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困境及其出路

2014-02-11时胜利崔华华

探索 2014年6期
关键词:实效性目标政治

时胜利,崔华华

(1.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2.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

追求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中国共产党视为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当前,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中央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物质投入和政策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机。但是,社会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作用效果认识不一:有的人无限夸大和渲染其功能和作用,认为其“万能”,应进一步加强;也有的人完全否定其功能和作用,认为其“无用”,应予以取消。之所以出现这种完全相反的评价,究其根本在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缺乏客观的评价。所以,从理论上讲,很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对其实施效果的评价合理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即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进行评价,即评价的可行性问题。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实践的发展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为科学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契机。

作为调节个人与社会之间思想关系的一种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活动的基本规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思想观念作为一种精神因素是不能被直接测量的,但人的思想观念作为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必然通过其外部言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改变人的思维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因而,通过比较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前后的思想变化或者行为的具体表现可以判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效果。另外,近年来相关学科的发展尤其是教育学科和数学学科的发展也为科学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教育测量学认为:“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1](63)当然,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像其他的可量化的物质那样,用精确的数字准确表示其效果的大小,但是,我们可以借鉴教育测量学的成果,为定量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供了条件。同时,数学学科尤其是模糊数学的发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提供条件,通过模糊数学可以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不仅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缺乏科学性,只能模糊地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或者“无效”,无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环节进行客观的分析,也无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精准的测量,所以,通过实效性评价有助于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过程,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反馈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也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困境

在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可行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评价标准模糊、评价对象抽象、评价方法单一。

首先,评价标准模糊。所谓标准就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对事物进行评判的具体尺度。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标准,导致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未能建立起来。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学者们也在努力构建可供操作的评价标准,如乔永忠构建了“实践标准、政治标准、思想标准、实事求是标准”[2],张绍霞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标准、情感标准、意志标准、信仰标准、行为标准”[3],吴林龙、王立仁构建了“知识理解、观念认同和行为外化”[4]三个指标,但现有的评价指标在实践中很难操作。其次,评价对象抽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5]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人的思维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即对作用于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考量,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思想与心理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束后的思想状态、政治意识等所达到的程度尽管可以通过行为要素表达出来,但仍不容易用具体的数字来测量,特别是不能简单地通过几张试卷、作业和实验考核就得出最终定论。”[6]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时不能像评价其他事物时进行精准的定量的分析。最后,评价方法单一。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更多地采取价值判断的方式,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判定为“好”或“坏”,“有效”或“无效”。此种评价方法就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而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就现实而言,国家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仅从定性的角度评价“好”或“坏”,显然不能准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产出,因而,应该借用相关学科的知识,适当地进行定量的分析。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出路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出路在于确定正确的标准,在于确定合理的目标,在于使用正确的方法。

(一) 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

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实效性评价,首先要确定标准,本文认为对政治认同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繁荣状况和社会稳定状况四个指标进行分析可以比较客观地判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1.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现存政治系统、政治运作的同向性(或一致性、肯定性)的情感、态度和相应的政治行为。”[7]依据政治认同的状态可以将政治认同分为主动型认同、盲从型认同、政治冷漠和伪认同四种类型。主动型认同指民众认同现存政治系统的价值观念、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并以实际行动支持现存政治系统的运作;盲从型认同指民众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观念,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统治阶级灌输的价值观念;政治冷漠指民众对政治系统的活动采取沉默或者回避的态度;伪认同是指民众因某些特定的原因,不愿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其外显的政治行为并非其真正的心理想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形式,一方面通过灌输、宣传等途径将主流价值观传播于社会成员;另一方面社会成员也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选择接受或排斥相关的政治信息,形成一定的政治倾向,最终外显为一定的政治行为。因而,从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表现可以客观地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如果社会成员主动认同执政党的政治主张,能够将执政党的理论主张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效果;反之,如果民众政治冷漠,“双面人”或者政治笑话泛滥,我们也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效的或者说效果有限。

