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白语四音格词看民族心理特征

2014-02-13李一峰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表义构词语素

李一峰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昆明 650500)

从白语四音格词看民族心理特征

李一峰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昆明 650500)

白语中有丰富的四音格词,它们在语言中不仅发挥着社会文化方面的功能,在反映民族心理特征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白语四音格词因其特殊的构词方式,构词语素在意义词化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民族情调色彩,因而在言语交际中能够体现出白族人民特有的心理特征。

白语四音格词;总体特征;民族心理

本文所指白语为大理市喜洲镇沙村白语,沙村白语可以代表大理片区白语,属白语南部方言〔1〕。笔者通过个人收集和田野调查,共整理出近700个白语四音格词,它们大致有如下特点。

一、白语四音格词总体特征

(一)语音特征

白语四音格词有ABAC、ABCD、ABAB、ABCB、AABB、AABC 6种语音形式,其中ABAC式和ABCD式为基本格式,分别占到总数的37.8%和36.8%,ABAB式次之,有98个,占总数的14.0%,其余3种为数较少。除ABCD式外,其他5种形式都存在不同的音节重叠关系,ABCD式虽没有音节重叠,但其对奇音节、对偶音节或相邻音节具有双声、叠韵、谐韵等关系。白语四音格词由于拥有4个音节、有词缀、重叠、陪衬音节丰富等特点,容易形成鲜明的节奏感和优美的韵律感,听起来回环往复,声韵和谐,富于强烈的音乐性特征〔2〕。

(二)语法特征

白语四音格词的构词方式多样,从构词法的角度可以分为单纯式、复合式、重叠式、陪衬式等类型,其中包含有近20种四音格语型〔3〕,这种结构具有极强的孳乳能力。这些四音格词根据其语法意义可划分成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数量词、拟声词、拟态词等几大类。它们都能依据自身词性来充当相应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各种句法结构成分,但由于受到自身语法结构特征和白语语法形式的制约,在不同的语法位置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条件限制。

(三)语义特征

白语四音格词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两方面,其理性意义通常由实语素体现,附加色彩则多由虚语素所赋予。从语素义到词义是一个复杂的词化过程,白语四音格词在这个词化过程中,体现了六个方面的表义特征。第一,只含有一个语素的单纯词,其4个音节都不能单独表义且不能拆分,其词义除了拟声词和拟态词外,很难找到词义理据(或是在远古时代有词义理据,但到现在已很难查证)。第二,含有若干语素的复合词,其词义是构词语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有机融合而成,单个语素或构词语素直接相加都不能取代四音格词的词义。第三,表义生动形象化。四音格词词义使得语素义在有机融合后显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具有更加细腻、充分的表达功能。第四,表义增量化。如名词性四音格词词义表现为所指事物范围的扩大化和复数化;动词性四音格词词义表现为动作的时量更长,动量更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四音格词表现为性质或程度的加深。第五,词义为引申义,即四音格词词义是构词语素通过隐喻、换喻、婉曲、借代等修辞手段而产生出的新词义〔4〕。第六,四音格词语型中的固定音节(通常为词缀)在促成词义的附加色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白语四音格词在语用中体现出来的民族心理特征

(一)思维特征

语言是人类非常重要的思维工具,白语四音格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是随着白族人民思维的发展和交际的需要逐步生成的,它不仅蕴含着白族所特有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元素积淀〔5〕,还承载着生成过程中所融入的各种附加色彩,在交际过程中能发挥句子,甚至语段所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有时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就要启动使用者特有的思维才能够达到准确传输和理解信息的目的。所以白语四音格词在白语中的运用能够充分体现出白族人民所特有的思维模式。如:

〔khæ55səu44pɛ31pi31〕拖儿带女

牵绳 披蓑衣

用手上牵绳,背上披蓑衣的形象来引指“拖儿带女”,体现的是形象思维。

〔təu35sa55mə31ɣɯ44〕找茬

逗相买骂

用故意逗惹别人,买别人的骂,来表义“找茬”,体现的是逻辑思维。

〔xuɛ33ʃu55xuɛ33ku31〕面红耳赤

火烧火烤

用火烧火烤引指“面红耳赤”,体现的是形象思维。

〔læ33ɕi35læ33phia44〕热心

掏心掏肺

用掏心掏肺来引指“热心”,体现了抽象思维。

(二)认知特征

人类的认知决定于自身的思维能力、知识背景以及生存环境等因素,而人的认知能力及知识又主要表现在语言之中,特别是词汇当中。所以由不同语素融合而成的白语四音格词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白族人民特有的认知方式及认知结果。例如:

