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的金融问题研究

2014-02-25马延安苗淼

当代经济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现代农业

马延安 苗淼

摘要: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服务多元化、资金大额化、期限长期化等诸多新需求,但是,现实的农村金融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却存在产品单一化、贷款小额度化、贷款期限短期化等问题,致使农村金融呈现出鲜明的资金供求矛盾,进而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要解决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就必须增强农村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力度,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农村金融组织,完善保障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村金融;金融需求;金融供给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3)12-068-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而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解决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的金融“瓶颈”,就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在深入分析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金融需求和供给状况的基础上,揭示农村金融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供求矛盾,进而提出破解矛盾、克服“瓶颈”的对策措施。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当前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所谓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科学技术支撑、规模化组织、产业化经营、信息化流通、社会化服务等基本特征,这就对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大额化和长期性。

第一,现代农业对农村金融产品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主要包括农户的生活性需求和农业的生产性需求两部分。其中,传统农业是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以农户为主要经营主体的分散经营模式,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相对单一,主要是存、贷、汇等基本业务。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经营模式,要求农业发展逐渐由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发展走向工农结合、布局合理和自由流通的开放式发展,农业生产趋向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模式趋向产业化、企业化,进而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单一的存贷汇等基本业务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具体说,在产业方面,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的种养两业生产模式,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已获得较快发展;在组织形式上,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的农户主体型农业模式,大量的农业生产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农业中介组织等不断涌现,如此等等,对农村金融产品的需求必然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农业产业化、农业企业化的金融需求,也有农业分工在生产、流通和市场建设等方面的金融需求,还有防范经营风险对金融的需求;既有对传统的存贷汇基本业务的需求,也有对结算、保险、证券、期货等现代化金融服务的需求。

第二,现代农业对农村金融投资的需求呈现大额化。传统农业具有经营分散、规模较小、相对封闭的特点,对发展资金的需求规模也较小,且具有较强的内源性融资偏好,因此,一般以小额贷款为主。现代农业发展则呈现出物质装备的现代化,生产经营的企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对资金的需求趋向于大额度,并且融资需求额度还在加速。因此,传统内源性融资已不能满足需求,必须拓展外源性融资。一是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要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支撑。然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工程,资金需要量大,单纯依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迫切需要农村金融参与,以形成财政与金融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二是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撑,需要科技资金的投入。随着对农业科技创新速度要求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三是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农业经营主体由分散且规模小的农户向集中且规模大的农业企业、农业大户及合作经济组织转变;同时,农业的前项、中间、后项产业的链条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了大量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订单农业等现代农业组织和农业发展模式。农村金融需求也从以前以单一客户、小额度为主向一个产业链条的上中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大额度、综合型的金融服务转变。

第三,现代农业对农村金融信贷期限需求呈现长期化。传统农业生产受自然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对农村金融的需求也带有鲜明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生产前需要资金,产品销售后偿还贷款,因此,传统农业发展以短期信贷为主。但是,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品的不断更新、农民素质与农民生活需求不断提高紧密相关。这就改变了传统农业发展的季节性及其金融需求的短期性特征,呈现信贷及其期限需求的长期性趋势,其贷款需求周期一般在2~5年。同时,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仅有的物质生产功能,还具备生态、观光和休闲的服务功能。农业内涵不断扩展,突破了物质生产的季节性,因此,现代农业对农村金融信贷及其期限的需求更具有了明显的长期性趋势。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供给分析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包括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还出现了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截止到2012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17.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6.2%,同比增长20.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6个百分点,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加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供求矛盾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一,农村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当前我国金融供给结构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满足大城市、大中型企业信贷需求的商业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满足农业生产和消费的政策性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农村金融业务主要是简单的存贷款服务,贷款品种主要是1年以下、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小额短期贷款,中间业务品种较少,不能够像各大商业银行一样提供品种较多的服务,如抵押、担保、咨询等中间业务还很少开展;同时,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及手段落后,银行汇票、本票等先进的结算方式的使用更少,支付结算票据电子化程度也很低。

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所引致的农村金融需求,既不符合城市商业金融的要求,也不符合政策性农村金融的标准,是明显的异质性金融需求。农村金融的异质性需求,要求农村金融部门实行差别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但农村金融部门的风险管理、流动性和成本控制的经营原则却与这种差别化、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相悖,即农村金融的需求与供给出现了结构上的错位。异质化的金融需求与同质化的金融供给之间的矛盾,使本来就被金融排斥的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愈发严重。特别是,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不足。以农业企业、农业大户及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代表的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了农产品利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金融大规模进入创造了条件。然而,这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普遍存在管理欠规范、合格抵质押担保品缺乏、抵御外部风险及抗干扰能力较弱等问题。农村金融没有针对此类主体特点设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出现了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和需求的非对称性矛盾。

