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

2014-02-14崔立红王晓辉闫志辉弓三东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脂膳食饮食

贺 星,崔立红,王晓辉,闫志辉,李 超,弓三东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及大便性状、排便频率的改变。IBS在发达国家发病率为10% ~20%[1],亚洲国家成人发病率为 5% ~10%[2]。该病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显示,该病可能与饮食、精神、肠敏感性增强、胃肠动力障碍及肠道菌群失调等诸多因素有关。由于该疾病病程长、症状反复,且目前尚无控制其自然病程的药物[3]。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饮食因素对IBS患者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并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2010年1月—2013年1月以腹部症状就诊的5000例患者和健康体检中心的1620例体检者的资料;年龄均≥17岁,意识清楚,能独立、清晰地回答问题。向所有被调查者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其理解和同意。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依据罗马Ⅲ IBS诊断标准[4],近3个月内每月至少有3 d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有以下两种以上表现: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改变。排除标准:①有器质性胃肠疾病;②近期体重明显减轻;③伴有其他脏器较为严重疾病。

1.3 方法

1.3.1 饮食因素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依据罗马ⅢIBS诊断标准[4]并结合IBS相关饮食因素自行设计,饮食因素内容包括进食辛辣食物、乳制品、生冷食物、粗粮或高纤维食物、高脂食物频率及进餐时间、每日饮水量。

1.3.2 问卷质量控制:现场由问卷调查人员讲解问卷要求及答疑,按人数发放,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后回收。专人检查问卷填写情况,剔除空白、残缺、无法辨识等不合格问卷,统一编号,一人记录,一人复核,装订收录。

1.3.3 数据录入及质量控制:数据录入前对所有变量的合理取值及逻辑调项进行有效控制,采用双人、双录入、双校对形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纠错。

1.3.4 分组:回收就诊者合格问卷4762份,其中共有IBS患者3242例,设为观察组,男1258例,女1984例;年龄17~71岁,平均43.1岁。将调查问卷合格的15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男771例,女749例;年龄18~65岁,平均45.3岁。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进食辛辣食物频率 两组在进食辛辣食物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475,P=0.000),见表 1。

表1 两组进食辛辣食物频率调查结果

2.2 进食乳制品频率 两组在进食乳制品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751,P=0.000),见表2。

表2 两组进食乳制品频率调查结果

2.3 进食生冷食物频率 两组在进食生冷食物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32,P=0.000),见表3。

表3 两组进食生冷食物频率调查结果

2.4 进食粗粮或高纤维食物频率 两组在进食粗粮或高纤维食物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139,P=0.000),见表4。

表4 两组进食粗粮或高纤维食物频率调查结果

2.5 进食高脂食物频率 两组在进食高脂食物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373,P=0.000),见表5。

表5 两组进食高脂食物频率调查结果

2.6 进餐时间 两组在进餐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95,P=0.000),见表6。

表6 两组进餐时间调查结果

2.7 每日饮水量 两组在每日饮水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83,P=0.000),见表7。

2.8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高频率进食乳制品、生冷食品、高脂食物及每日饮水量过大均为IBS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P<0.01),而进餐时间长、进食粗粮或高纤维食物频率高为IBS患病的保护因素(P <0.01),见表8。

表7 两组每日饮水量调查结果

表8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饮食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IBS是一种病理生理机制不明确、依靠症状学诊断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目前研究发现,饮食因素与IBS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一方面饮食可以诱发或加重IBS患者的症状,另一方面反复的腹部不适又会影响IBS患者的进食,形成恶性循环[5]。美国关于IBS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4%的IBS患者存在引发症状的食物诱因[6];瑞典学者研究报道,50%的IBS患者腹痛发生于进食后的90 min内[5]。随着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本研究通过大量的病例调查发现,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IBS症状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国内IBS发病率逐渐升高的原因[7]。

在饮食因素引发IBS症状的机制研究中,食物不耐受成为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理论。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指机体对食物的非免疫性、非毒性物质产生的不良反应,从而导致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这些不适常会给患者带来困扰,以致部分患者为避免不适症状而调整饮食。关于辣味食品对IBS患者影响的报道较多,国外研究报道,进食辣味食品与IBS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对于女性[8];国内王维达等[9]研究显示,辛辣饮食可能是导致IBS患者出现不适症状的诱因。2010年亚洲关于IBS的共识意见指出,IBS患者有必要避免辛辣饮食[10]。本研究发现,两组在进食辛辣食物频率方面存在差异,但并未提示高频率进食辛辣食物与IBS发病存在直接关系,考虑原因可能为对于辛辣食物并未严格定义,对于性别差异也未分别统计,而且不同地域患者对于辛辣食物的耐受程度也存在差异,故对于辛辣食物与IBS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在西方国家,乳制品是IBS常见的饮食诱因,因其代谢产物乳糖可以导致机体吸收不良。有报道显示,乳糖吸收不良在IBS患者中的发生率为4% ~78%,在亚洲人群中发生率可能更高[11]。人体进食乳制品后,吸收不良的乳糖可能通过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及与肥大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的改变[12],从而产生IBS样症状。本研究发现,进食乳制品频率高为IBS的危险因素,因此IBS患者应降低进食乳制品的频率,从而减轻相关症状。