〔ka35pi21ʨiəu31kua44〕英俊

高鼻梁

以高鼻梁引指“英俊”反映了白族人民对容貌的认知方式。

〔lɛ21ʨi21xuo35phiəu44〕好看漂亮

花红 红

以花红(一种水果)的红色引指好看漂亮,反映了白族人民对色彩的喜好。

〔ʨi35mɛ21və44xuɛ33〕关门停业

关门捂火

以关上门捂起火来表义“关门停业”。从中可以看出白族人民对火的认知,即把火看成是兴旺发达的重要象征。

(三)智慧表达特征

白语四音格词是由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而成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其词义有时为语素的寓意,有时则为语素所暗示的信息。此外,白语四音格词还善于通过多种修辞手段赋予词义丰富的附属色彩,以达到向听话人传递感情色彩以及调控听话人心理感受的目的。这些因素决定了使用者对它们的运用需要有较高智慧,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在言语交际中崇尚智慧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

第一,用组成四音格词的语素本意来引申出其他词语和句子不便表达的寓意。如:

〔xə55ȵi55ɕi55ŋv44〕不好对付,难伺候

活您祖先

按白族传统,祖先灵位要安置在堂屋中,天天以香、净水、茶、酒、花等进行祭祀,而且要磕头祭拜。所以说成“活祖先”,就意味着不在世的祖先尚需如此伺候,如果活着那就更难伺候了。

〔pə44ʃua44ʦə21uɛ42〕去世

百岁成佛

白族人民对不同身份和年龄的人去世的说法没有严格的区分,一般都说〔mu33sa44xau55〕(不在了),对于极少数德高望重的高龄老人的去世才用“百岁成佛”,是对死者年龄和生前修行的高度概括。

第二,白族人民在日常交流中喜欢通过隐喻和换喻这些引申的途径来表义。如:

〔a55mi55jəu33ʨiə35〕 胡说八道

猫 念经

〔tɯ21pau35jəu31ʨiə35〕 啰嗦

和尚 念经

〔khua³³phɛ55jəu21ʦəu21〕 拖拉

狗撕羊肠

〔tɯ21pau35ʦua44ʦv35〕 得过且过

和尚 撞钟

第三,在一些特定场合,白族民众善于将若干个四音格词的最后一个音节或最后一个音节的同音字相组合,来向对方传递相关信息,但在交流时只说出每个四音格词的前三个音节,让对方自己去猜最后一个音节,在白族地区叫〔tə44sɿ44y31〕(打谜)〔6〕。如:

〔sa44khuɛ33kæ55jɛ42〕 砌坟方式

三 块 盖(严)

〔ɕi55mi55na42pau31〕 性命难保

性命难(保)

〔ji35sɿ55vv42ʦʰɯ42〕 一事无成

一事无(成)

三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括号中的音节)组合为“严保成”,是喜洲镇解放前有名的三大地主之一的名字。

在传递数字信息时,为了不让旁人听出具体数字而故意借用四音格词通过打谜的方式进行交流。如:

〔ʦʰɛ55fv35ʦɛ21ji35〕 〔ʦɯ44ji35ʦau35ə55〕

裁缝缝衣(一) 真一着(二)

〔ka35ta21ka35sa44〕 〔uɛ44sa44ȵiəu31sɿ55〕

〔缀〕抖〔缀〕(三) 歪三 扭(四)

〔ʨy55li55uə55u31〕 〔jəu55fɯ31tɯ31fv44〕

依哩哇啦(五) 油粉豆腐(六)

〔ʧʰu42ɕiau31fv44ʨʰi44〕 〔ʦɿ35ȵɯ21pə42pia44〕

从小 夫 妻(七)真 银白(八)

括号中的数字是四音格词第四音节本身或与第四音节同音,在交流时故意不说出来而让对方去猜。

〔pha44xuɛ33ȵiəu35mau33〕爱生事的婆娘

撬火 婆娘

用撬火婆娘引指“爱生事的婆娘”,以一种说笑的方式向对方传递责怪的意思,从而避免让对方产生敌对情绪,而且会注意去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这对听话人不仅是情绪心态的调节,也是行为动作的调节。

〔ʧua33zɿ21mə33ku44〕懒惰

蹲神马脚

这个词在白族民间意指“守寺人”,而用这个词来评价别人时则表义为“懒惰、好吃懒做”。这种用法可以让对方受到责骂时不至于在众人面前失面子,从而自觉接受并改正。

(四)言语审美特征

白族是一个追求完美的民族,尤其在建筑、雕刻、服饰、音乐、文学等方面都自成一格,无处不体现着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传承宣扬各种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于是白族人民便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倾注于白语之中,特别是自己语言里慢慢凝结而成的四音格词更能体现语言的和谐、均衡、简洁之美〔7〕。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善于通过改换语音形式、镶嵌羡余成分等手法使所构成的四音格词达到白语节律的美学要求〔8〕。如以下例子(△所对音节为羡余成分,▲所对音节为改换语音形式)。

