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金融化的实质及应对方略

2014-02-26汪来喜

中州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期货市场

汪来喜

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对我国来说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目前,整个社会的金融化、虚拟化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非常迅速,粮食金融化日益显现,很有必要对其予以关注和研究,探究其实质。基于粮食金融化将导致粮价波动风险、助推通货膨胀、加剧收入不平衡、增加宏微观风险和引发粮食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我国应对粮食金融化的发展,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期货市场,争夺大宗粮食商品定价权,建立有关粮食金融政策,培育金融化的粮食龙头企业,大量提供急需、有效的公共性金融产品,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粮食金融化;粮食价格;期货市场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1-0045-03

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而粮食与金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时代,粮食金融化迅猛发展,解决粮食问题不能不考虑货币金融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直面粮食金融化迅猛发展的现实,对其予以研究和关注,分析其表象,探究其实质,提出必要的应对方略。

一、粮食金融化的实质与现实特征1.粮食金融化的实质

粮食金融化是全球经济金融化在粮食领域的具体表现,主要表现为金融货币因素影响粮食价格,多余的流动性资本通过金融化的多层次供求介入粮食市场,成为粮食价格波动的重要力量,使粮价振幅过大,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上升,市场交易甚至资产泡沫化的风险放大,粮食价格的变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粮食本身的供求而是由资本和货币的流动来决定。粮食本来是一种商品,但在全球经济化的今天,粮食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从商品属性向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双重并重的转换,甚至粮食的“金融”属性远远超过其自有的商品属性,粮食的金融属性越强,价格波动越明显,这就是所谓的粮食“金融化”。

2.粮食金融化的现实特征

第一,美元总体主导着主导全球粮食金融化。二战后美国倡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虽已解体,但现存的牙买加货币体系,仍是以美元担任世界货币角色的体系,在国际金融期货市场上,金融化的大宗商品都以美元定价,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在粮食金融化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粮食被金融化之后,其价格不再完全受供求关系的支配,与农产品年景的丰歉和产量高低关系也逐渐淡化,而与美元流动性的丰歉联系紧密,存在美元量化宽松则粮价上升,美元紧缩则粮价走低的趋势。

第二,国际利率、美元汇率变动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粮食金融化的发展使得粮食从商品属性向金融属性发展,这就使得粮价对国际利率、美元汇率敏感,资本逐利性在粮食金融市场得以充分体现。近年来,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低利率政策使得投资者资金成本低廉,投资者大举进入粮食市场,带动国际粮价屡创历史新高。同时,在世界一体化的形势下,货币汇率的涨跌也影响商品的价格,美元汇率与以美元报价的粮食价格之间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美元贬值引致粮食价格上涨;反之亦然。

第三,粮食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动效应日益明显。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充裕,粮食期货市场成为国际资本大量涌入的场所,粮食期货市场价格在资金助推下上涨,进而带动粮食现货价格上涨。反之,资本从粮食期货市场大规模退出,粮食期货价格在资金离场效应下将急剧下挫,进而粮食现货价格在期货市场价格引领下将出现大幅下跌。资金丰裕或匮乏对粮食期货市场价格具有引领效应,粮食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具有密切联动关系,从近年来国际粮价大幅动荡中得到了印证。

第四,金融机构成为粮食市场定价的主导者。粮价受货币资金的影响,而资金由具体的机构持有,所以,粮价的起落背后可以看到对应的国际金融机构的身影,国际投资基金公司已成为粮食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定价者。资料显示,全球商品指数基金的规模从2002年不到5亿美元快速发展到2012年2月约2400亿美元的规模。粮食产品期货被许多投资大宗商品对冲基金增加持仓,占其投资组合的比重甚至达到60%—70%。在金融资本炒作下,大宗粮食产品价格易大起大落,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形成了由金融操控来决定的“价格游戏”,使得一般国家老百姓为食品价格上涨所困,完全依靠国际市场吃饭的穷国爆发了饥荒,并不是粮食不够吃,而是人们买不起粮食。

第五,跨国粮商操控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从经济学原理上说,国际粮食贸易属于全球农产品贸易体系中的一种,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国际粮食价格。但是,拥有百年历史的4大跨国粮商“ABCD”,即美国ADM、美国邦吉(Bunge)、美国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控制了世界粮食交易量近80%,事实上主导了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定价权。

二、我国粮食金融化的程度分析

从我国货币增发对物价影响、国家粮食托市价格多次增长及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变化等方面来看,我国粮食金融化趋势较为明显。