第二,农村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供给总量不足。当前,我国的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有四类、九种,分别是政策性类的农业发展银行,商业类的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类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新型的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主要面向粮食收储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并不对个人提供金融服务,其作用比较有限。而商业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出于降低经营风险的考虑,信贷资金的投放具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其在农村地区侧重于吸收存款而不是发放贷款,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大量退出小城镇和农村,导致农村的金融机构数量大幅减少,大大降低了农村金融的覆盖面,也进一步恶化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其点多面广的优势,理应在农村金融供给中居主体地位,但它们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手段远远落后于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严重影响其业务的开展和支农作用的发挥。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配给农业资金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面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或众多的较小贷款需求时,考虑更多的是单笔贷款的交易成本问题,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存在减少小额贷款供给的倾向,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资金供给总量的不足,致使现代农业发展的贷款满足率严重不足。表现在:一是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农产品市场建设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由于存在着非盈利性、选择承贷单位难、担保难、还款来源受限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致使创新的农村金融较少涉及或不涉及,主要依赖财政资金投人获得发展。二是在通过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土地征收的定价、补偿方式、补偿金发放亟需农村金融的参与,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配套制度的支持和金融创新的不足,以及该领域低收益、高成本的特点,抑制了金融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农村金融对现代农业企业壮大发展所需的大额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农村金融贷款主要是针对工商业企业设计的,以抵押贷款为主,且利率较高,新型农业企业很难满足其要求,难以从中获取大额资金支持。县域农村信用社,虽然是独立法人,但对较大额度的贷款以及企业类贷款却无审批权限。如规定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户贷款额度如果超过30万元,须到联社审批,这样做,虽有利于降低贷款风险,但使得贷款手续复杂,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下降。

第三,农村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信贷期限具有短期性。目前,农业的生产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均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这虽然有利于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但与现代农业生产投入的长期性不相适应,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资金的长期性也不相适应。农村金融贷款服务的典型做法是“春放秋收冬不贷”,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农村地区出现了冬季塑料大棚,发展蔬菜、花卉、苗圃等产业,对信贷资金需求出现新特点,而农村金融信贷制度并没有完全跟上这种变化,贷款期限大多仍是一年以下。同时,农村金融信贷支持的持续性不够。农业企业发展同其他类型企业发展一样,要经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会呈现出波浪式的发展趋势。农业企业依托于具有弱质性的农业生产,这种波动性的表现更为明显,如农药生产企业,因冬季农业生产相对较少,其业务交易量相对较低,表现较为“萎靡”,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发展前途。农村金融并没有建立完整、高效的信贷进退制度,一般以企业经营状况作为评价企业是否符合贷款发放条件的依据;而当企业出现暂时经营困难时,金融机构常常反映过于敏感,会做出企业要进入生产衰退期、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等判断,要求企业及时偿还贷款,结果会使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僵局,影响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供求平衡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求明显处于不平衡状态,供给的单一性与需求的多样化、资金支持的有限性与资金需求的大额化以及贷款期限的短期性与资金需求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健全农村征信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完善保障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等方面的努力,缓解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增强农村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

第一,健全农村征信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是农村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首先,整合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公安、税务等部门信息,推动建立专业化的社会征信系统,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其次,完善农业合作金融相关法规,提供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生态环境。再次,创新农业抵质押担保机制。近年来,金融机构开展了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抵质押担保方式试点,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土地金融制度,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抵押获得贷款。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司法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以确保抵押担保权利的实现。

第二,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现代农村金融应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组织体系。所谓多元化是指除银行金融机构外,保险、证券、担保、信托、期货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同时存在,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农村金融需求;所谓多层次是指大中小规模的金融机构应同时存在,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均应有发展空间,以满足差异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为此,合理定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民间金融各自的发展方向,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首先,应在加快发展壮大地方股份制银行,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基础上,鼓励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其次,应进一步放松对民间金融的管制,同时继续鼓励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环境。再次,针对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创造性地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从信贷、结算、投资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第三,完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引导农村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应进一步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完善保障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通过引导和鼓励农村资金回流,扩大农村金融资金的供给。首先,政府应加紧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发展规划,特别是产业发展和布局方面的发展规划,科学引导金融资源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投入方向和领域。其次,应以多种形式鼓励在农村金融领域的资金投放,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社区再投资法,限制农业资金外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放松对农业信贷利率的管制等措施,鼓励资金回流,以保证对农业产业的信贷投放。再次,制定优惠政策扶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并引导其进行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其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应有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十个一号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李燕凌,汤庆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11)

[3]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J],金融研究,2005,(2)

[4]李海涛,农村金融:新需求、新特点、新思路[N],农民日报,2010-09-24

[5]张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8):197-200

[6]祝国平,刘吉舫,基于现金流支持的农户信贷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3,(4)

[7]隋艳颖,夏晓平,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农村金融排斥一基于农户收入分层的视角[J],金融发展研究,2013,(5)

【8]孙建,金融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与三农发展[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责任编辑:惠风明月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现代农业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研究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青海省新增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