〔pi33ɕi33kha33ȵia42〕满脸流涕

鼻涕△粘

镶嵌羡余成分〔kha33〕,不仅声调与之前的两个音节相同,而且与第四个音节形成叠韵现象,整体声韵和谐。

〔mu33xæ55mu33læ33〕没天理

无天无▲

第四个音节本应是〔li31〕(理),但为了与第二个音节押韵且与其他音节声调相同就改用了与“理”同音的“礼”的白音〔læ33〕,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

〔ʦa35li55ku31tu31〕乱七八糟

杂△△△

在语素〔ʦa35〕(杂)的基础上镶嵌了〔li55ku31tu31〕3个羡余成分,不仅后两个音节形成叠韵,且声调相同,4个音节声调构成了平仄平平的优美旋律。

〔mu33uɛ33sa55xa55〕没脸见人

无脸相▲

第四个音节应该是〔kæ31〕(见),但为了与前一个音节形成叠韵,且声调相同,改用了与“见”近义的“看”的白音〔xa55〕。

第二,白族语言中的谚语、歇后语、反语等一般都为四音格形式,充分体现白族人民对称、中和、规整的审美特征。如以下例子(句中划线部分为四音格)。

汉义:花红好看味道酸,青皮梨肉味道甜。引指事物不能只看其表面,意同“人不可貌相”。

汉义:乌鸦叨肉要喂母亲吃,小羊吃奶要跪母亲前。意思是子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孝顺。

第三,白族大本曲、白族调、碑文等文学作品基本都采用“七七七五”的格律,也就是前三句都是7个字,第四句有5个字,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要押韵。而前三句的头4个字一般都为四音格词。如下例(句中划线部分为四音格)。

总而言之,语言的掌握不等于语言的运用,语言运用即话语表达不仅要符合语言本身的语义、语法组合规则,还要考虑到语境的制约因素和使用者的心理特征因素〔10〕。话语的理解更不能完全寄托于字面意义,还要根据语境正确把握言外之意,是基于心理认同的情感交流。白语四音格词因其特殊的构词方式,使构词语素的本义得以扩大,具有了更加充分的表达功能和鲜明的修辞特征,它们在表义时具有浓厚的民族情调色彩〔11〕,是以自己独特的民族心理观察事物以后的创造,在言语交际中无处不体现着白族人民特有的心理特征。

〔1〕徐琳,赵衍荪.白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116.

〔2〕赵义平.白语剑川方言与彝语凉山方言四音格词的比较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3〕姜德梧.汉语四字格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3.

〔4〕段泗英.浅谈白语的修辞手段构词法:以鹤庆白语为例〔J〕.科教导刊,2011(3):200-201.

〔5〕杨文辉.白语与白族历史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155.

〔6〕王雄康.白语四音格的隐密语〔M〕∕∕赵寅松.白族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331-344.

〔7〕吴东海.汉藏语系四音格产生的必然性〔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6):135-138。

〔8〕段伶.白语语音变化的构词方式〔J〕.大理学院学报,2002,1(1):29-32。

〔9〕徐琳,赵衍荪.白文《山花碑》释读〔J〕.民族语文,1980(3):50-57.

〔10〕赵金灿,闫正锐,张钰芳.白族语言使用现状及语言态度调查〔J〕.大理学院学报,2012,11(8):31-35.

〔11〕赵衍荪,徐琳.白汉词典〔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454.

(责任编辑 党红梅)

Ethnic Psychological Features Reflected in the Tetra-syllabic Words of Bai Language

LI Yifeng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 Culture,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There are numerous tetra-syllabic words in Bai language.The words do not only exhibit the socio-cultural features of Bai people,but also play a non-negligible role in reflecting the ethnic psychological features.The tetra-syllabic words of Bai language,with their special word formation,incorporating abundant ethnic emotional appeal into the morphemes in the process of lexicalization,could reflect the unique psychological features of Bai people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tetra-syllabic words in Bai language;general features;ethnic psychology

H252

A

1672-2345(2014)03-0045-04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3.011

2013-09-03

2013-12-10

李一峰,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猜你喜欢

表义构词语素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汉语借形表义词论析
因果复合词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网络新字构成的理据分析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也谈文字的本质及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