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种紫花苜蓿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引种试验研究

2014-03-02李锦华朱新强余成群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鲜草大叶苜蓿

杨 晓,李锦华,朱新强,余成群

(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730050;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

草地与牧草

21种紫花苜蓿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引种试验研究

杨 晓1,李锦华1,朱新强1,余成群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730050;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

针对西藏“一江两河”高海拔河谷地区豆科牧草种植的发展需求,试验研究了21个国内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的21个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以鲜草产量为评价指标,德宝、新疆大叶、甘农4号和中兰1号4个品种的适应性优于其他苜蓿品种;以种子产量为评价指标,阿尔冈金最优。通过聚类分析综合考虑,新疆大叶、甘农4号和德福在高海拔河谷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进行大面积种植以提供优质蛋白饲草来源。

紫花苜蓿;“一江两河”;越冬率;鲜草产量;种子产量

西藏是青藏高原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地区,区域大多分布于高海拔区。牧草生长慢,适宜割草和冷季放牧的草地匮乏,天然草地超载过牧,冬春季节牧草饲料匮乏,长期存在草畜供给不平衡的状况,严重限制了畜牧业发展[1]。优质饲料供给是解决草畜矛盾这一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2]。大量种植高品质高蛋白的饲草紫花苜蓿,提高当地紫花苜蓿的产量,则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方法[3]。

“一江两河”地区包括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其中部流域,东起山南桑日县,西到拉孜县,南抵藏南河谷区,北至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包括拉萨、日喀则、山南3个地市的18个县(市)。土地总面积6.6×106hm2,是西藏的主要农区。纵观西藏各地的气候条件,这一地区水热条件充裕、辐射强、地势平缓、土质肥沃、灌溉便利,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发育。“一江两河”地区长期的单一追求粮食生产,导致近年来出现严重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在该地区大力发展紫花苜蓿种植,不仅可以提供优质牧草,还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生产能力[4]。

近年来,随着西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紫花苜蓿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适宜当地的优质苜蓿品种少。紫花苜蓿不同品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异较大,如果品种选择不当,就会出现优良品种较非优良品种产量低的现象,使其失去原有的优良特性。西藏早期引进的品种混杂严重,缺少系统比

较鉴定。因此,大面积建植紫花苜蓿草地时需要进行品种适应性评价。本试验通过分析21种国内外紫花苜蓿在山南地区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旨在为该地区引入和选育合适紫花苜蓿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乃东县牧草种子基地。乃东县西距拉萨191 km,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地段,平均海拔3 560 m,年均气温8.2℃,极端高温29.0℃,低温-16.5℃。年降水量约400mm,属于高原河谷地域性气候。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试验材料为中兰1号紫花苜蓿及其他20个国内外紫花苜蓿,见表1。

表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材料及其来源

2.2 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1种国内外紫花苜蓿于2010年春季种植。试验地土壤质地为沙质壤土,砾石多,保水性差,产草田在生长季内保持足够的灌水,种子田则在冬、春、夏灌水3次。

试验地前茬是箭筈豌豆,各试验区精心平整土地,打埂。小区面积2 m×3 m,按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排列,播前精细整地,条播,行距30 cm。小区间走道50 cm。试验连续进行2年,每年追施适量尿素,定期灌溉和锄草。

2.2.2 观测方法 越冬率:枯黄期之前,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以%表示,精确到0.1%。避开边缘地段,在小区株行内随机选取长0.5 m的样段,调查每一样段内的株(丛)数。如果是丛生植物,记录时只记母株数,不记分蘖枝数。翌年植物返青后调查原样段内返青的株(丛)数[5]。

WR(%)=N1/N

式中:WR--越冬率(%),N--越冬前的株(丛)数;N1--返青的株(丛)数。

鲜草产量:每年对苜蓿进行3次刈割进行总计,第一次刈割于紫花苜蓿开花期测定。设样方时注意避开小区边缘地段。样方面积1 m2(1 m×1 m),3次重复,精确到0.01 kg[6]。

种子产量:在紫花苜蓿种子成熟期收集测定。样方面积1 m2(1 m×1 m),3次重复,设样方时注意避免边缘效应。精确到0.01 kg。

2.2.3 数据处理 数据通过EXCEL和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制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越冬率

越冬率是紫花苜蓿是否具备在“一江两河”河谷地区栽培条件的重要指标。2011年越冬率测定结果显示(见图1),21个紫花苜蓿品种栽培后第一年越冬率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品种越冬率都能达70%以上,其中雷西斯、德宝、德福和甘农4号4个品种越冬率超过了90%,而北极星、罗默和博勒维在山南高海拔河谷地区越冬能力较差,都低于65%,其中博勒维只有53.2%。

图1 21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比较

3.2 鲜草产量

由图2可见,不同品种苜蓿间鲜草产量变化幅度较大,其中以得福鲜草产量最高,年均鲜草产量达80 490.30 kg/hm2,新疆大叶、甘农4号和中兰1号鲜草产量均达60 000 kg/hm2以上;巨人、德宝、皇后、图牧2号和罗默5个品种鲜草产出能力较差,均在30 000 kg/hm2左右,其中皇后年鲜草产量24 362.25 kg/hm2,图牧2号23 261.70 kg/hm2,而罗默只有16 808.40 kg/hm2,产草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