1.货币增发引致物价快速上涨佐证我国粮食金融化

根据货币学原理,发行货币要适应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经济每增长1元价值,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1元货币,超出1元的货币供给则视为超发。目前,我国1元GDP有1.89元人民币支撑或流通;而美国1美元GDP有0.64元美元在支撑或流通,并且美元有更多世界流通,美国政府之所以能够负债累累地推行“透支经济”,凭借的是美元的强势地位以及虚拟经济所创造的财富幻觉,而人民币没有美元这样的世界货币地位,货币“透支”,将给我国经济带来非常不利的后果。

以过去1990至2010年20年间美国与中国的货币情况进行分析,美国美元M2、中国人民币M2分别增长了1.69倍、46.46倍,中国增幅是美国的27倍,导致中国过去20年间的物价上涨148%,快于美国20年间物价62%的上涨,平均到每年中国涨幅为4.7%,也快于美国平均每年2.4%的涨幅。货币发行过多,超过流通中商品交易的需要,发生货币贬值,商品的价格自然会上升。这意味着哪怕供求总量没有任何变化,商品价格也会上涨。我国粮价多年来一直在持续上涨,说明粮食金融化在我国表现明显。

2.国家粮食托市价格多次增长说明与粮食金融化不无关联

为防止“谷贱伤农”,中国近年采取价格支持的托市政策,即政府确立了一个最低收购价,当市场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政府将委托相关企业直接参与市场收购。自2004年以来,中晚籼稻由0.72元/斤提高到现在的1.35元/斤,增幅87.5%,粳稻增幅翻翻,达到1.50元/斤;自2006年小麦先后7次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每次调整幅度在0.03—0.11元/斤。国家之所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是从农民利益角度、也是从保证粮食安全全局出发考虑,但与我国经济金融化发展趋势也不无关联,主要是为了应对在货币快速增发背景下,保护农民的种粮收益。

3.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中上升证明粮食金融属性表现突出

回顾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从“豆你玩”“蒜你狠”到“姜你军”等农产品网络语言的兴起,折射中国农产品涨价时起彼伏。标准普尔高盛8种农产品价格指数2010年至2011年上涨30%,2012年上半年我国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9%、1.4%、4.8%和5.0%,2013年以来,国内小麦经历了上市初始的低迷、快速上涨、平稳调整、再度上扬四个阶段,出现小麦价格一路上涨创历史新高,至2013年8月粮食价格同比总体上涨6.1%。

依据经济学商品价格由供求决定,对我国近年粮食价格的变化运用供求原理是解释不通的。自2004年以来的9年时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增加,库存极大充裕,而粮食的总体需求比较平稳,依据供求原理解释我国粮食价格应当比较平稳,但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粮价在连续10年增产的情况下,粮价持续上涨,涨幅超过100%。从供求上找不到涨价的理由,但是从货币金融上却能够找到。我国粮食市场价格的起伏上涨,说明我国粮食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不能独善其身,粮食的金融属性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世界主要国家打开货币总闸门,金融危机后期国外热钱大量涌入中国,农产品市场成为国内游资投资渠道,产生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现象。

三、粮食金融化对我国的影响

粮食金融化对我国的市场发展有其正面效应,表现在粮食金融市场发展的目的是服务于粮食生产、消费和流通活动,主要体现为粮食期货市场的作用,期货市场所特有的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的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现货流通。例如,期货市场具有套期保值的作用,能对粮食生产者提供稳定的利润,回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要一分为二地去认识,不可否认,粮食金融化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现阶段其不利影响不仅存在,而且影响较大。

1.粮食金融化增加粮价波动风险

粮食自古以来就是投机商人囤积居奇谋利的商品。随着资本金融化的迅速发展,流动性资本增多,多余的流动性通过金融化的多层次供求介入,导致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增大。同时,粮食金融化的发展,使得粮价已不仅是商品的价格,也具备金融产品价格成分,这就使得国际粮食价格决定不仅取决于当前市场的供需,其未来价格预期也成为重要的决定因素,投机资本依据粮食预期价格进行逐利操作,这种频繁的逐利操作加剧了粮价的波动,其对现货价格的反作用,将使粮食供求关系扭曲,增加粮价波动的不确定因素。

