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差异性分析*

2014-02-24刘锦霞

台州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因子差异

刘锦霞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浙江 台州 318000)

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差异性分析*

刘锦霞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浙江 台州 318000)

职业生涯规划规划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高职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主要由自我认知能力、环境认知能力、目标决策能力和规划实施能力四个因子构成;高职学生的职业环境认知能力和职业规划实施能力相对较弱;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性别、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职业规划辅导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差异性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人力资本支撑。做强职业教育,已成为许多地方实现经济转型提升的重要战略性举措。然而,由于不少毕业生职业目标模糊,缺少对自身职业生涯的有效规划,普遍存在“先就业,后择业”而导致随意换岗、屡屡跳槽的现象。国外许多研究证明,职业的成功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个体的成长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从容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把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以积极的心态探索未来职业的发展,实现“人职匹配”,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当下亟待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我们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差异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基本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比较著名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帕森斯(Frank Parsons)的特质因素理论、施恩(Schein)的职业锚理论和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其中特质因素理论作为职业规划领域中的最基本的理论,为人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最根本的原则。特质因素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职业的匹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征,不同职业需要配备不同特性的人,当个体特性与职业要求愈匹配,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1]。特质因素理论为人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是它却忽视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职业规划的制约作用。目前,国内相关机构和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本土化的研究,尤其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关注的重点。综合现有研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定义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价值观、专业等),结合外部环境(社会环境、地域环境、行业环境等)[2],在测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制订相应的发展步骤和行动方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

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本文简称为“职业规划能力”)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身心特征和优劣势等的评估;第二,对社会客观环境及制约因素的认知;第三,根据主客观条件

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第四,制定具体的可行性计划并适时反馈修正。

二、问卷调查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分别从学生自我认知、环境认知、目标确定、制定计划和反馈修正等五个方面的能力表现编制问题进行初测,经过整理修正,最后共分20个题项。问卷采用结构化问题,按照七级Likert量表编写,要求学生针对每个项目与本人的符合程度分别进行打分。主要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5份,有效回收率87.5%。调查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探索性分析,得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从调查的样本分布来看相对比较合理,其中大一62人,大二58人,大三55人;其中男生90人,女生85人;其中未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是102人,参加的是73人;从未参加社团活动的是62人,偶尔参加的是68人,经常参加的是45人;从未参加社会实践的是57人,偶尔参加的是80人,经常参加的是37人。总体看来样本的分布具有代表性。

三、数据分析

(一)因子分析

表1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对采集的175份有效样本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并用极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萃取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子。其中采样充足度KMO系数值为0.817,符合Kaiser给出的标准,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显著性水平Sig.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1)。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提取包含17个项目的4个共同因子,这4个因子的方差总解释率达到71.99%。根据每一因子包含测量项目的具体含义,并根据相关性、排斥性和完备性的内容分类原则,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初步形成了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四个基本类别——自我认知能力(F1)、环境认知能力(F2)、目标决策能力(F3)、计划实施能力(F4)。其中,自我认知能力因子包含5个项目;环境认知能力、目标决策能力、计划实施能力分别包含4个项目。考察因子分析结果,在提取的4个因子中,因子荷载基本上超过0.7,显示了较高的内敛效度。从抽提的4个因子所包含的17个测量项目的共同性来看,基本都在0.7以上,超出了0.5以上的临界水平,体现了问卷设计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对新提取的4个因子计算得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08、0.910、0.898、和0.886,体现了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见表2)。

表2 职业规划能力的构成因子分析

续表2

(二)均值比较

自我认知能力(F1)、环境认知能力(F2)、目标决策能力(F3)、计划实施能力(F4)是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4个因子构面。根据每一因子所包含的可测量项目的原始分值,重新计算4个因子的均值。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4个因子的均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各因子均值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此可以对4个因子进行排序,其中自我认知能力表现最强、目标决策能力表现次之,环境认知能力表现相对较弱、规划实施能力表现最弱(见表3)。

表3 职业规划能力各因子均值比较

(三)差异多重比较

为了进一步分析职业规划能力在不同群体上的差异,需要对上述4个因子均值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1、不同性别的职业规划能力差异。通过对不同性别的职业规划能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之间的职业规划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自我认知能力”在0.05差异显著性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女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高于男生;“环境认知能力、规划实施能力”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生的环境认知能力和规划实施能力优于女生;而目标决策能力男女生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见表4)。引起男女这种能力差异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男女社会性别角色本身存在差异,女生往往更关注于内心世界,性格相对较敏感,善于认识和剖析自我,对外部环境关注相对较少;男生往往比较关注外部世界,善于把握外部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以及家长对男孩女孩的不同职业期望值使得男女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了差异。男生应该比女生更渴望事业的成功,而女生则更倾向于追求家庭的幸福。因此,男生比女生有更明确的职业目标,同样也更加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表4 职业规划能力的性别差异

