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人文教育,突出学科特点
——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4-02-12胡娟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人文素质教育

胡娟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加强人文教育,突出学科特点
——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胡娟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文章针对人文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就英语专业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行论述,并就如何回归人文素质教育进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和看法。

人文教育;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人文素质教育

一、前言

人文是人类所有实践成果、以及实践能力和实践方式的总称,也就是说人类经过实践创造的文化,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以及制度各个方面。人文教育过程就是把人类的优良成果内化为人格、修养、以及气质,并且形成人类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知识传授、外界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不断实践来完成的。经过二十几年的探讨和改革,人文教育具体可以概括为艺术教育与人文社会教育,对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内容界定基本达成共识,具体内容为文、史、哲、艺术、现代文化精品、自然科学基本知识。人文学科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形象的塑造,在社会价值导向以及人文导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加强人文教育是人文学科包括英语学科的基本要求。然而随着教育的市场化改革,要求英语教学更具应用性和实践性,英语专业本应具有的人文属性却被弱化。笔者就此分析了人文教育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探讨英语教学人文性回归的可能性。

二、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1.人文教育的目的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出有潜能、有个性、受人们欢迎的人,也与我国新时期提倡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吻合。在大学阶段素质教育的着力点是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启发学生的心智,来着重打造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主学习的过程,以保证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可以继续不断地更新知识,以及不断学习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保障学生具有继续学习和生存的能力和本领。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做的还远远不够。

2.人文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关系

人才培养是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的,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首先,缺乏人文素质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不广博,进而会影响学生对于学业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也会影响学生未来独立工作的能力。其次,缺乏人文素质教育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审美能力普遍较低。而审美能力是一个人感悟和吸收美好事物的能力,一个人审美能力或高或低可以影响和决定其品位、气质、道德和修养的培养。缺失人文素质教育会使学生的心智活动启发不利,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承受力,从而可能造成自闭、情感偏执,为此会严重影响学生沟通和交往能力培养甚至会导致学生发生人格扭曲,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教育,会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而不是和谐发展的人,因为他缺乏对美、丑、善恶道德是非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3.人文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等教育所要培育的学生不仅仅是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还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完备的知识体系。并且还要求高等院校在英语专业技能基础课程的同时,还要开展相关外交、经贸、法律和管理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展已达到培育复合型人才的目的。但是仅仅有复合型人才是不够的,有学者指出,实施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一定程度上可能削弱英语专业的人文性。

4.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紧迫性

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人们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褒贬不一,而当今社会对人文教育重要性认识已达成共识。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需要专业教育和人文通识教育的结合,大学的职能不能定位在职业培训上,也不能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急功近利。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功利现象甚为担忧,同时迫切强调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1)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转型带来人文素质教育的淡化,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外语教育发展的致命伤,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当今时代的呐喊,是英语教育进一步改革的根本点。(2)复合型外语人才不是英语和其他专业的简单组合,不能顾此失彼,缺失人文教育,高等院校就成了技能培训和职业学校。(3)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需要回归人文学科本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应该是加强人文教育,向相关的人文科学领地渗透。(4)如果我国当代大学生缺乏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将会是非常可怕和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可以表明在高等英语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在当今的英语教育成为非常紧迫首要任务。

三、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回归人文教育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1.明确培养目标

在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给予了明确规定,即在保证学生语言技能的前提下,加强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以及国际化视野和能力培养的结合。但是在各大高校中却常常忽略了广博知识这一要求,导致对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发生误解。为此,各个高等院校应正确理解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本校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制定本校的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因而可以为实现英语专业技能学习、人文通识素质培养完美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技能,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对英美文化充分了解和认识。

2.处理好人文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育应该遵循人文通识教育的基本要求,超越较强的职业化导向,不局限于短期的效益,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满足学生的当前就业需要和终身价值需要。要继续深化《大纲》为我们所确立的培育目标即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广博完备的知识体系,开展专业技能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同时,狠抓人文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改进英语教学。强调学生多去阅读英文原著和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提倡人文教育并非意味着否定复合型人才培养。我国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良好的人文素养,同时兼有应用性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经验的过程中,英语专业应该建立好自己的学科本体,学生通过选修、辅修的方式学习相关学科,根据学生兴趣开展各种活动,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阅读英文名著,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3.重构课程设置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不断地改革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和人文素质,需要开设以下三方面的课程:(1)适量的英语技能课,既要保证同中学阶段的英语基础教学完美接轨,又要加大对英语语言基础的夯实,同时还需要适当减少英语技能课时。(2)对于语言、文化知识课,主要包括文学、语言学、哲学、社会学、欧美文化等等,对于其课时比例控制在60%左右,并且都用英语授课,除了哲学课用汉语授课,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英语学习环境。(3)思想方法和思辨课,此类课程主要包括辩证方法论、逻辑、辩证法等课程,这些课时比例控制在15%左右,采用汉语授课。除此之外还应开设其他应用性课程。此类课程主要包括一些法律、经贸和财会等具有应用性的学科,增强学生的应用性能力,同时此类课程的开设主体应该不仅仅是英语学院,而其他学院也应担负起这一责任,英语专业学生通过选修、辅修参与进来。

4.改进课程教学

一是加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需要有沟通和交流的环境和平台。对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最大的不足就是应用专业语言即非母语的语言环境较少,为此,需要教师设置以“学生为主导”角色的英语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增加学生应用专业语言和所学英语知识的机会,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自身人文素质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教师需要在课前多布置“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内容,例如,多介绍和教育内容相关的文史哲思想、读书感想、报刊讨论、时事讨论和交流等,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课堂责任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

二是拓宽阅读范围、加深思想深度。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思想深度,可以采取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的方法,有关学者提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是接触大量的有趣的、同第二语言相关的语言输入材料。让学生多读优秀的英文原著作品,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感受生活和认知生活的能力。为此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外英语文学阅读,既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英文词汇量,培养英语语感,同时也可以了解国外语言文化背景,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精神风貌都有促进意义。

5.优化课程评价

传统的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通常是以英语技能训练为主的,对其评价通常是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然而,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英语专业高等教育,其课程设置都有所更新,主要是英语专业技能和人文通识知识内容有机结合,对其评价应该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且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导地位。在具体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多倡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之间的评价,并且协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档案,采用多种方式,来有效优化英语高等教育中英语专业人文类课程的评价体系。而且,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改变单纯的以英语技能的高低为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知识体系是否全面,是否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只有建立一种给予学生更多肯定的评价机制,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英语教学的人文改革。

四、结语

归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否定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而是要不断地建设好本学科的本体,同时还要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从而为学生提高英语专业技能和水平,打下深厚人文素养奠定基础,为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

[1]蒋洪新.人文教育与高校英语专业建设[J].中国外语,2010(3):10-13.

[2]金利民.注重人文内涵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176-183.

[3]谭卫国.我国外语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0(9):155-178.

[4]张旭.读、说、写三位一体的写作教学模式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7).

[5]李梦凡.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课堂互动[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6]张雅.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探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6).

编辑 朱荣华

G712

A

2095-8528(2014)03-006-03

2014-10-31

胡娟(1981-),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人文素质教育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