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科书插图中的农村形象特点及反思

2014-02-24张文娟

台州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科书农村文化

张文娟

(台州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教科书插图中的农村形象特点及反思

张文娟

(台州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通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小学教科书插图展现农村形象的分析,发现教科书插图中的农村形象具有以自然风光、农耕式生产、传统青壮年人物、生产生活、畜禽动物以及简单呈现为主的特点。反思这一问题,建议在国家层面正确定位农村,正确认识城乡关系,在社会(大众)层面社会传媒及舆论应注意多采集并反映农村正面形象,在设计层面增进对农村内在隐性乡土文化的调查与了解,在教学层面提升农村教师自尊自信和教学能力。

教科书插图;农村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时代背景下,在城市化的迅猛进程当中,我国农村的许多优良传统、优秀事物、美好乐趣都日渐消退,正在被新一代慢慢遗忘。这一点在教科书插图中表露无遗。下面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小学教科书插图中所展现的农村形象进行分析,发现虽存有农村的影子,但农村丰富多彩的乡野乐趣已不再完整、积极与充分,其中的乡土文化或说农村文化形象正逐渐暗淡下去。

一、插图分析

以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的英语课本为例。在仁爱版英语第七、八、九年级上册这三本教科书上的插图中,共提炼出1087个项目。把每册书中出现的项目归到不同的种类下,最后这1087个项目被归结为18个不同的维度:人物、场景、日常生活物品、动作、饮食、动物、文具、服饰、标志、场所、身体、家庭、建筑、自然、体育、食物、疾病、自然。

教科书表现农村时主要从如下维度出发来表现:场景、动作、自然(界)、动物、事件、人物、日常用品。不同维度所包括的具体项目如表1所示。

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维度基本能够涉及并试图展现农村社会发展与人文形象,如场景、动作、事件、人物以及日常用品等维度,只有自然(界)与动物这两个维度在这方面的表现力相对弱一点。但是,进一步来看,通过“场景、动作、事件、人物以及日常用品”等维度所展现出来的农村形象不够完整和全面、缺乏积极正面的感情色彩。

表1 仁爱版英语教科书第七八九年级(上册)插图中的农村倾向

二、教科书插图中的农村形象特点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教科书插图所涉及到的农村形象具有如下特点。

(一)以山水等自然风光为主,忽略农人痕迹。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广袤土地等自然景色的确属于农村常见景象,但问题在于其性质处于中性,而未能充分或者完整地体现出乡村自然之美。教科

书插图在展现农村景色时缺乏对于农民改造自然伟大力量的体现。能够体现这种精神与力量的场景可以是篱笆疏影、炊烟袅袅、水墨画般的乡村远景,也可以是洒扫干净、鸡鸭鹅狗悠闲共处的别致小院;可以是在农民手下不断有序变幻着的农作物阵列,也可以是蕴含着希望、担忧、紧张、热闹、秩序、合作与激动心情的农民集结合力播种、耕作、抢收、庆祝场景,等等。

(二)以农耕等生产方式为主,遗忘其他特色行业。教科书插图中出现的生产方式更多的是单一地通过农业、通过土地耕种来表现,其他林、牧、副、渔则较少提及和展现。例如,木材加工厂、(禽畜)养殖场、经济作物种植园、豆腐坊、磨坊、酿酒作坊等其他农村特色行业。即便是农业生产,更多展现的也通常是“锄草”、“机器插秧”等一类初级农业生产,停留在耕种环节,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其他深加工或精加工环节,例如干干净净光滑如镜面的打麦场,大碾子或小细磨粉碎各类谷物或鱼虾,水果、蔬菜、蛋、奶、肉的搜集与加工活动等,则较少出现在教科书插图中。

(三)以传统耕地农民为主,而忽视了农村成员的多样性。教科书插图中出现的人物大多都是传统的青壮年农民形象,他们出现时通常是站在田地里,打扮基本是头戴草帽、脖子处搭条白毛巾、手持锄头等农业用具,通常正进行耕作、锄草或操作农业机械等。其他性别或年龄阶段的农村成员也很少见到,例如从事编织或晾晒加工的农妇、林间拾菌或采果子的孩童以及秋后拾穗的老人等。其他职业分工诸如各类手艺人、商贩、乡村文化娱乐爱好者等农民人物形象也很少出现。另外,类似熟稔农业常识与技巧甚或在乡里小有声望的资深成员,改装农机或进城卖果蔬等“头脑活络”的本事人,外出务工、使用电脑手机等新一代农民形象,或者杰出的创业人物等现代农民形象几乎不会出现。