2、不同社会实践参与情况的职业规划能力差异。通过对不同社会实践参与情况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实践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存在显著影响。其中“自我认知能力、环境认知能力、目标决策能力”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规划实施能力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从职业规划能力各因子的均值比较,可以得出经常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总体高于其他学生(见表5)。这种差异也证明了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内,一定时间的顶岗实践体验和对外部环境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

表5 职业规划能力的社会实践差异

3、不同社团活动参与情况的职业规划能力差异。通过不同程度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对“自我认知能力”有显著影响,其中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高于很少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而“环境认知能力、目标决策能力、规划实施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6)。尽管社团活动对职业规划能力其他3个因子影响不显著,但是学生多参与社团活动能够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自己的个性与优劣势更加了解,从而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表6 职业规划能力的社团活动差异

4、不同学习成绩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差异。

通过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7)。从这个结果表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也未必比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强,从侧面反映出学生总体的职业成功动机不明确,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未能很好的相结合。当然,成绩优秀的学生平时养成的勤奋好学的品质和良好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今后的职业成功作好铺垫。

表7 职业规划能力的学习成绩差异

5、不同职业规划辅导情况的职业规划能力差异。通过对是否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辅导的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各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四个能力因子中除了“环境认知能力”之外其余各因子均有显著差异(见表8)。从这个结果表明学生参加职业规划辅导对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表8 不同职业规划辅导情况的职业规划能力差异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对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职业规划能力主要由自我认知能力、环境认知能力、目标决策能力和规划实施能力四个因子构成,这与职业规划的自我评价、环境评价、职业定位、行动方案的实施与调整这四个过程相对应。高职学生

的职业规划能力总体表现一般,其中环境认知能力和规划实施能力相对较弱。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各个变量上(如性别、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职业规划辅导等)有显著差异,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受学校教育因素及学生个人因素等的影响。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有较强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除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外,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对外部环境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目标决策能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及在各变量上的差异特征反映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整体不强,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学生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第二,部分学生有了职业规划也只是“纸上谈兵”,缺少行动力,制定好的计划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第三,学生对外部环境探索不够,不愿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主动了解外部信息;第四,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和个性化辅导。

(二)对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程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指导[3]。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远未达到这个目标。这需要相关部门、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是要从学校层面做好统一的战略部署。学校要转变理念,做好统一的战略部署,制定各种措施和具体实施办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培训、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方式的界定等,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着眼于为学生未来成长成功和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二是要重视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学校应通过板报、橱窗和网络等积极宣传职业规划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同时提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找准目标和现实的差距,制定有效的策略,把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要指导学生把规划落到实处。准确的自我评估和对客观环境的了解是提高职业规划能力的两个大前提。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校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和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清楚认识自己的个性特质和能力水平,全面客观分析自身的优点和劣势,既要扬长又要补短,做到定期反馈,适时调整,补充完善,更要指导学生把规划落实到行动上,通过各种途径为自己充电,为进入职场贮备充足的能量。四是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增强职业体验。实践出真知。顶岗实践等是学生体认职业角色、增强职业感性认识的有效路径,对培养他们职业规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强化与社会、企业的交流对接,积极搭建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平台、开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专业顶岗实习、活跃校园社团活动等途径为学生铺设各种渠道,有计划地组织让学生深入社会,从而增强职业体验,缩短职场适应期,达到对外部环境更为全面、更为客观的认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20.

[2]宋志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15.

[3]刘爱平.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的本土化研究[J].教育评论,2012(06):54-56.

An Analysis on Difference of Career Planning 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iu Jinxia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Tia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Taizhou 318000,Zhejiang)

The educ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t can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career.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urvey,career planning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mainly composed of self-cognition,cognitive environment,objective decision-making ability and capacity planning.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ability of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cognitive and career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is relatively weak.Vocational students’career planning capacity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ender,social practice,community activities,career planning and counsel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career planning ability;difference

G647

A

1672-3708(2014)01-0038-05

2013-12-27

刘锦霞(1969- ),女,浙江临海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本文系台州市社科联课题“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3YB10)。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因子差异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相似与差异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找句子差异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