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特色学校的行动策略

2014-02-17张克龙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特色技能生态

张克龙

为适应教育改革,瑞安六中在“挖掘历史,弘扬历史,超越历史”中提出了积极打造“生态自觉,体技见长”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的办学思路。

一、挖掘学校文化积淀,整合、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炼学校办学特色

瑞安六中创办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近60年中,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的体艺发展,学校有近30%占地面积是供体艺发展的场所。学校现拥有专用篮球场馆、羽毛球场馆、乒乓球场馆、地掷球场所,温州市唯一标准的跆拳道场馆、体操房、塑胶操场等等,除此外还建有艺术馆、琴室等等。近3年已2次荣获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运动会跆拳道项目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在体艺方面频频获省级奖,学生也因为体艺方面的特长获得大学深造的机会。学校提出打造“体艺有特长”校园的育人目标是:要求每位学生学会一种体艺项目,会跆拳道操。

学校坐落在商贸综合发展重镇,其工商业、农业科技发展是高质量、高收益的,其总体发展定位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该开发区是光学眼镜、新材料应用、生物工程为主的工业集聚区,集休闲、养生、旅游为一体生态宜居的小城市,因此,周边的生活技术技能类教育资源、教育人才丰富。结合周边的教育资源与校友资源和学校近2000多平方米的劳动基地“百草园”,提出了把学校打造成“生活技能”有专长的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积极探索开设生活技术技能课程。

而“生态自觉”的提出,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所秉持的“生态理念”。通过建设具有生态特质的学校课程文化,以“生态文化”为核心,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生态课程体系”,创建“生态”课程特色,生态课堂、生态实践学习方式,通过整合协调各种教育资源,在舒心、愉悦的氛围与环境中自然发展、生态发展、和谐发展,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

当前,学校的生态文明型课堂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瑞安六中的教学与课程文化。两年中学校先后被评为温州市阳光训练基地学校、温州市文明学校、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绿色学校、温州市心理健康一级心理辅导站等。

二、坚持文化引领,搭建课程工作室平台,引领特色课程建设,创建特色学校

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抓手是特色课程建设。近年来,学校切实加快各类选修课程开发建设,努力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合理设置各类课程,积极把学校打造成“生态自觉,体技见长”的校园,加快学校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办学特色化进程,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1.坚持文化引领,彰显生态自觉校园

彰显生态自觉校园的抓手是课堂教学、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

(1)打造生态文明型的课堂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有三种。

模式一:生态体验式(生态探究式)。遵循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肯定、合群需求等方面营造充分的体验情境,对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提供良好的氛围。

模式二:生态互助式(生态合作式)。学生在独学基础上,主要通过同伴和教师的互助共同完成教学,这是对学生建立自信、自尊人格特质提供帮助的教学模式。

模式三:生态自助式(生态自主式)。这是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协助探究、自我建构、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

(2)开展“生态文明型”的综合实践活动

①以“科学技术教育”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绿色生态文化建设中,将科技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科技创新思想,激发学生强烈的科技探求欲望,强化学生坚定的科技创新信心,训练学生正确的科技创新方法,从而夯实学生足够的科技创新基础。此外,在引导学生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同时,也加强了人文社会学科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学校体艺创新教育活动。用艺术教育创新来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用艺术的特殊功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埋下艺术创新的种子。比如,举行校艺术节、校运会,开展田径、足球、篮球、健美操、跆拳道、中国象棋、乒乓球、科技、绘画、书法等活动,给每个学生搭建施展创新才华的舞台。

③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期每个班级开展一次“生态道德教育”主题郊游活动、班队主题活动,注重培训学生热爱野生动物、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比如:组织观看优秀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的节目视频;校内外举办“植树节”、“地球日”、“环保日”、“爱鸟周”系列主题节日活动,鼓励种植班级树、同学树、友情树、入学树、毕业树、家庭树等活动;向师生和社会倡导低碳生活,促进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各种关系,形成兼具生态思维定式、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生活方式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的主题宣传户外活动;开展生态影像展播、生态法制图片展览、花卉知识普及周、植物识别大赛、“生态文明校园”主题班会和征文、消防避震演练、电子废品回收与利用活动等等。

(3)开发创建生态文明型特色课程

比如,我们已开发的《百草园——民间草药知识和校园花木溯源》、《生活与化学检测》、《环保和野生动物保护》、《营养与健康》、《开心农艺》、《环境化学》、《心理健康》;再比如,依托团委学生会建设《志愿者服务》的敬老公益活动课程和《文明礼仪课程》;依托语文组马屿文化研究的课程《走进马屿——马屿民俗研究》等。

