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专业古文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4-02-11马媛媛

天中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古文字甲骨文文字

马媛媛



书法专业古文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马媛媛

(商丘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因教学目的与教学对象不同,语言学、文学、历史学专业的古文字课程教学体系不适应书法专业的教学需求,目前书法专业的古文字课程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总结古文字书法特色,甄选古文字书法艺术精品,确定教学内容纲目,编订教材,均是现阶段古文字课程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书法专业的古文字课程,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要强化古文字的书法特色,要以各阶段书法特征为纲目建构古文字书法教学体系,同时还要结合古文字艺术精品强化书法实践练习。

书法;古文字课程;教学

书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培养书法艺术创作型人才,必须重视艺术素养理论及书法技巧练习。目前,愈来愈多的高校陆续开设了书法专科或本科专业,但整体而言,本科书法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古文字课程是书法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教学目的与教学对象不同,语言学、文学、历史学专业的古文字课程教学体系并不适应书法专业的教学需求。因此,探讨书法专业古文字课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教材建设

古文字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一门独立且成熟的学科,相关学术著作及教程也比较丰富。但是,对于书法专业来说,直接将古文字学著作拿来做教材并不合适,因为这两个学科培养的是不同类型的人才,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是各有侧重。

目前比较通行的古文字教材有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高明先生的《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陈炜湛与唐珏明先生合编的《古文字学纲要》等,其中《文字学概要》《中国古文字学通论》中语言学内容占有很大比例,学术性较强,即使作为重点院校中文或历史专业的教材也颇有难度,作为书法专业的教材则更不合适,对教师授课及学生接受都是不小的挑战。书法专业选用这类教材,教师教学中往往有“隔靴搔痒”之感,虽然也向学生传授了古文字知识,但因受学时限制不得不弱化学生的书法实践。可见,编写适合书法专业的古文字学教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书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书法专业的古文字学教材应摆脱古文字学科体系,将书法艺术与古文字知识密切结合,只有这样的教材才能满足教学需要。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书法专业的特点,要以书法艺术发展为脉络,以指导学生书法实践为着重点。当然,编写一本十分完善的书法专业古文字学教材就目前而言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我们首先要从零做起。初编的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地得到完善。

二、重视古文字基础知识,突出古文字的书法特色

古文字书法的特殊性在于,书者关于古文字知识的储备与艺术修养会直接影响到其书法作品水平的高低,仅仅掌握一般的书法技巧不足以成为古文字书法家。中国古代的书法家常常都是学者,只会写字而无学养的人实在不能算作书法家,只能称为写字匠,“功夫在字外”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在古文字学科体系中,文字学知识占有很大比重,这些知识同时也是书法专业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文字书法创作过程中,书者“面临的困难有两重:一是能否把古文字写正确;二是能否运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综合知识,当‘本无其字’时,正确地运用假借字”[1]159。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文字学知识,其古文字书法创作也会陷入困境之中。另外,学好古文字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中国汉字。例如,用古文字字例来阐释许慎的“六书”和现代学者提出的“三书”理论,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同时能使他们对中国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总之,古文字学科体系中的许多内容对于书法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基础知识。

书法专业的古文字课程与古文字学科的知识体系在交叉的同时又各具特色,因此不能完全按照古文字学科的知识体系来进行讲授。我们不但要根据书法专业的特点重新梳理、分配古文字知识内容,还需要适当地增加与古文字书法艺术相关的特色内容。古文字是最古老的汉字,但又有着最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能体现中国书法的多彩之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这些不同的汉字字体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加以阐释。例如:甲骨文由刀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教学中应向学生强调用毛笔(软笔)写出刀刻(硬笔)的效果;金文书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或规整或粗犷,并形成了不同的书体,如波捺体、玉箸体等;战国文字中极富艺术表现力,如装饰感极强的鸟虫书、蝌蚪文等;竹帛文信笔书来,多圆转开放;古玺文空间有限,多细致紧凑;货布文铸刻随意,多硬直草率;石刻文刻凿费时,多庄重规整。以上这些都应该是书法专业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也是书法专业课程独具特色的内容。

三、以各阶段书法特征为纲目,建构古文字书法教学体系

书法专业古文字课程需要突出专业特色,在目前专业教材还未成型的情况下,专业课教师可以以各个历史阶段的书法特征为线索,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古文字知识。古文字教材一般按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板块来介绍古文字,而书法专业的古文字课程应以不同历史阶段、不同载体文字的艺术特点及书法特征为授课纲目,将相关内容分门别类地整合在这些条目之下。

甲骨文是商代文字的代表(考古发现商代已经有了毛笔,用毛笔书写的软笔字应该是商代文字的主流,但目前发现的大量商代文字都是甲骨文),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及语言文字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大致将甲骨文字分为五期。“甲骨文一期即武丁(包括前盘庚、小辛、小乙)时期字体特点:‘雄伟宏大’,字体形态大小有别,线条笔划净细精劲。甲骨文二期即祖庚、祖甲时期字体特点‘谨守法度’字体略小,大小适当,形款均匀整齐,疏密有致,法度中规。甲骨文三期即廪辛、康丁时期字体特点:‘颓靡错乱’,字体线条柔弱、纤细,结构讹误,体貌幼稚。甲骨文四期即武乙、文丁时期书体特点:刚劲峭拔,线条较纤细,但劲挺钢韧,结构风貌劲峭。甲骨文五期即帝乙、帝辛时期字体特点:‘严整浑厚’,字体均匀,形款整齐。”[2]117

