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一般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4-02-14闫志辉崔立红王晓辉弓三东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患病率发病率

闫志辉,崔立红,王晓辉,李 超,贺 星,弓三东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无明确器质性病变,人群患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均有很大影响[1-2],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对IBS患病率的调查研究多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显示各国人群患病率差异较大,西方国家为9% ~22%,亚洲国家为4% ~10%,非洲国家为10%左右,大洋洲国家为11% ~17%[3-6]。本研究重点探讨IBS患者的一般流行病学特征,并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以腹部症状就诊的5000例患者和健康体检中心的1602例体检者。年龄≥17岁,意识清楚,能独立、清晰地回答问题。向所有被调查者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其理解和同意。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依据罗马ⅢIBS诊断标准[7],近3个月内至少每个月有3 d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有以下两种以上表现: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改变。排除标准:①有器质性胃肠疾病;②近期体重明显减轻;③伴有其他脏器较为严重疾病。

1.3 方法

1.3.1 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根据罗马Ⅲ标准[7]并结合IBS一般流行病学因素自行设计。一般流行病学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等。

1.3.2 问卷质量控制:问卷由调查人员现场讲解,按人数发放,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后回收。安排专人检查问卷填写情况,剔除空白、残缺、无法辨识等不合格问卷,统一编号,一人记录,一人复核,装订收录。

1.3.3 数据录入及质量控制:数据录入前对所有变量的合理取值及逻辑调项进行有效控制,采用双人、双录入、双校对形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纠错。

1.3.4 分组:回收就诊者合格问卷4762份,其中共有IBS 3242例,设为IBS组;将调查问卷合格的15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与秩和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性别分布 男性及女性百分比IBS组分别为38.80%(1258/3242)、61.20%(1984/3242),对照组分别为 50.72%(771/1520)、49.28%(749/1520)。IBS女性较男性高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33,P <0.01)。

2.2 年龄分布 IBS组年龄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415,P <0.01),其中 40 ~50岁、50~60岁、≥60岁均为 IBS高发年龄段,见表1。

2.3 居住地分布 长江以南及长江以北居住者的百分比 IBS组分别为 8.95%(290/3242)、91.05%(2952/3242),对照组分别为 14.08%(214/1520)、85.92%(1306/1520)。居住地为长江以北者IBS发病率高于居住地为长江以南者(χ2=28.820,P<0.01),但由于该调查中大部分人员生活在北京,而非全国范围流行病学调查,可能存在一定偏倚。

2.4 文化程度分布 两组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27,P <0.01)。IBS 组文化程度较低人群(高中及大专、中专或初中以下)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文化程度较高人群(即本科、硕士及以上)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5 婚姻状况分布 两组婚烟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191,P <0.01)。与对照组相比,IBS组已婚率更高、未婚率则较低(P<0.01),见表3。

2.6 收入分布 两组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28,P<0.01)。IBS组月收入≥5000元的较高收入人群和<3000元的较低收入人群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3000~5000元中等收入人群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1 两组年龄分布调查结果

表2 两组文化程度分布调查结果

表3 两组婚姻状况分布调查结果

表4 两组收入分布调查结果

3 讨论

IBS是一种持续或间歇发作的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为主要特征,且缺乏明显生化指标异常[8]。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国内外研究结论亦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旨在采用经典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及对比研究,进一步明确中国IBS患者中一般流行病学因素对IBS患病率产生影响的程度。

在IBS患者性别分布方面,一项荟萃分析对56份研究报告的188 229个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相比男性,女性在IBS中的患病率比值比(OR)为1.67,高于男性[9]。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与该研究基本一致,提示在中国人群中女性IBS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原因为性激素对胃肠运动和内脏敏感性均有影响,且性别差异导致神经内分泌、自主神经系统存在差异,且社会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伴随的心理因素及社会资源获得情况的不同可能导致不同性别人群IBS 发病率存在差异[10-11]。