(四)以从事生产为主要生活方式,淡忘了生活的人文性。教科书插图在反映农村生活时更多的是通过人们的生产方式来体现。为数不多的几个简单而单一的耕种场面并不能完全展现中国农村的农耕文化,更有许多在教科书中没有展现的农村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也许与生产劳作的重要性与主体性无法相媲美,但却是农村生活富含乡土文化气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中的民俗在民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婚丧嫁娶也有很多讲究与规矩。定期的赶集、牛羊接生与屠宰祭祀、鬼神敬畏与禁忌、地方戏曲歌舞、民间借贷、棋类的地方玩法等,都蕴藏着无限的中国民间智慧。同时,农村人民在农作物和鸡鸭鹅狗的养殖过程中对于生命诞生与结束也有一番自己的珍惜和慨叹。

(五)以畜禽为主的田园生物,少了多样、共处与感恩。教科书插图中在农村常见的动物具有简单和单一的特点。

在畜禽展示中,图片信息量贫乏,插图仅仅简单呈现动物样貌,而读者对于这些信息的识别即便是仅凭日常生活经验也能轻松获得。换句话说,是否有必要以插图形式展示出来已经无关紧要。除此之外,教科书插图很少渗透和反映这些动物的其他信息,诸如主要习性、与人类的共处情况、对人类贡献、生命存活过程等情况;多种多样的畜禽共处、共乐、共生、共赢的和谐场景,等等。仅仅简单展示,很少在展示的同时顺便透露或流露更多一些的农业动物的信息。

另外,插图所展示出来的农业动物具有单一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大多不外乎是一些鸡鸭鹅狗猪或马牛羊等。然而,大农业所包含的农林牧副渔可能涉及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仅只有畜禽类动物,还可以有桑蚕、蛙、各类水产等经济类动物。

(六)以简单呈现为主,少了几分理解与热爱的情愫。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教科书插图在涉及农村的景物、生产、生活、人物、动物等方面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少情感,尤其是正面的积极的认可与肯定。

以景物为例,以天地为工作场所的农民,竟然消失在教科书插图的农村景色之中。以生产为例,在教科书插图中看到更多的是汗水、是辛劳,而较少表现农业生产用心、精心、细致、多样、生机盎然的一面。以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提到的“户外电影”为例。这本是农村人们的一次集会,一次交流,是一次精神上的“赶集”。男女青年、孩子、老人既可以在繁重体力劳动之余有片刻闲暇休息,也可藉此聚集、交流、酝酿爱情、友情、亲情,是能够带来归属感与安全感的生活方式与心灵聚会。但在教科书中,户外电影却先入为主地被定义为一种落后的、已不复存在的娱乐方式,而未能将其做历史还原。以人物为例,教科书插图中还保留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形象,进城务工大军以及留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妇女、老人和儿童,

在农村继续创新、创业的新时代人物,传统老手艺人等等,都被一概忽略掉。以动物为例,插图中仅仅展示“成品”,根据城市生活的经验来理解,无异于菜市场的商品展示,而农业动物的成长来源、环境、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所伴随的成长艰辛、喜悦、担忧、无奈等情感也都被统统省略干净。

三、教科书插图农村形象反思及建议

上述教科书插图在反映农村形象时所表现出来的“多”与“少”的倾向和特点,值得国家文化及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传媒)、教科书设计人员或研究人员以及广大城市和乡村的教师去反思。问题的形成非某一方单一努力就能解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设计层面、教学层面,都需要做出相应的努力。

(一)国家层面,需正确定位农村、正确认识城乡关系。教科书插图在反映农村形象时能否展露更多、更积极的农村优秀文化,需要整体背景环境的支持与认可。这一点是由我国城乡分化和发展不均的历史与现实国情决定的。单靠教育领域内教师或者教科书做出调整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既要客观对待我国农村当前相对落后于城市的事实,又要认识到农村在历史上曾经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做出过牺牲和贡献,当前依然要在艰难中支撑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更要认识到中国农村在当前和未来的现代化与城市化建设中依然会是保留着中国大部分乡土文化,是我国各领域长足稳定发展的根基与土壤。片面认定农村一切都是落后的观点,是不明智、不可取的。