2.以课题研究带动特色课程建设,提升特色课程质量

开发开设校本课程,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工作领域。它需要教师阅读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梳理、提炼文本资源,融入教育教学中。用科研带动教师建设特色课程,能将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比如,为配合我校积极创建“生态自觉,体技见长”校园而展开的《提高普通高中课外体育活动课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普通高中开设生活技术技能课程的行动研究》、《普职融通生活技术技能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读书活动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的行动研究》等课题研究。以上课题都已在温州市2013年度教学研究课题中立项。其中《普通高中开设生活技术技能课程的行动研究》申报立项2013年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同时得到瑞安市科技局3万元的资助。

3.增设四大“课程工作室”,指导和研发特色课程

为落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积极创建省示范特色高中,打造生态自觉、体技见长的校园,学校成立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体艺工作室、学生社团工作室。各工作室要不断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协助教务处教研室开发、开设、参与精品选修课程的评选和选修课程教学管理;组织承办学校每年技能节、艺术节等活动,展示成果;组织学生选拔,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比赛。

在四大课程工作室的协助下,目前学校建有符合本校学生发展需要且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综合实践类(生态文明类课程)、知识拓展类(生态教学方式实践)、职业技能类(生活技能课程)、兴趣特长类(体艺类课程)等各类选修课程已有40多门,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选择学习的需要。

(1)体艺工作室与学生社团工作室开发的特色课程

依托体艺工作室与学生社团工作室,我们积极打造以下课程:《跆拳道》、《健美操》、《跆拳道操》、《教你几招乒乓球技巧》、《篮球》、《中国象棋(入门)》、《广场舞》、《艺术插花》、《音乐剧社》、《架子鼓入门》、《马屿民间艺术欣赏与制作》。目前已获温州市精品课程奖的《跆拳道》课程又获得浙江省精品课程。

(2)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开发的特色课程

依托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我们积极打造以下课程:《SolidWorks三维造型与CAD机械制图》、《二维动画制作》、《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汽车美容喷漆》、《电子商务》、《日常生活理财》、《证券投资入门》、《家政与生活技术》、《编织毛衣》、《家装电工速成》、《烹饪入门》。

三、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特色课程开设质量,持续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

1.全员导师制

2012学年浙江省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后,学校实施学生选课走班的新思路新做法,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还要增强,而且因为在个别单位学习时间里学生需要重新组班而导致班级管理变得力不从心。为配合深化新课程改革,经学校多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制定《瑞安市第六中学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开始全面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选课走班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做到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每个学生一位导师,每位导师指导5~8名学生。导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选好选修课,最后做好受导学生的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综合实践活动类、知识拓展类的学分认定工作。

2.顶层设计,认真规划建构“学校课程体系”,突显特色课程

课程开发与教学创新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开齐开足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之外,增加了较多数量的校本选修课程,并进行了顶层设计。

深化课程改革应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然而,目前,课改很难满足家长现实的、眼前的需求。高考依旧是千家万户的大事,也是社会对学校的主要评价指标。在与深化课程改革配套的高考方案未出台之时,在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依旧单一之时,学校要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必须积极思考、研究对策,把实施深化课改和争创高考佳绩进行有机结合。

比如,为配合我校积极创建“生态自觉,体技见长”校园而展开的《提高普通高中课外体育活动课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普通高中开设生活技术技能课程的行动研究》、《普职融通生活技术技能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读书活动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的行动研究》等课题研究。以上课题都已在温州市2013年度教学研究课题中立项。其中《普通高中开设生活技术技能课程的行动研究》申报立项2013年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同时得到瑞安市科技局3万元的资助。

3.增设四大“课程工作室”,指导和研发特色课程

为落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积极创建省示范特色高中,打造生态自觉、体技见长的校园,学校成立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体艺工作室、学生社团工作室。各工作室要不断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协助教务处教研室开发、开设、参与精品选修课程的评选和选修课程教学管理;组织承办学校每年技能节、艺术节等活动,展示成果;组织学生选拔,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比赛。

在四大课程工作室的协助下,目前学校建有符合本校学生发展需要且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综合实践类(生态文明类课程)、知识拓展类(生态教学方式实践)、职业技能类(生活技能课程)、兴趣特长类(体艺类课程)等各类选修课程已有40多门,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选择学习的需要。

(1)体艺工作室与学生社团工作室开发的特色课程

依托体艺工作室与学生社团工作室,我们积极打造以下课程:《跆拳道》、《健美操》、《跆拳道操》、《教你几招乒乓球技巧》、《篮球》、《中国象棋(入门)》、《广场舞》、《艺术插花》、《音乐剧社》、《架子鼓入门》、《马屿民间艺术欣赏与制作》。目前已获温州市精品课程奖的《跆拳道》课程又获得浙江省精品课程。

