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2014-02-11戴安良

探索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国化改革开放成果

戴安良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政部,江苏南京 21002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1]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催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必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提供科学的思想理论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1]这些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从理论上看,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成功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改革和建设实践。这些最新理论成果,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形成的一系列重大战略策略思想。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和行的统一过程”[2]。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的客观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表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科学地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和建设发展道路。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指导,社会的深刻变革呼唤科学理论的强力支撑。面对纷繁复杂、价值多元的世界大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征程中,改革不会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将会面临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特别是改革越向纵深发展,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各种问题会越多,各种因利益碰撞而引发的矛盾就会日益激烈、尖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3]这些矛盾和问题表现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3]这种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必然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增加一定的难度,今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的手段,破解发展难题,化解存在着的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1]。为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打好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1]这就说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4]。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我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理论来源,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使之具有中国特色,从而正确回答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在这一“结合”过程中,不断产生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又不断地指导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36年的实践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催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系列最新理论成果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它们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也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抵御错误思想干扰的强大思想武器。其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我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扎根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沃土,又指引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科学指导思想,因此,要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能排除各种干扰,达到《决定》提出的“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把我国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就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指导,是全面深化改革获得成功的思想理论动力和保证。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崭新的平台和实践动力

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唯一源泉,也是其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建立起与资本主义相对立而又并存的社会主义制度,这都是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本国实际的逻辑结果和现实成果。它使历代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尤其要坚持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同时,马克思主义要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在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取丰富和发展的养料。二者缺一不可。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它并没有停留在最初的理论状态中,今天我们所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比起160多年前有了丰富得多的理论内容,当然其基本原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即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以贯之的。所以,马克思主义160多年的历史表现为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形态一脉相承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划时代的成果都不是学者们进行纯粹的理论研究取得的,也不是某一个政治家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创造出来的,而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所创造的。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主旨在于关注时代、关注实践、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并保持对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及其趋向的热忱与敏感,时刻倾听实践的呼声和人民的诉求,“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5](19)。正是以实践为中介,马克思才开辟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道路。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和发展着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武器,使自己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升华。

各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国化,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发展的理论成果。它们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土壤。没有这些实践的发展,就没有这些理论的产生。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6](9)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和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的具体表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巩固和完善,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阶段上,必须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会脱离实际和时代自然而然地发展,必须具备推动其发展的“动力”。从当代中国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的“动力”,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必将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带来深刻变革和广泛影响。同时,也必然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起到推动作用。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而且还产生出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推动,今天,要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只有深深植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这一沃土之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才能推向新的阶段。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维系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它关涉到一个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呈正相关[7]。可以预见,这场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都将是前所未有的。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会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也必然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新的阶段,因此,我们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和契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着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系统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系统理论,充实、完善和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宝库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在经历了三十六年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1]。这一新的伟大革命要取得重大胜利,不可能照抄照搬以往的现成经验,而是一个不断探索、开拓进取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更是一个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攻坚克难,破解各种发展难题的过程。在这样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中,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经验、新的共识和理论观点,这些新经验、新观点既是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经验的结晶,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对于这些成果,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进行科学总结,使之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充实、完善和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宝库。运用这些理论成果继续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

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其发展具有不可抗拒的规律性,36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我们党不断地认识改革规律、探索改革规律,遵循并积极运用改革规律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遵循并积极运用改革规律推动改革开放,是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对运用规律的重要性作了深刻论述,他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不断坚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和认识,正是通过对这“三大规律”的探索,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制定出一系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策略和措施,在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局势下,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挑战,成功化解了各种风险和矛盾,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经受住了市场经济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执政的考验,提高了我们党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是对上述“三大规律”探索的重要内容和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一特定环境下对“三大规律”探索的具体化,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的特殊规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弄清“三大规律”与全面深化改革规律的关系,在实践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这些规律指导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实践,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充分认识广大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改革的积极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的科学性、正确性,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正是牢牢把握这一观点,发动群众参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习近平告诫全党:“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强调:“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因为人民群众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全面深化改革要获得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保障,其中,除了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和策略措施得力,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等措施外,最根本的是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群众自己的事业,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相应地,人民群众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在书斋里能够实现的,而必须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主体和基本力量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只能是人民群众,因此,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4.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9](537)创新更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及在这些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都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和创新的结果。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过程。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指导下,不断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即是说,在坚持“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的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0]。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我党长期积累起来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有效途径,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挥,避免对这些经验和措施作僵化的教条主义的理解和运用,赋予这些经验以新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促进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我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8(1).

[2]戴安良:论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自觉自信自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11).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4]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N].人民日报,2012-02-21(1).

[5]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吴毅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巩固我党执政基础的要务[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8]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1).

[9]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1).

猜你喜欢

中国化改革开放成果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