教科书作为学习内容主要载体,关涉青年一代、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插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级越低所占分量越大,越容易影响低年级的学生。教科书插图中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到未来,必须积极慎重对待、及时做出决策调整。

(二)社会(大众)层面,媒体应多采集农村素材、引导积极正面的舆论导向。作为国家层面对于农村相关政策的辅助,作为课外的一种补充和大众舆论环境,社会各界媒体应适当引导社会大众对农村正确、全面和积极的认识。

首先,要拥有扎根农村的团队,以便了解甚至熟悉当前农村文化及实际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反映和宣传农村在生产、生活、人物等方面的新情况和正面典范。

其次,应当做好农村(诸如创新人物等)素材的了解、搜集与宣传工作。尽可能多的发现和发掘农村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面,全面展现其农村文化,表达出农村人真善美一面。

教科书插图不可能将农村的方方面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仅凭教科书插图还不能呈现一个饱满、完整、全面而积极的农村面貌,媒体宣传方面的舆论环境将有助于补充这一缺憾。与此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教科书在农村的教学环境,增进教学质量。

(三)设计层面,增进对农村尤其内在的、隐性的乡土文化的调查与了解。在理念上,应当明确教科书中农村形象特点要求、主旨目标、具体内容以及如何诠释等方面的设计理念与策略,把握整体方向。

在人员安排上,设计人员应当对农村持有一定的亲近感等积极意愿和态度,甚至具有长期接触农村的经历或对农村有过调查了解或熟悉。

在素材上,除了可见的景致、人物、活动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抓住农村灵魂性的文化“标志”。为此,应该多实地了解隐含在景致、人物、各项生产生活中的积极进步、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正面农村人物、优良美德等。

(四)教学层面,城乡教师皆需端正认识、提升农村自尊。面对城市,农村教师队伍普遍有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这种情绪一方面会影响农村教师对于教科书插图内容的意识、诠释与拓展,进而影响农村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与定位;另外一方面,也会影响城市教师继续强化这种城乡差距,忽略农村一些优秀文化,阻碍城乡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影响学生对农村的整体、全面认识。

首先,作为农村教师,要从认识、态度上增进自豪感,发现农村长处与优势,将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与文化恰当、适时地引入教学。

其次,作为城市教师,正确看待城乡之间的优势与劣势,意识到农村相对于城市的优越之处,端正对农村及农村文化的认识与态度。

第三,加强农村教师专业建设,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农村教师相对来说比较熟知农村的这种隐性文化,但能否将得天独厚的农村文化优势运用到教学中尚需一番功夫。

教科书插图作为教学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可以在当前城乡差异的时代背景和特有国情之下突显出乡村的特色或者积极的姿态,但现实中的教科书插图在反映农村形象并不完整、并不积极,这一问题有待于国家、社会大众、教科书设计和使用人员等多层面相关人员的认真思考。

[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上、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3]黄显华,霍秉坤.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傅建明.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184-186.

[5]黄平.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6]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6.

[7]克利德福· 格尔茨.地方性知识[J].邓正来,译.国外社会学,1996(1-2):85-105.

[8]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C].麻争旗,等,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442-456.

[9]郭玉华.在乡野中阅读生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113.

[10]张华侨.拯救乡土文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1.

Characteristics and Reflection on Rural Image of Textbooks Illustrations

Zhang Wenjuan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8000,Zhejiang)

Content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ze rural image of textbooks illustrations.Six features are found as more natural scenery,traditional peasants,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life,livestock animal in a simple way.It suggests that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positioning of rural place especially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hich should be concerned by our nation.The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rural positive image collection and reflection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inner recessive rural culture needs more investigation and understanding,rural teachers’self-esteem and teaching ability should be enhanced.

illustrations in textbooks;rural

G624

A

1672-3708(2014)01-0066-04

2013-08-17

张文娟(1980- ),女,山东胶州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教科书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谁远谁近?
藏起来的教科书
“欢乐颂”行走的职场新人教科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