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两后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环境研究

2014-02-12任丽娟张肖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后生河北省补贴

任丽娟,张肖梅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800)

随着河北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技工荒”呈愈演愈烈的态势。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河北省共有技能人才407万人,高级工以上人员104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25.5%,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但远远不能满足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据预测,到2015年全省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90万人。目前,“两后生”在农村社会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所谓“两后生”,即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考取大、中专院校,又不愿再复读的学生。搞好农村“两后生”培训,对于解决企业用工问题,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河北省针对“两后生”积极开展了各种培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宣传,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给予了相应的财政补贴,培养了一批技能人才充实到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实体中等。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难点问题。诸如:培训的普及面不广,“两后生”对职业培训的政策了解太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不太高;培训单位或院校对此类培训重视不足,师资水平不高,容易流于形式;培训内容相对陈旧、重复,缺乏衔接,与该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不符,也满足不了企业的技能发展需求;培训目标比较低,单纯进行技能培训,而忽略了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培训的监督机制缺乏,从而影响了培训的整体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等。综合以上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河北省的“两后生”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和制度欠缺完备。

一、河北省“两后生”培训的政策现状

目前,河北省采取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一)培训管理。建立了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主,教育、财政、农业、科技、就业服务等部门为辅的管理机制,这些部门的培训工作不局限于“两后生”,还包括其他农村转移劳动力。比如,2009年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10年发布的《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2012年开展的“春风行动”、2013年制定的《河北省2013年度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等,均是针对各地区农村劳动力开展的培训活动,大都由中职院校承担培训任务。

(二)培训项目。实施“技能大师培养工程”“燕赵金蓝领培训计划”,着重培养1.3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并针对紧缺工种,实施重点培养,同时给予1000元的培训补贴;建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技能培训工作积极打造平台,形成高效互动。

(三)培训机制。建立了中职院校、技工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定期培训制度。通过举办各种课程培训班,提升院校管理者的教学管理能力和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深入实施校企合作,开展“百校千企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建立“突出贡献技能大师”评选表彰制度,对于一些作出突出贡献的技能大师,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鼓励。

(四)培训保障。近几年由政府层面开展“两后生”培训补贴。文件规定:劳动预备制培训(即“两后生”)以实际培训课时数核算补贴;创业培训补贴每人不超过1000元。对参加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含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补贴)标准,按相应职业(工种)鉴定收费标准的60%给予补贴。2012年9月份正式发文,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要进行实名登记。职业培训给予经费补贴,大大调动了“两后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五)培训监督。出台相关文件,完善定点培训机构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台账,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实行实名管理。针对培训效果,进行年度质量评估考核、奖惩和淘汰制度。

二、培训政策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相对独立的行政部门管理,是制约“两后生”培训工作的重要因素。目前,“两后生”培训工作主要由人力资源部门承担,同时还包括教育、财政、农业、科技等部门,但各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和分工不够清晰,缺少一套完善的体制和可操作的运行机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因参与的部门在认识上存在分歧,各职能部门多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有的热有的冷,不能形成合力,从而影响了整个培训的效果,导致效率不高。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统筹,“两后生”培训出现了盲目性、无序性等现象。

(二)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是“两后生”参加培训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所谓就业准入,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有些企业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存在着即使求职人员没有职业资格证,也招收就业的不良行为。

(三)监督制度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是影响“两后生”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对于培训工作的监督制度,更多地停留在文件上,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河北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会定期对各市、县区下达“两后生”及其他劳动力的培训任务,对于培训指标、培训质量、培训效果、培训后就业情况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总体上看来,操作性不强,比较笼统和空泛。同时,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或者机构过分注重效益,力争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更多的政府补贴和收益,培训质量存在问题,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内容,达不到上岗要求。有些培训机构为了套取财政补贴,存在提供虚假信息的现象,从而使“两后生”对政府组织的培训失去信心,严重影响培训政策的有效性。

(四)职业培训的导向性不明确,是造成“两后生”培训与社会需求不相一致的根源。由于对“两后生”职业培训现实情况研究不够深入,缺乏“两后生”职业培训的整体规划,政府在制定“两后生”培训政策过程中,政策导向不够明确。例如在培训课程体系、就业指导等方面,未能将“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结合起来,造成一方面传统工种人才供过于求,“两后生”即使受训后就业依然困难,另一方面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招工难”,难以找到合适的技能人才的局面。

三、促进“两后生”参加职业培训的政策建议

(一)统筹组织和规划,设置管理和实施培训的专门机构

“两后生”培训工作需要有独立的培训管理机构,统筹安排,合理协调各组织系统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培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可以在省、市、县各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主要负责此项工作,内容包括对定点培训院校、机构的认定和监管,组织职业技能鉴定,进行岗位信息采集和推荐就业等,除此之外,还要协调相关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此外,教育部门负责做好“两后生”的摸底调查、数据统计和宣传发动。定点培训机构及院校负责做好“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教育;财政、税务等部门要落实好“两后生”所能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为“两后生”的培训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二)强化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两后生”持证上岗工作

就业准入制度是保证员工技能素质和企业安全运转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凡是属于国家规定的需要资格证书的行业(工种),用人单位招收的员工必须持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加强督促和检查,如果有违反规定的情况,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三)制定完善的监管体系,做到阳光操作和透明管理

在人员保障上,负责此项工作的专门机构中,要具体明确2-3名专职人员,监督指导培训工作的全过程,并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通过现场抽查、家长学员座谈、电话暗访等形式,对每期培训班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建立专门的网站,将定点的培训学校及机构、培训专业、培训经费、主管人员信息等情况在网站上公布,按照培训批次公布享受补贴的人员名单及补贴款额,全面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建立培训月报制度和培训情况通报制度,以及定点培训机构基础台账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四)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用工需求,实现产出和接收的有效对接

“两后生”培训工作需要进行整体规划,选择学校实力、专业建设、师资水平、实训场地比较突出的职业院校作为“两后生”技能培训的定点机构,而且每个培训点根据自身优势主打2-3个强势专业。培训学校和机构要在深入把握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基础上,开发适应“两后生”就业特点的培训项目,制定专门的“两后生”培训目录。企业与培训机构共同开发适应“两后生”的培训教材,引导两后生参加企业紧缺的技能培训;支持用人单位通过建立培训基地或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开展“两后生”定向培训等。

[1]宋保众.让“两后生”脚下有路——亳州市以“六个一工程”推进“两后生”技能培训工作[J].中国就业,2012(1).

[2]李琦,余明.企业培训难点分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3]包新发.提高中职教育对“两后生”技能培训管理措施的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

[4]何春燕.新生代农村“两后生”城市融入问题研究[J].金田(励志),2012(9).

[5]王靖.加强就业准入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J].中国外资,2011(8).

猜你喜欢

后生河北省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二后生”的传说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沪指受压回落 轻仓待后生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