金文的艺术风格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商代后期“在字形上有较浓的象形意味。取人体形象的文字,头部常作粗圆点,腿部作下跪形状。铭文布局不甚齐整,字形大小不一,虽然基本上竖能成行,但横却并不成排,有一种古朴的韵致”[3]69。而西周时期的金文,按照书法字体的特征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其中早期还可分为两个阶段,中期则又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金文书法艺术特色极为明显,如西周早期的书法艺术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字体笔画仍然比较浑厚,并在用笔上有明显的波折,部分笔画仍作中间粗两头尖形……另一种则字形体一改过去较浑厚、豪放的书风而呈现规整、拘谨的趋向。在用笔上多数字的笔画趋于均匀,其笔画较细,且多圆笔”[3]70。到了西周中期第二阶段,“大部分器铭在铭文布局上的规整程度和字形结体上尚保留有前一阶段的一些特征,但书写的笔道粗细已比较一致,开始向线条化方向发展”[3]71。

综上可知,甲骨文、金文书法字体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书法专业古文字课程教学中以时间为线索来架构纲目和内容是极为合适的。

目前关于战国文字的研究,由于大量的简牍资料刚刚出土,因此整体研究水平较低。战国文字书法方面的研究更是刚刚起步,但发展前景极为光明。丛文俊认为:“近三十年来,楚简出土日众,材料发布亦快,摹写本、集字影本的字书也多,给学书者带来极大的便利,楚简帛书书法遂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甲骨、金文大篆、小篆分庭抗礼。”[4]84就目前发现的战国文字资料而言,其载体五花八门,有刻于玉石之上的石鼓文、玉铭、盟书等,也有刻于兵器、货币之上的兵器刻辞和货币文等,还有刻于玺印之上的古玺文,等等。从文字形体上看,战国文字尤其复杂多变,牵扯到分域与断代两个问题。古文字学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大致将战国文字分为齐、燕、晋、楚、秦五系。“一般说来,研究商代和西周文字只存在断代问题。然而研究春秋和战国文字则无形中多了一个层次,即以分域为经,断代为纬。研究者在归纳战国文字资料时又往往以分域为主,断代为辅。这固然是由于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战国文字地域性比较突出的缘故,同时也反映了大多数学者已习惯于这种便于提纲挈领式的分类。”[5]86目前书法专业古文字课程教学中,只能面面俱到地讲授战国文字所使用的材质、地域特点等内容,虽然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战国文字的相关知识,但存在主题不明、头绪过多的弊端。由战国文字书法的特点可知,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纲目和内容的架构不能以时间为线索,而应以材质或地域为线索。在材质和地域这两种线索中究竟选用哪种更好,还有待古文字学界和书法学界的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从书法专业古文字课程授课的角度来说,建构古文字书法教学理论体系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但理论体系的建设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在目前的书法专业古文字课程教学中,甲骨文、金文以时间为线索来架构纲目和内容,战国文字书法以材质或地域为线索来架构纲目和内容,应该是可取的方案。

四、结合古文字艺术精品强化书法实践练习

古文字学科教学中常将理论与篇目释读结合起来,这也是借鉴了王力先生所创立的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古代汉语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从感性的语言材料入手,然后介绍实用的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古文字资料的能力。书法专业古文字课程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古文字资料释读能力,如果没有对古文字资料的感性认识,就无从谈起利用古文字资料进行书法创作。在古文字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理论阐释、知识讲授与古文字资料释读三者相结合的授课思路,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着一定的文献阅读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书法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抽出一定的课时专门指导学生的书法实践。在适合书法专业的古文字书法文选尚未面世之前,教师可以以公认的艺术水平较高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字资料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在书法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就古文字书写技巧及书写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通过详细介绍相关工具书如《金文编》《古文字类编》《战国古文字典》等,提高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文字的能力。

综上所述,书法专业古文字课程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规律,建立起符合书法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绝不能照搬古文字学科体系。总结古文字书法特色,甄选古文字书法艺术精品,确定教学内容纲目,编订教材,均是现阶段古文字课程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拙文探讨这些问题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古文字学界和书法学界的学者不断为书法专业古文字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优良的建议与意见,共同促进该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1] 靳永.试论《在昔篇》在古文字书法学研究中的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2] 李俊国.甲骨文书法的艺术风格与临习[J].殷都学刊,2012(2).

[3] 范毓周.商周金文与早期中国书法艺术[J].书画世界,2005(7).

[4] 丛文俊.和而不同,彰显自我——高庆春书法印象[J].中国书画,2010(11).

[5]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013-08-25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jgxm48)

马媛媛(1980―),女,河南开封人,讲师,博士。

G642.0,J292.1

A

1006−5261(2014)02−0134−03

〔责任编辑 张继金〕

猜你喜欢

古文字甲骨文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