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中日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02-12王立杰胡毅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天津办学大学

王立杰,胡毅美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

目前,国内有不少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包括宏观层面、模式层面、师资层面等诸多方面。然而,具体到中日合作办学,这方面的前人研究并不多见。据笔者统计,截至2013年,中国知网上收录的有关中日合作办学的研究不足十篇,而且主要以微观层面的研究为主。论文首先考察了中日合作办学的发展历史和办学形式,然后论述了天津中日合作办学的现实情况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出只有进一步提高天津中日合作办学的规模、质量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促进天津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中日合作办学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兴起和发展,中日合作办学也初具规模。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后,中日合作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办学水平和层次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中日合作办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萌芽阶段。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开始了各个领域的交流。1979年12月时任日本首相的大平正芳访华时,签订了《中日文化交流协定》,里面涉及了中日合作培养人才的项目——中国日语教师培训班,又名“大平班”,即现在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的前身。新世纪初,在中日加强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日研中心的发展受到中日双方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可以说是中日合作办学的萌芽。

第二,发展阶段。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务院于2003年3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4年6月为贯彻实施这一条例,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根据条例和实施办法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目前所称的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指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活动。这进一步明确了合作办学的对象和形式,在制度层面进一步促进了中日合作办学的正规化发展。

第三,成熟阶段。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日合作办学项目。以天津为例,目前天津设立日语专业的知名高校有近十所。从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字来看已有三所高校开设了颇具规模的中日合作办学项目。

二、天津中日合作办学形式

如上所述,教育部批准和复核的中日合作办学项目中,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相比,天津的中日合作办学项目最多,有三项。它们分别是:天津理工大学与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合作举办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天津师范大学与日本国立三重大学合作举办日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天津科技大学与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处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除此以外,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也开展了多种途径的中日之间的教育合作和留学交流项目。中日合作办学也属于跨境教育的一种。目前,天津与日本的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融合型办学模式

该模式是指引进对方的优质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相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聘请日方优秀的教师、学者来国内授课,派遣我方相关学科的教师到对方学校进修;双语授课。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在于:满足社会对国外高水平教育需求的同时,又避免了在国外长期学习的经济负担和压力。天津市经教育部批准和复核的三个中日合作办学项目,都属于这种类型。

比如,天津科技大学与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的中日合作办学项目,就是为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视野、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设置的。该项目学制四年,达到留学日本条件者,在学期间可申请赴日留学一年,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强化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精通一至两门外语的应用能力;强化计算机理论与应用能力的教学。为使学生适应计算机宽口径领域技术,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并具有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及信息处理系统开发与应用、柔性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主修课程有:日语词汇与文法、日语口语与听力、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C语言、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库、数据结构、数字与信号处理、操作系统、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编程、网络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工具、经营管理多角研究与分析、程序设计与网页制作、应用软件开发、对日软件开发理论与实战等。其中日语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由日方教师面授,第一外语为日语,大三开始开设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

2.嫁接型办学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充分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相互在对方学校开设课程,互相承认对方学校的学分,学生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如“2+2”“3+1”“4+1”等。这种模式又可以称为双校园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广义上的中外合作办学形式,也是教育部比较推崇、鼓励的办学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中外文化交融,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可以学习日本文化,同时也能够提高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可以相对减轻留学时期的经济负担。

在这方面,天津外国语大学走在天津市各个高校中日合作办学的前列。天外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对外学术文化交流,先后与世界30个国家的80余所大学和多个教育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探索“3+1”“2+2”“4+1”等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每年派出大量中国学生到国外学习,并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进行长、短期的中文和中华文化学习。截至2012年,该校累计派出“3+1”“2+2”及短期留学项目学生1292人,留学生人数以每年15%的比例递增。其中,神户外国语大学、北海道教育大学、北陆大学、同志社大学、杏林大学、武藏野大学、札幌大学、拓殖大学、关西外国语大学、名古屋外国语大学、爱知淑德大学、富士常叶大学、山梨英和大学、名古屋学院大学、大阪外国语大学、城西国际大学、爱媛大学等日本的近20所大学,都与天外缔结了长期的赴日留学交流项目。