关于IBS的发病年龄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韩国的一项研究提示,韩国IBS患病率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而呈现递减趋势,其中与<40岁人群相比,>60岁人群的患病率OR值仅为0.51[12]。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IBS的患病率在青少年期和老年期呈现两个高峰[13]。一项荟萃分析研究证明,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低于50岁以下人群,OR值为0.75[14]。本研究结果显示,IBS 组 40 ~50 岁、50 ~60岁以及≥60岁3个年龄段患者构成比均>20%,而其中40~50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均更高达29.73%,<30岁患者构成比相对较低。考虑造成本趋势的原因主要为40~50岁中年人承受工作及家庭的双重压力,且该群体经济情况良好,对自身的健康更关注,大多选择到医院就诊,而随着年龄的升高,更多老年人腹部不适症状由器质性疾病导致;<30岁患者构成比较低,原因可能是该人群多数选择社区医院就诊,而选择来医院就诊的比率较低。

IBS患病率有地区分布差异。总体来说,发达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相对较低,其中欧洲和美洲国家的发病率为9% ~22%,在亚洲国家如泰国、印度发病率都<5%[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IBS的发病率与调查人群居住地域分布有显著的相关性,居住于长江以北的人群患病率较高,可能为地域性差异引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社会因素(教育、医疗等)不同所致,而与地形及南北分界并无直接关联,其中是否存在由此导致的遗传背景差异因素尚不能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介于调查对象均来自海军总医院体检和就诊人群,样本存在地域局限性,且大部分人群均生活在北方,因此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

有研究显示,IBS患病率与调查人群的文化程度、收入都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收入、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发病率更高[17]。而本研究则显示,处于文化程度较低及收入两极的人群IBS发病率较高。分析这些分布差异可能与中国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我国收入、文化程度与生活工作的节奏、性质以及心理状况均无显著性线性关系,其中相关性更是参差不齐,而文化程度低、收入低的阶层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更大,了解的医学知识相对较少,易存在疑病倾向以及缺乏良好医疗卫生保健条件均更可能成为掩盖其他因素导致IBS发病率增高的主导因素。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IBS发病率在已婚人群中较高,这一结果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18],可能与结婚后生活压力增大有关。

综上所述,年龄、性别、地域、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在IBS患者中的分布具有特征性差异,对高危年龄段、低文化程度、已婚、过高或过低收入人群更应给予高度关注。

[1] Wilson S,Roberts L,Roalfe A,et al.Prevalenc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community survey[J].Br J Gen Pract,2004,54(504):495-502.

[2] 陈仕武,陈宵.肠易激综合征并发抑郁、焦虑情况的调查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2):30-31.

[3] 李晓青,常敏,许东,等.中国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8):734-739.

[4] Ghoshal U C,Abraham P,Bhatt C,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profil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India:report of the Indian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Task Force[J].Indian JGastroenterol,2008,27(1):22-28.

[5] Khoshkrood Mansoori B,Pourhoseingholi M A,Safaee A,et al.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JGastrointestin Liver Dis,2009,18(4):413-418.

[6] Usai P,Manca R,Lai M A,et al.Prevalenc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Italian rural and urban areas[J].Eur J Intern Med,2010,21(4):324-326.

[7] Drossman D A,Dumitrascu D L.RomeⅢ:New standard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2006,15(3):237-241.

[8] 李超,崔立红,王晓辉,等.综合干预措施对海军某部官兵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11):84-86,90.

[9] Lovell R M,Ford A C.Effect of gender on prevalenc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the community: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 J Gastroenterol,2012,107(7):991-1000.

[10]Heitkemper M,Jarrett M.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oes gender matter?[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8,64(6):583-587.

[11]Heitkemper M,Jarrett M.Update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gender differences[J].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2008,23(3):275-283.

[12] Nam S Y,Kim B C,Ryu K H,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healthy screenee undergoing colonoscopy and laboratory tests[J].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0,16(1):47-51.

[13] Shinozaki M,Fukudo S,Hongo M,et al.High prevalenc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med ical outpatients in Japan[J].J Clin Gastroenterol,2008,42(9):1010-1016.

[14]Lovell R M,Ford A C.Global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meta-analysis[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10(7):712-721.

[15] Cremonini F,Talley N J.Irritable bowel syndrome:epidemiology,natural history,health care seeking and emerging risk factors[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05,34(2):189-204.

[16] Ghoshal U C,Abraham P,Bhatt C,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profil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India:report of the Indian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Task Force[J].Indian JGastroenterol,2008,27(1):22-28.

[17] Gwee K A,Lu CL,Ghoshal U C.Epidemiolog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Asia: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something borrowed[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24(10):1601-1607.

[18] Ebling B,Jurci D,Gmajni R,et al.Anthropological,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Coll Antropol,2011,35(2):513-521.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患病率发病率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