2.经济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属于上层建筑,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因而,我们在评价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时,经济发展情况或者说生产力标准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诺斯在研究中也认为,意识形态的主要社会经济功能就是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节约交易费用,促进经济发展。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一文中也指出:“政治教育的成果只能用经济状况的改善来衡量……应该使我们的宣传、我们实行的领导、我们的小册子真正为人民所接受,并且使这些工作的成果体现在国民经济的改善上。”[8](201)勃列日涅夫也曾经说过:“关于思想工作的水平问题,应当首先看生产任务完成得如何,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劳动纪律的状况怎样,同一切无组织和散漫现象作斗争的坚决程度怎样。”[9](274)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或经济的发展水平加以衡量。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首要要素,人的因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物的因素只有被人所掌握并且和人的劳动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状态,鼓舞和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可以化解社会成员与政府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减少不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损耗,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经济建设发展的协调器。在社会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条件。因此,经济的发展也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指标。

3.文化繁荣。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认识问题,是世界观问题,它属于人类精神活动的范畴。而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所以,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借文化的发展来凸显。在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工作除了与特定的经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外,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内在的本质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整体文化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开拓创造能力,往往正映射了思想政治工作健康、良好的状况与实效。”[10](231)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也有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文化的选择、传播、整合和创新方面。文化的选择指的是对某种文化或某一部分文化的吸收和舍弃。文化的整合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文化的整体意义,对选择过的文化进行整理、耦合,使之形成一个整体。文化的传播指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进行普及、大众化。文化的创新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改变文化的内容和结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通过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社会稳定。社会管理有“硬”管理和“软”管理两种类型。“硬”管理依赖于组织的权威,依靠权力、制度来管理社会;“软”管理主要依靠情感的感召、思想的整合和共同目标的导向来管理社会。在社会管理中,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不会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不会产生有组织有秩序的社会管理。在现实生活中,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很多,但是,追根溯源都与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有关,所以,在社会管理中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通过有效的说服、疏导、调节将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通过凝聚人们思想和道德上的共识来维系社会的稳定;也可以通过对美好目标的倡导来引导人们追求远大的目标,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在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时,可以通过社会稳定的状况来客观地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 评价目标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一致

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保证评价的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保持一致。彼得·德鲁克(PeterDmcker)在《管理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即Speeifie(明确性)、Measurable(衡量性)、Attainable(可实现性)、Relevant(相关性)和Time-based(时限性),SMART原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目标的确定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一,目标必须明确。所谓明确,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评价标准,使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对计划要做的事情及其完成程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二,目标必须可以衡量。在制定评价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防止在目标设置中出现概念模糊或者无法衡量的描述。第三,目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评价目标的设置要与评价对象进行沟通,还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条件和状态,使目标具有可达性。第四,实现目标必须与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契合人的发展,必须与人的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相关,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实现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第五,目标的完成必须有时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是没有办法进行考核和评价的,或者会带来评价的不公正。因此,在目标设置的过程中,要根据评价任务的不同权重、事情的轻重缓急,来拟定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完成进度,及时掌握进展变化情况。

(三) 评价方法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科学评价,必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主要通过对考核对象整体以及性质的分析综合,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价值,它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对事物做出方向性、倾向性的价值判断。当前定性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主要通过对教育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前后的行为进行比较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系统分析法主要依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和评价。定量评价主要是通过对评价对象表现出来的一些量的关系进行整理和分析,从数量上相对精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局部或整体面貌,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价值。目前,模拟情景评估法和模糊综合评估法在定量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模拟情景评估法主要运用数理统计工具,通过案例、小组讨论和口试等环节测试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数学相关理论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进行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都各有其优点和弊端,定性评价的弊端在于评价具有模糊性,只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们的思想做出原则的、大致的趋向性的判断。定量评价的弊端在于过度精准化、数字化的分析可能无法客观描述人的思想觉悟和人的思想状态的变化。所以,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方法进行选择时要发挥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点,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62.

[2]乔永忠.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设置[J].管理评论,2007(6):3.

[3]张红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4]吴林龙,王立仁.论德育实效测评的困境与出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

[5]邓欣欣.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前提的范式转换[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6]宇文利.论思想政治教育效度的测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7]方旭光.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2006(1):9.

[8]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9][苏]Ж·T·托先科.共产主义教育概论[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10]唐志龙,罗剑明.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论[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实效性目标政治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