3.松散型办学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通过聘请外方教师来国内高校讲学,或者派遣高校教师去国外学习,从而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通过派遣本校学生去国外短期学习、实习等方法,也能实现国内教学与国际相互接轨。这是一种渐进的模式,也是目前天津市大部分高校所推行的教育国际化的尝试。这种模式往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通过不同渠道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我方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可以说,在天津市,不仅仅是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采取了这种合作办学模式,像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没有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在医学领域,也和日本的一些大学有着长期的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三、中日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主要集中于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经济、科技、教育都十分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又是中国的近邻,其经济、科技、教育高度发达,尤其是在电子、汽车制造等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1994年至今,中外合作办学在天津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1994年当时的天津财经学院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首次开办工商管理硕士合作项目,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开端。但就目前中日合作办学的现状而言,却并不尽如人意。在教育部公布的79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中日合作办学项目仅有12项,占所有合作办学项目的1.5%。其中,天津最多,为三项,这与天津和日本合作办学的久远历史相关。比如,1983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就与神户市外国语大学缔结了友好交流协定,两所学校之间长期互派教师和学生开展学习、研修活动,可以说就是上文提到的一种较为松散的合作办学模式。天津的中日合作办学事业,对于引进整合日本的先进教育资源,推动天津市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也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如上所述,由于中日合作办学缺乏广度和深度,有些项目最终迫于流产。比如创立于1994年的天津商业大学里千家茶道短期大学,也是中日合作办学的一种,可最终该项目以里千家的撤资而宣告结束。可见,在具体办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值得反思。以下将围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策略加以说明。

1.需加强对中日合作办学的审批和监管

国家监管机构的审批条件不太具体,可操作性还不是很强,在审批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审批,轻管理”的现象。合作办学的相关监管体系和相关法律,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日合作办学的监管问题,包括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管、财务运行情况的监管以及办学质量、办学过程的监管等多个方面,需要认真对待,严格管理。就现状来看,在我市存在的占大多数的以获取日本大学文凭为目的的合作项目,尚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很多学校将其视为留学或交流,不报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一旦出现问题,会引起不良的社会后果。此外,有关合作办学方面的条例规则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2.需努力提高合作办学对象与招生院校的水平

在教育部核准的天津三所中日合作办学的大学中,只有三重大学为国立大学,其他两所都是私立大学。相对而言,三重大学在日本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另外两所私立大学在日本当地的知名度就比较偏低。在“2+2”等合作项目中,日本的一些合作院校,无论从知名度还是师资力量以及专业设置等方面,都无法和国内的合作高校相匹配。这势必会挫伤学生留学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中日合作办学的长远发展。此外,从宣传角度来看,天津的不少高校都大力宣传和日本的某某高校有合作关系,但其实只是和该校的某个专业有交换生项目,所以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3)需提高文凭认证度和保证学生的就业率

近些年来,国内用人单位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录用越来越偏于理性,不再盲目接受,反而更加认真严格地去核实他们的资质。除了文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一般而言,日本国立和公立大学的毕业生往往比较抢手,因为他们是完全按照日本的教育体制完成的学业,经历了和母语是日文的当地学生一起毕业的道路,其综合素质势必会高人一筹。但是,当用人单位发现学生是通过所谓“合作办学”的项目完成的学业,或者拿到的是所谓“2+2”或是“3+1”的文凭后,反而会对这样的毕业生持有异议。所以,其认可程度是没有办法和直接留学的学生相提并论的。

大力加强中外、中日合作办学,可以促进更新天津市的高等教育理念,从关起门来搞教育转向国际型开放式教育;可以促使高等教育法制的创新,实现办学体制的全方位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功能的拓展,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成为通识人才,增强就业的竞争率,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此外,还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和走进合作办学国家的文化,成为中日两国交流的使者。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我国正在逐步扩大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教育机构进入中国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活动。同时,我国也在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和我们享有的权利,积极促进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天津市更应该乘势而上,抓住中外办学和中日办学这个大好机遇,通过合作办学,使天津市高等院校与日本的优质教育资源相结合,达到充分提高天津高校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

[1]昌晓莉.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陶林,申俊龙.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近十年来的研究综述[J].中医教育,2006(4):5-10.

[3]刘咏梅,李柯玲,万艳敏.基于中日合作办学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7-8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 [EB/OL][2013-07-12].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2013-07-12.

[5]修刚,李运博.中国日语教育概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6]马健.警惕中外合作办学广告陷阱[J].留学视窗,2005(S1):123-124.

[7]王东升.公立高校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天津办学大学
如果天津有“画”说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天津卷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