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养羊舍饲环境及工程设施与羊肉品质关系的研究

2014-03-02吴荷群陈文武邓先德张子荣付秀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肉色嫩度大理石

吴荷群,陈文武,王 磊,邓先德,张子荣,付秀珍,崔 蕾

(1.新疆兵团六师五家渠市畜牧兽医工作站,五家渠 831300;2.新疆兵团六师共青团农场;3.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模化养羊舍饲环境及工程设施与羊肉品质关系的研究

吴荷群1,陈文武1,王 磊2,邓先德3,张子荣1,付秀珍1,崔 蕾1

(1.新疆兵团六师五家渠市畜牧兽医工作站,五家渠 831300;2.新疆兵团六师共青团农场;3.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为对羊舍单位面积与羊肉品质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对规模化养羊不同跨度圈舍及不同饲养密度与羊肉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选用健康、当年断奶的144只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6只,每组在饲喂同一日粮的条件下,采用4种不同密度条件进行饲喂试验,即:1.40、1.05、0.70和0.35 m2/只,饲喂45 d,每组屠宰4只,测定其肉色、大理石纹、pH值、肌肉剪切力等指标。结果表明:宰后肉色、大理石纹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Ⅳ组(0.35 m2/只)pH值最低(6.38±0.22),肉的酸度较高,肌肉剪切力最高(4.37 kg/m2±0.48 kg/m2),嫩度最差,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规模化养羊不同跨度圈舍及不同饲养密度对羊肉品质影响不显著。

羊舍饲环境;不同密度;羊肉品质

国内外畜牧工程研究多是从动物行为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和家畜气候学等方面进行羊舍建筑、结构、通风、保温、隔热等参数的研究,而很少涉及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羊肉品质等方面的研究,有待综合多学科在如何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基础上结合羊饲养工艺技术深入研究羊舍建筑参数、羊舍面积以及建筑形式等。因此,本文以不同设施条件,初步研究在同一饲养条件下不同饲养密度和不同环境条件对肉羊羊肉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选用健康当年断奶羔羊144只,预饲期7 d,驱虫健胃。依据初始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36只,各组在饲喂同一日粮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密度进行饲喂试验,即:

试验Ⅰ组:6.3 m×10.0 m,每只羊1.40 m2;

试验Ⅱ组:6.3 m×8.0 m,每只羊1.05 m2;

试验Ⅲ组:6.3 m×6.0 m,每只羊0.70 m2;

试验Ⅳ组:6.3 m×4.0 m,每只羊0.35 m2。

1.2 日粮与饲养管理

基础日粮根据《肉羊饲养标准》(NY/T815—2004)设计,原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试验肉羊采用地面平养,分组饲养,自由饮水,自由采食,按程序对试验动物进行严格免疫。

表1 肉羊日粮原料组成及营养水平%

1.3 时间

本试验于2013年12月13日—2014年1月25日,每15天对试验羊进行体重等指标测定,于2014年1月26日进行屠宰试验,测定肉品质等相关指标。

1.4 仪器与用具

肉色评分标准图,大理石纹评分图,便携式TT 205 pH计,肌肉嫩度仪C-LM4,分析天平。

1.5 测试指标与方法

1.5.1 测试指标 按照试验要求,4个试验组,每组屠宰4

只,测定其肉色、大理石纹、pH值、肌肉嫩度等指标。

1.5.2 测定方法

1.5.2.1 肉色 采用目测法。羊宰后1~2 h取胸椎背最长肌,按肉色评分标准打分[1]。如表2所示。

表2 肉色评分标准

1.5.2.2 大理石纹 指一块肌肉内可见的肌内脂肪。评定方法是取最后胸椎与第一腰椎结合处的眼肌横断面,置于4℃的冰箱中存放24 h后对照大理石纹评分标准表,按5级分制评定,如表3所示。

表3 大理石纹评分标准

1.5.2.3 pH值 在屠宰后45 min内,用便携式TT205 pH计测定屠宰羊的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肌肉pH值,在pH计上数字稳定后读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

1.5.2.4 肌肉剪切力 取肉块为2.5 cm×3 cm×5 cm大小的羊里脊肉样,修去肌肉表面的脂肪。在80℃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肉样中心温度至40℃,翻转肉块,加热至肉样中心温度达70℃(肉中心温度测定采用热电子探针测温仪检测),结束加热,于0~4℃温度条件下冷却12 h,用直径为1.27 cm锋利的圆形取样器沿与肌纤维平行的方向取样。用肌肉嫩度仪(C-LM4)进行剪切力值测定。每个样品测10~15次,选取剪切力相接近的6~8个值取其平均值,剪切力值越高说明肉的嫩度越差[3]。

1.6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 SPSS 17.0软件和 EXCEL 2003进行One WayANOVA分析,差异显著时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肉色

4个试验组羊肉的颜色均接近3分或4分。根据美国的《肉色评分标准图》评定肉样,两者都属于正常肉色,肉色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4。

表4 羊肉品质测定结果

2.2 大理石纹

由表4可知,4个试验组的大理石纹基本呈微量分布,大理石纹差异均不显著(P>0.05)。大理石纹是肌肉横切面红色中的白色脂肪的纹状结构,白色纹理越多说明蓄积的脂肪越多。

2.3 pH值

在动物死后到出现尸体僵硬状态时,pH值一直都在下降。从本试验测定结果看,4个试验组羊屠宰后45 min测得的pH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以试验Ⅳ组,即密度最小一组的pH值最低,pH值越低说明肉的酸度越高。见表4。

2.4 肌肉剪切力

从表4可知,4个试验组的肌肉剪切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以试验Ⅳ组肌肉剪切力值最高,说明试验Ⅳ组的嫩度最差。

3 讨论与小结

国内外对不同饲养密度对肌肉的肉色、大理石纹、pH值、肌肉剪切力影响的研究较少。李轶欣等[1]研究表明,夏寒杂交F1羔羊比小尾寒羊羊肉品质更优质;腾克[2]对巴美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产肉性能及羊肉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龄,各试验组肌肉的熟肉率、失水率、剪切力和pH值无显著差异(P>0.05)。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饲养密度对肌肉的肉色、大理石纹、pH值、肌肉剪切力无显著影响(P>0.05)。各试验组中,以密度最小的试验Ⅳ组(0.35 m2/只)的pH值最小,肉酸度最高;肌肉剪切力值也最高,说明肉的嫩度最差。

[1]李轶欣,王玉田.夏、寒杂交羔羊羊肉品质的试验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3):198-200.

[2]腾克.巴美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产肉性能及羊肉品质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3]马俪珍,卢智,朱俊玲,等.宰后处理方式对羊肉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2):173-175.

S879.1

B

2095-3887(2014)03-0076-02

10.3969/j.issn.2095-3887.2014.03.026

2014-03-04

兵团第六师科技专项(Z1304)

吴荷群(1981-),女,主要从事畜牧研究及饲料开发工作。

陈文武(1975-),男,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管理及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肉色嫩度大理石
大理石
Taj Mahal
如何让大理石呈现更好的装饰效果
肉色的宝宝
农村土鸡养殖成功率低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研究
我们是肉色的
为什么你的多肉养不好?
饲粮中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对熟化期羊肉嫩度的影响及动力学分析
不同处理对新疆羊半腱肌嫩度的影响
梯度加热对羊肉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