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思考

2014-02-20葛琳艳

教师·中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学任务教材分析信息技术

葛琳艳

摘 要: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要能够使学生愉快地、积极地投入学习,要有改革和创新意识,富于趣味性、启发性、再现性。本文分析了2013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并对现有教材各个具体的模块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教学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新课程提出:教师既是教材的实施者,也应该是教材开发者,只有形成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才能使我们的教材更能结合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是让人很难想象的,几年前很先进的设备,转眼就要被淘汰了,几年前很常用的软件,现在已经没有人用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该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不断更新。

教材应该以便于教师教,便于学生学为目的。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八年级共两本,包括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应用文档的设计、数据统计与分析、图片的获取与处理、音视频获取与处理、动画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走进网络世界、设计主题网站11个模块。

目前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主要面临的教学任务有三个模块:①信息技术常规教学;②电脑作品竞赛教学;③机器人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以这三个模块为中心展开教学。

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教学任务;电脑作品创意与竞赛是针对部分特长明显的学生;而机器人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撑,是少数学校进行选修的教学内容。针对三个方面的不同要求,教材设计可在现有的必修与选修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必修内容以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协调提升为目的;选修内容以提高学生特长,让部分有能力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为目的。

一、总体框架分析,调整必修与选修内容

必修内容: 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应用文档设计、 数据统计与分析、制作多媒体作品、设计主题网站、 图片的获取与加工、动画制作、走进网络世界。

选修内容:初中电脑制作作品、音视频获取与编辑、制作多媒体作品(在必修上拓展)、设计主题网站(在必修上拓展)、Visual Basic语言的学习与使用、机器人程序语言的学习。

原因:大多数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只是初一、初二两个学年开设,初三一般不开设信息技术课,除非各市将信息技术课作为中考分数的一部分。因此必修课内容不便过多。①一般学校机房为便于管理不配音箱或耳机,音视频获取与编辑安排在必修教材中实用性不是太强,只能采用演示教学。②多媒体作品、设计主题网站是针对每年的电脑制作作品教学,可安排在选修。③Visual Basic语言的学习与使用、机器人程序语言也安排在选修。

二、各模块分析

(1)多媒体作品部分,应增加插入新幻灯片的知识点的学习。

(2)动画制作部分。“形状补间”动画实践学习,制作一个花儿开放动画,可用一个更简单的动画作为实践学习的例题。教学中发现学生画花儿和茎干会浪费不少的时间,反而冲淡了动画制作的知识点。

(3)走进网络世界一章中的接入因特网,由于涉及的知识学生暂时无法理解,校园机房也不可能为学生提供上机试验,建议改作阅读材料或删除。

(4)制作网站部分。如将设置超链接放到制作首页后面,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制作首页内容教学完成后,让同学之间相互网页浏览,相互建立链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开发网页的兴趣。

(5)必修教材应该增加即时通讯工具、微博、微信等与时俱进的网络知识。教材可将其安排在后面,如安排在中间,可能造成学生因玩QQ而对后续学习材料不感兴趣,如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到教材后面,学生学会使用QQ后,有较长的假期可以尽兴,待下学期开学时他们的兴奋高潮已过,不至对其他内容的学习再有影响。

总之,教材要能够使学生愉快地、积极地投入学习,要具有改革和创新意识,富于趣味性、启发性、再现性,语言表达简洁,逻辑性强,能够结合实例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步骤。

猜你喜欢

教学任务教材分析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浅谈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教学任务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