3.3 种子产量

21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山南都能够完成生长发育并

结实,连续2年苜蓿种子产量测定结果表明(见图3),产量达300 kg/hm2的品种有8个,其中阿尔冈金年均种子产量最高,达336.00 kg/hm2;哥萨克、图牧2号和79-78这3个品种种子产量较低,哥萨克年均种子产量199.65 kg/hm2,图牧2号197.40 kg/hm2,而79-78品种年均种子产量仅116.55 kg/hm2,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

图2 21个紫花苜蓿品种鲜草产量(每年3茬)比较

图3 21个紫花苜蓿品种种子产量比较

3.4 聚类分析

通过越冬率、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3个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发现,21个试种紫花苜蓿品种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为巨人、德宝、图牧2号、皇后和罗默5个品种,特点是种子越冬率和鲜草产量较低,但具有较高的种子产量;第二类为新疆大叶、甘农4号、德福3个品种,这一类在越冬率、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3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尤其是鲜草产量;第三类为其余13个品种,其中甘农1号、北极星、雷西斯、苏1034、苜蓿王、三得利和中兰1号7个品种,这一类苜蓿的越冬率、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等都处于21个试种紫花苜蓿品种中上水平。

图4 21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聚类分析

4 小结

1)能否安全越冬对苜蓿在“一江两河“河谷地区生长适应极其重要,试验中21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大部分都能超过70%,相比低于这些苜蓿在较低海拔区域的越冬能力,但总体而言还是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2)由于河谷地带具备良好的水热条件,21个试种紫花苜蓿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并具备一定的种子生产性能。21个试种品种中,得福、新疆大叶、甘农4号、中兰1号鲜草产量均达60 000 kg/hm2以上,而图牧2号和罗默则不到24 000 kg/hm2,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且国内育成品种鲜草生产性能要好于国外引进品种。苜蓿种子产量达300 kg/hm2的品种有8个,仅79-78品种种子产出低于150 kg/hm2。如果加强蜜蜂辅助授粉,种子生产性能还具有一定的提升潜力。

3)综合越冬率、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聚类分析结果发现,21个供试紫花苜蓿品种中,新疆大叶、甘农4号、得福3个品种综合性能最好,其次为甘农1号、北极星、雷西斯、苏1034、苜蓿王、三得利和中兰1号,这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西藏高海拔河谷地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适合用于大面积推广种植示范和新品种选育工作。

[1]李春涛,张晓黎,杜迪,等.青藏高原边缘地区草地利用现状及持续利用策略[J].草业科学,2011,28(9):1690-1694.

[2]谢高地,鲁春霞,肖玉,等.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J].山地学报,2003,21(2):50-55.

[3]杨富裕,张蕴薇,苗彦军,等.西藏草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草地,2004,26(4):67-71.

[4]李锦华,王春梅,田福平,等.西藏牧草种子生产的有关问题与对策[J].草业与畜牧,2009,11:17-21.

[5]郭正刚,张自和,王锁民,等.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区适应性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3,12(4):45-50.

[6]尹俊,孙振中,邓菊芬,等.昆明地区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J].草业科学,2008,25(1):66-68.

Study on Introduction of 21 Alfalfa Varieties in the“Three Rivers”Region of Tibet

YangXiao,Li Jin-hua,Zhu Xin-qiang,et al
(Lanzhou Institute ofHusbandry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ofCAAS,Lanzhou 730050,China)

In order to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leguminous forage in the“Three Rivers”region ofTibet,the adaptation of21 domestic and introduced alfalfa(Medicago sativa L.)varieties were studied in the area.All of21 alfalfa varieties completed growth period and seeded.The varieties named Derby,Xinjiangdaye,GannongNo.4 and Zhonglan No.1 performed well when fresh yield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suitability;on the basis of seed yield,the Algonquin was the highest.Xinjiang daye,Gannong No.4 and Defa were the most suitable varieties byclusteringanalysis,and could be planted as high protein forage in the“Three Rivers”region.

Medicago sativa L.;the“Three Rivers”region;winteringrate;fresh yield;seed yield

S54

A

2095-3887(2014)03-0035-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4.03.011

2014-03-20

西藏自治区科技专项“西藏主要栽培豆科牧草繁育研究与示范”和“抗霜霉病苜蓿品种的示范与推广”课题

杨晓(1985-),男,助理研究员,硕士。

李锦华(1963-),男,副研究员,博士,从事牧草栽培与育种研究。

猜你喜欢

鲜草大叶苜蓿
苜蓿的种植技术
仔猪喂养鲜草注意事项
苜蓿鲜草不可作为单一饲料喂牛羊
虫见大叶
要造就一片草原
一只羊的结局
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活性部位及其机制
苏丹草—拟高粱杂交种鲜草饲喂獭兔的效果
苜蓿:天马的食粮
要造就一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