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四学式”自主阅读教学探究

2014-02-12薛金生

天津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基本操作会学先学

■薛金生

□本刊记者 张 嵘 ■薛金生

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到: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研究的核心是突出“先学后教”的“先学”研究,它借助“四学式”落实。自主阅读“四学式”,就是通过教师的助学、导学,达到学生自主阅读的研学、会学的教学方式。它外化为“先学后教”的“先学”研究。具体地讲,一学:助学——引发“学趣”;二学:导学——选择“学法”;三学:研学——结合“学情”;四学:会学——落实“学旨”。“四学式”内核为“学本”思想。

一学:助学——引发“学趣”

助学包括两个基本操作点。

第一个基本操作点:教师提供给学生导学助学资料,以利学生学会学习本课时应自学的内容。“助学”中“先学”可以研究激发学习兴趣的资料;研究挖掘学生每课时的学习潜能的资料;研究活动化导学的活动准备;研究达到课时目标的辅助材料等。

第二个基本操作点:让学生理解识记课时目标系。课时目标系,就是将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放到语文学习的整个系统中去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教研备课重点放在备“教学内容”,着力点在教材解读及处理,提倡多元解读教材或一元解读层层深入。所以,在备课时要拟定课时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要体现重构意识、评价意识、角度意识,要关注学习的主体,侧重训练,强调先学后教,体现教与学的分层,要条块式、具体化、简便化、易操作、见实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助学的重点是引发“学趣”。所谓“学趣”,是从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语文的无穷魅力和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的视角出发,让学生从根本上热爱语文、热爱语文学习,进而热爱生活。要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现象,善于享受生活。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真谛,“观其表皮,无甚可言;究其内涵,浩渺无边”。要让学生在“苦学”中体验到“乐学”,经历了这个过程,自然就生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二学:导学——选择“学法”

导学包括两个基本操作点。

第一个基本操作点:教师提供学法,即教给学生学习每个知识点的方法。“导学”中“先学”的研究,可以研究背景介绍法;研究人物分析法;研究结构把握法;研究语言赏析法;研究主题剖析法;研究圈划批注法等。

第二个基本操作点:教师提供学路,即教给学生学习的路径。“导学”中“先学”的研究可以研究解题的格式或步骤;研究学生作业展示;研究学生经过自学后的困惑或不解;研究预习成果的展示等。

导学的重点是选择“学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语)在“学法”选择上,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同学的和教师指导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反思他们都是怎样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有怎样的程序、步骤、方法,这里关键是“角度”问题,要适时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在学法的引导下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从中发现学习的规律,感悟学习的真谛。如,一般托物言志的散文可以运用立体赏析的方法,从内容方面赏析的角度:(1)全文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2)每一段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3)文章内容与主旨的联系。从语言方面赏析的角度:(1)不理解的字、词、句。(2)有深层含义(触及主旨)的字、词、句。(3)精彩、新颖、有表现力的字、词、句。从写法方面赏析的角度:(1)运用修辞及作用。(2)前文和后文的联系。(3)把写的物当作人看待。

三学:研学——结合“学情”

研学的基本操作点有两个。

第一个基本操作点:指导学生记笔记。督促学生记笔记:第一步,教师告诉学生何时记、记什么。第二步,教师掌握学生记的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加以调整。第三步,让学生展示记的内容。这三步都有个前提,关键是检查落实要跟得上。

第二个基本操作点: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研学”中“先学”的研究,可以研究学习热情高的学生的表现;研究各个导学环节的连接;研究各知识点的联系;研究每节课的导学要素;研究学生为学好本课搜集到的资料;研究让学生当教师的小助手;研究生生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研究全体学生的静学;研究学生书面展示某些问题的答案;研究学生语言表述某些问题等。

研学的重点是结合“学情”。“学情”,是指学生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这里重点谈谈有关学情的非智力因素问题,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态度、意志、毅力、自信、耐心、耐力、细心等心理品质。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为,中考从某种意义上讲,考的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如,学生对自己会的题容易答错,这是细心上出了问题。再如,学生思考问题最易在思维上浅尝辄止,往往距离成功只差一步,这就是耐心上出了问题。为此,语文课上搞好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系列训练项目,以达到在教学中每节课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四学:会学——落实“学旨”

