。(2)会发挥吗啡的类似功能,导致呼吸受到抑制。(3)释放大量的自由基,造成脑细胞水肿。(4)β-内啡肽具有细胞毒作用,可以抑制神经的传入以及运动神经的传出过程,导致迟发性神经元的坏死,损伤缺血性神经元。在这一系列问题下,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的是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造成患者死亡。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给予纳洛酮治疗后,显著地改善了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P<0.05),纳洛酮的疗效显著,其原因可能是[3-4]:(1)纳洛酮可以有效地阻断β-内啡肽对于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使患者自主地恢复呼吸,有效地改善肺部功能,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避免肺水肿的出现。(2)能够恢复前列腺素、儿茶酚胺的心血管效应,使得肾上腺素发挥更佳功效,有效地刺激心跳恢复过程,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加快建立有效循环。(3)能够逆转机体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有效地解除对脑皮质的抑制作用,保护脑功能,增加脑部缺血性区域的血液流量,促进意识恢复。(4)此外还具有抗氧化作用、降低血液粘度等功能。

综上,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应用纳洛酮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应大力推广。

[1]陈爱勇,高辉,刘大伟,等.纳洛酮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2):149-150.

[2]郭剑锋.急诊心搏呼吸骤停患者42例纳洛酮临床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057-3058.

[3]李自华.纳洛酮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21):233-234.

[4]张岸林.纳洛酮在院前心肺脑复苏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7):2130.

猜你喜欢

内啡肽纳洛酮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内啡肽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