(2)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开发的特色课程

依托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我们积极打造以下课程:《SolidWorks三维造型与CAD机械制图》、《二维动画制作》、《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汽车美容喷漆》、《电子商务》、《日常生活理财》、《证券投资入门》、《家政与生活技术》、《编织毛衣》、《家装电工速成》、《烹饪入门》。

三、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特色课程开设质量,持续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

1.全员导师制

2012学年浙江省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后,学校实施学生选课走班的新思路新做法,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还要增强,而且因为在个别单位学习时间里学生需要重新组班而导致班级管理变得力不从心。为配合深化新课程改革,经学校多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制定《瑞安市第六中学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开始全面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选课走班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做到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每个学生一位导师,每位导师指导5~8名学生。导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选好选修课,最后做好受导学生的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综合实践活动类、知识拓展类的学分认定工作。

2.顶层设计,认真规划建构“学校课程体系”,突显特色课程

课程开发与教学创新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开齐开足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之外,增加了较多数量的校本选修课程,并进行了顶层设计。

深化课程改革应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然而,目前,课改很难满足家长现实的、眼前的需求。高考依旧是千家万户的大事,也是社会对学校的主要评价指标。在与深化课程改革配套的高考方案未出台之时,在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依旧单一之时,学校要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必须积极思考、研究对策,把实施深化课改和争创高考佳绩进行有机结合。

比如,为配合我校积极创建“生态自觉,体技见长”校园而展开的《提高普通高中课外体育活动课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普通高中开设生活技术技能课程的行动研究》、《普职融通生活技术技能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读书活动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的行动研究》等课题研究。以上课题都已在温州市2013年度教学研究课题中立项。其中《普通高中开设生活技术技能课程的行动研究》申报立项2013年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同时得到瑞安市科技局3万元的资助。

3.增设四大“课程工作室”,指导和研发特色课程

为落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积极创建省示范特色高中,打造生态自觉、体技见长的校园,学校成立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体艺工作室、学生社团工作室。各工作室要不断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协助教务处教研室开发、开设、参与精品选修课程的评选和选修课程教学管理;组织承办学校每年技能节、艺术节等活动,展示成果;组织学生选拔,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比赛。

在四大课程工作室的协助下,目前学校建有符合本校学生发展需要且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综合实践类(生态文明类课程)、知识拓展类(生态教学方式实践)、职业技能类(生活技能课程)、兴趣特长类(体艺类课程)等各类选修课程已有40多门,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选择学习的需要。

(1)体艺工作室与学生社团工作室开发的特色课程

依托体艺工作室与学生社团工作室,我们积极打造以下课程:《跆拳道》、《健美操》、《跆拳道操》、《教你几招乒乓球技巧》、《篮球》、《中国象棋(入门)》、《广场舞》、《艺术插花》、《音乐剧社》、《架子鼓入门》、《马屿民间艺术欣赏与制作》。目前已获温州市精品课程奖的《跆拳道》课程又获得浙江省精品课程。

(2)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开发的特色课程

依托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我们积极打造以下课程:《SolidWorks三维造型与CAD机械制图》、《二维动画制作》、《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汽车美容喷漆》、《电子商务》、《日常生活理财》、《证券投资入门》、《家政与生活技术》、《编织毛衣》、《家装电工速成》、《烹饪入门》。

三、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特色课程开设质量,持续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

1.全员导师制

2012学年浙江省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后,学校实施学生选课走班的新思路新做法,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还要增强,而且因为在个别单位学习时间里学生需要重新组班而导致班级管理变得力不从心。为配合深化新课程改革,经学校多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制定《瑞安市第六中学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开始全面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选课走班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做到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每个学生一位导师,每位导师指导5~8名学生。导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选好选修课,最后做好受导学生的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综合实践活动类、知识拓展类的学分认定工作。

2.顶层设计,认真规划建构“学校课程体系”,突显特色课程

课程开发与教学创新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开齐开足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之外,增加了较多数量的校本选修课程,并进行了顶层设计。

深化课程改革应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然而,目前,课改很难满足家长现实的、眼前的需求。高考依旧是千家万户的大事,也是社会对学校的主要评价指标。在与深化课程改革配套的高考方案未出台之时,在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依旧单一之时,学校要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必须积极思考、研究对策,把实施深化课改和争创高考佳绩进行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特色技能生态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盱眙生态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