在IBS的发病过程中,5-羟色胺(5-HT)起重要作用。5-HT是肥大细胞崩解时产生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迷走传入神经通路,使内脏产生高敏感性[13];也可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相应受体,影响其细胞的离子转运[14],从而产生IBS样症状。同时,5-HT也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和肠神经系统(ENS)相互作用的重要信使物质,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的运动及分泌。研究发现,冷食可以通过5-HT的作用产生IBS样症状[9]。同样,生食大多温度较低,同样可以通过5-HT产生IBS样症状;另外生食未经高温消毒,可能含有致病菌,进食后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从而产生腹部不适症状。本研究发现,高频率进食生冷食物为IBS的危险因素。

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是可食用且不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营养素[15],包括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源于欧车前、燕麦、种子和坚果)及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源于麦麸、玉米)。其对于机体的作用主要在于刺激胃肠道蠕动、加快结肠传输及增加粪便容积,从而减少肠道对水分的吸收,对于缓解便秘型IBS症状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膳食纤维还可增加结肠有益菌群的数量,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长期以来增加膳食纤维一直是IBS患者饮食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学术界对膳食纤维对IBS的治疗作用尚存争议。多数研究认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对缓解IBS症状有一定作用,而不溶性膳食纤维无益[16]。本研究发现,高频率进食粗粮或高纤维食物为IBS的保护因素,考虑本研究并未对IBS进行具体分型,且并未对膳食纤维细分为可溶性及不可溶性,故仅对便秘型IBS患者建议适当摄入可溶性膳食纤维,而对于其他分型者应摄入何种膳食纤维及其程度尚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还发现,高频率进食高脂食物、进餐时间及每日饮水量与IBS症状密切相关。高脂饮食会刺激胆囊收缩素(CCK)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分泌,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及肠液分泌增加[9]。而进餐时间过短及每日大量饮水可影响胃、十二指肠内容积的改变,引起反射性结肠蠕动的改变,从而产生便秘或腹泻症状。进餐时间长有利于食物的充分咀嚼和消化,同时避免了因快速进食而吞咽大量气体。上述作用在IBS患者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故进餐时间过短及每日大量饮水会影响IBS患者的胃肠道蠕动,而高频率进食高脂食物会影响肠道分泌功能,从而产生或加重IBS症状。

综上所述,饮食因素在IBS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高频率进食乳制品、生冷食品、高脂食物及每日饮水量过大均为IBS患病的危险因素,而进食时间长、高频率进食粗粮或高纤维食物为IBS的保护因素。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控制IBS的症状和发病具有一定的意义。

[1] Camilleri M.Peripheral mechanism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N Engl J Med,2012,367(17):1626-1635.

[2] Choi M G,Jung H K.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Asia[J].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1,17(3):245-251.

[3] Ford A C,Talley N J.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BMJ,2012,345:e5836.

[4] Drossman D A,Dumitrascu D L.RomeⅢ:New standard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2006,15(3):237-241.

[5] 王维达,方秀才,柯美云.饮食在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发作和治疗中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17):1531-1536.

[6] Hungin A P,Chang L,Locke GR,et al.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the United States:prevalence,symptom patterns and impact[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5,21(11):1365-1375.

[7] 沈峰,李定国,周惠清,等.上海市松江社区居民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10):663-668.

[8] Esmaillzadeh A,Keshteli A H,Hajishafiee M,et al.Consumption of spicy foods and the prevalenc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3,19(38):6465-6471.

[9] 王维达,方秀才,朱丽明,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关系的调查[J].胃肠病学,2012,17(2):110-114.

[10] Gwee K A,Bak Y T,Ghoshal U C,et al.Asian consensus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25(7):1189-1205.

[11] Farup P G,Monsbakken K W,Vandvik P O.Lactose malabsorption in a population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revalence and symptoms.A case-control study[J].Scand J Gastroenterol,2004,39(7):645-649.

[12]俞骁珺,钟捷.食物不耐受和肠易激综合征[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4):192-194.

[13]颜秀娟.肠黏膜肥大细胞参与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机制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1,16(7):435-437.

[14]刘新光.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感染[J].胃肠病学,2003,8(4):附 8-附 9.

[1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年全新修订版)[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21.

[16]孟捷,韩海啸,杨晋翔,等.膳食纤维与肠易激综合征[J].胃肠病学,2013,18(6):378-380.

猜你喜欢

高脂膳食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高脂血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对策
秋天膳食九字诀
何为清淡饮食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健康饮食
运动降低MG53表达及其在缓解高脂膳食大鼠IR中的作用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生精功能障碍
味精与高脂日粮对生长猪胴体性状与组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