2.粮食金融化增加了宏微观风险

在国际金融期货市场上,如同国际金融期货市场上金融化的大宗商品都以美元定价一样,全球粮食金融化也是由美元主导的。粮食被金融化之后,在金融资本炒作下,大宗粮食产品价格就会大起大落,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增加了宏微观风险:首先是造成生产与消费的信心和预期紊乱,由于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价格体系频繁波动,必然传导到各类商品市场,引起价格混乱,既干扰生产活动,也影响销售环节,造成生产与消费的信心和预期紊乱;其次是致使整个产业链发生动荡,由于价格变动影响产业链上中下游利益分配,从原料成本到终端产品,产业链成员之间围绕成本价格进行互动博弈,致使整个产业链发生动荡,不确定性与不可控性增加,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再次是影响微观农民的生产经营,由于我国粮食生产多是小农经济,农民仍是弱势群体,农民种粮收益必然会随着粮价的起伏而增减,市场不确定性给农户的微观决策带来困扰,让我国农民无所适从;如粮价发生剧烈波动将使农民在收益少的年份破产。所以,如果粮食过度金融化不仅容易形成脱离粮食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金融泡沫,而且易导致宏观风险管理和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的蜕化或失灵,市场不确定性既给农户的微观决策带来困扰,也给政府的宏观调控造成困难。

四、粮食金融化下的应对思考

现阶段,粮食金融化在世界上蔓延发展,在我国也从出现发展到逐步扩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在当今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格局正在发生新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对其正确认识,认真应对。

1.与国际接轨的期货市场,争夺大宗粮食商品定价权

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连成一体,粮食金融化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所以,我们应对粮食金融化,也要着眼全球高度,以金融的视角,谋划我国粮食金融的发展,一是要积极应对美国货币美元超发,防止投机资金进入粮食产品领域,应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反对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二是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真正增强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的金融定价权和话语权,尽可能地避免国内粮价受制于人;三是要规范期货市场,加强期货市场生产和交易环节的管理,实现利用期货市场调控引导现货市场,保障粮食安全。

2.国家层面发挥好金融作用,增加农业投入和扩充粮食储备

粮食金融化现象既然已经出现,我国就要从金融战略的高度应对,应将粮食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从金融角度设立专门的机构应对粮食金融化问题,以化解粮食及金融风险。例如,建立有关粮食金融政策、建立粮食产业发展基金、成立粮食投资和粮食储备银行;成立中国“三农”投资公司,促进粮食等“三农”的发展。

3.培育金融化的粮食龙头企业,完成全局性的关键布点

为将上述金融战略手段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在理念上要将粮食产业作为粮食工业去发展,在战术手段上,着手培育现代化、资本化、金融化的粮食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国内粮企改革创新、做大做强民族品牌,从而在粮食产、供、销重要领域和环节完善产业链,完成全局性的关键布点和掌控能力。

4.提供急需、实用的公共性金融产品,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争夺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矛盾将会日趋激烈。粮食生产在我国主要以小农生产方式为主,在目前经济金融化快速发展、粮食金融化日趋明显的形势下,小农生产面临边缘化的趋势,所以,金融支持我国农户粮食生产应是目前应对粮食金融化发展的应有之义。金融应该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服务,例如,为促进粮食生产大户和普通粮食经营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大连、郑州商品交易所可以推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仓单合约、粮食期货、期权等期货交易品种,使农民粮食等农产品及时变现;大量提供急需、有效、实用的公共性金融产品,发挥市场增进(market enhancing)和经济孵化作用,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提供或引致提供“新的收入流”。

参考文献

[1]姜楠.国际粮价频繁波动与中国的选择[J].投资与理财.2012,(9).

[2]张竞怡.股指期货将添“兄弟”(期市点睛)[N].国际金融报.2012-04-12.

[3]朱民.世界需要中国的声音[J].中国金融.2010,(9).

[4]刘植荣.过去20年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46.46倍.http://wenku.baidu.com/view/72e3fce26294dd88d0d26b3c.html.

[5]朱炳元.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正在加速金融化和虚拟化[J].红旗文稿,2012,(4).

责任编辑:伊人

猜你喜欢

期货市场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肥料企业该如何面对尿素期货市场?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量化投资在期货市场的有效应用
期货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基于博弈视角的股指期货市场监管体制创新
我国期货市场内幕交易规制反思——以美国法的理论与规范为借鉴
浅谈我国期货市场环境对期货市场发展的影响
证监会首次举行中国铁矿石期货市场微访谈
中国黄金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