会学有两个基本操作点。

第一个基本操作点:做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会学”中“先学”的研究,可以研究以读代读;研究以读促写;研究从课文的阅读延展到现实生活;研究从课文的具体情境延展到学生的个人体验;研究知识点的迁移;研究知识点的总结等。

第二个基本操作点:深度关注学习效果。“会学”中“先学”的研究,可以研究做完题后的检查,是匆匆检查,是重点检查,还是全面细致的检查;研究学习知识点的兴奋点、兴趣点或关键点;研究做题出错的原因,如,基础知识欠缺、综合能力差、阅读能力差、粗心马虎、记忆失误等。

“会学”中“先学”的研究,可以研究解题时间。与教师要求完成答题的时间还剩零分钟,与教师要求的时间还剩3分钟,与教师要求的时间还剩5分钟……

会学的重点是要落实“学旨”。“学旨”是指学生学习的基本宗旨,即学生的学习应该重点收获什么,达成什么目标。“学旨”要落实到学习目标的达成:1.课时目标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2.目标要简洁明了。3.避免多媒体背景下满屏甚至多屏的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令人觉得头昏目眩,学生的感觉也是云里雾中。4.可将目标要求转化为“问题”,而且是体现整个课堂学习方向的关键性问题,达到提纲挈领、引人深思的作用。5.目标呈现的方式不能只是陈述句、祈使句,那样,往往难以达到提请注意、引领学习的目的。6.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融入知识目标的落实中。7.注意学习目标的叙述方式:(1)行为动词的主体——学生(不是教师、教材);(2)行为词表述——指向明确的结果(不能模糊);(3)行为词程度——有具体层次,可测可评。

初中语文“四学式”自主阅读教学探究和实践的运用、细化,要求教师要花大气力研究具体学情和教学内容。“四学式”自主阅读教学追求的是大道至简,同时,要将学习方式细化,落实的是“学本”思想,但最根本的原则是“活化”原则,即关键是灵活运用。

专家评介:

1.文从生。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和归宿,文章来源于工作实践,对薛金生老师而言,工作即生活,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四学式”主张,就是其语文教学经年的积累所成,从教学生活这篇大文章中采撷只言片语作专题表达,也不掩其强韧的生命力。

2.人从文。都说文如其人,我倒觉得薛金生老师更像人如其文,真实、朴素。语文作为母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常设语文课。成功的理论、经验自是“齐天般高、与地般厚”,然而,现今对语文教学的诟病也是不绝于耳,这样的反差被薛金生老师作为一生的课题珍视着,研究着,才有了“四学式”的教学主张。

3.功从人。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只要积极向善,一点阳光就会给学生灿烂心灵。所以,希望薛金生老师把脉语文教学的规律,继续做好遵循规律这篇文章,功效惠及更多的师生。(天津市静海县实验中学校长王建龙)

薛金生:教师的成功是教学管理者最大的幸福

□本刊记者 张 嵘 ■薛金生

□请介绍您的教学工作特点。

■纵观我工作十七年的教学研究历程,最突出的做法当数“语文学路研究”了。所谓“学路”,就是学习文本、解读文本、剖析文本的路径。千文千面,规律一条,学路多条。不分课内,不分课外。把握解读文本之路径,重在理解,体现交流,着眼内容。

“二分法”是事物分类的最基本的方法。“学路”的实践模式是一分为二结合式,凸显学语文之美妙,即研究“一分为二之美”和“结合之妙”。拿到任何一篇文章,不分课内、课外,都进行一分为二结合式解读,以保障学路的清晰畅通。我实践的学路分为两步。

第一步:看整体,发现核心问题,明晰起承转合。发现核心问题,就文章内容提出核心问题。明晰起承转合,即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第二步:看局部,解决相关问题,学会思前想后。解决相关问题,就是围绕核心问题,从结构、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赏析理解文章,要做到“言必有据”,即发表意见一定要有根据。学会思前想后,就是“手不离书”,一切问题都要在文本中找根据。上下联系,思前想后。

猜你喜欢

基本操作会学先学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致广大 尽精微——实验基本操作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点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探究
化学常用仪器与基本操作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